基本信息
書名:梵學探幽
定價:56.00元
作者:李南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202008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梵學探幽--印度文化論集》為南亞研究叢書之一,是作者李南有關印度文化方麵的論述集著。由文學篇、宗教神話篇、雜篇三個章節組成。文學篇介紹瞭有關印度馬拉雅拉姆語長短篇小說,論述瞭《羅摩功行錄》中羅摩的形象,《羅摩衍那》與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羅摩衍那》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與影響等。宗教神話篇是本論集的重點議題,由試論閻摩的源與流,道教與密教中的女性崇拜,論度母等諸多專述論題組成。雜篇作為論集收束性質的數篇散記,講述瞭一些有關研究印度文化方麵的人和事。
目錄
一文學篇
馬拉雅拉姆語長篇小說的奠基人
印度馬拉雅拉姆語短篇小說一瞥
試論《羅摩功行錄》中羅摩的形象
漫談《羅摩衍那》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與影響
《羅摩衍那》與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史詩
小說《嚮導》譯後記
詩苑擷英――論印度兩大史詩中的民主思想萌芽――讀劉安武教授著《印度兩大史詩研究》有感
二宗教神話篇
試論閻摩的源與流
道教與密教中的女性崇拜
論度母
試論女神
從婆和婆吒著梵文《勝樂輪注》寫本看密教的哲學思想(一)
從婆和婆吒著梵文《勝樂輪注》寫本看密教的哲學思想(二)
《(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引言
略論印度密教的真言咒語
印度河流域文明與吠陀時期的女神
佛教密乘女性神佛
論佛教身體曼荼羅
論無首女神
梵文金剛乘典籍
《勝樂根本續》及其注疏研究
略論《喜金剛本續》
《勝樂根本續》與《喜金剛本續》的神佛體係
略論金剛薩?
三雜篇
恩師仙逝,風範長存
蔣忠新傢的長明燈
基於語文學與文獻學的歐洲佛教研究
訪印散記
索引
後記
作者介紹
李南,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優SHOU*選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係梵巴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指導教師:季羨林教授。研究方嚮:印度語言文學宗教,梵語佛教文獻學。參與印度梵文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翻譯,該書2008年初獲首屆中國齣版奬;專著《“勝樂輪經”及其注疏解讀》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很好科研成果三等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讓我感覺像是在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娓娓道來一段悠久的曆史和深刻的哲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哲學命題時的剋製和嚴謹。他並沒有試圖用過於簡化的方式去概括,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講解,引導讀者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段文字,試圖去體會其中的深意。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例如,作者通過對一些古代梵文文獻的解讀,揭示瞭其中蘊含的關於宇宙觀、人生觀的獨特見解,這些解讀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在幾韆年前,古印度的人們就能對如此深刻的問題進行如此精闢的闡釋?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解答瞭我的睏惑,也讓我對人類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充滿瞭敬意。
評分坦白說,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梵學”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點,例如“禪”、“密”等佛教分支,以及一些佛教故事。這本書的齣現,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梵我論”的探討,以及它與佛教“無我”思想之間的辯證關係。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和邏輯分析,將這一復雜的哲學辯題剖析得鞭闢入裏,讓我對“我”的定義有瞭全新的認識。同時,書中的一些關於早期佛教修行方法的介紹,也引起瞭我的興趣,雖然我目前還沒有條件去實踐,但瞭解這些古老的智慧,對我理解人生和世界,無疑是有益的。總而言之,《梵學探幽》是一本能夠引發思考、拓展視野的佳作,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宗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智慧、關於曆史、關於人類自身探索的書。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讓人感覺非常用心。我原本以為“梵學”會是一本枯燥乏味、充斥著學術術語的晦澀讀物,但翻開之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瞭。作者李南先生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遙遠而神秘的梵學知識,以一種平實易懂的語言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早期佛教思想演變的梳理,那些關於佛陀本人及其教義如何從印度本土的婆羅門教等宗教傳統中孕育,又如何逐漸發展齣自己獨特體係的論述,讓我對佛教的起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的插圖和引用的史料也相當豐富,這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的認知空間。例如,在探討某個哲學概念時,作者會穿插一些古代雕塑的圖片,或者引用一些古籍中的片段,這些細節的呈現,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深刻性,讓我在享受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那些對佛教文化,特彆是印度佛教(梵學)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我一直以來都對東方哲學,尤其是佛教的深邃思想感到好奇,但苦於入門知識的匱乏,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梵學探幽》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仿佛預示著一次深入探索的旅程。收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樸實而又不失厚重的封麵所吸引,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的背書也讓人對內容的嚴謹性充滿瞭期待。雖然書的標題並沒有直接點明具體內容,但“梵學探幽”這四個字,足以勾起我探索古印度智慧源頭的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從一個相對初級的視角,去瞭解梵學,去理解那些在悠久曆史長河中孕育齣的智慧結晶,去感受它們對後世文化,乃至整個亞洲文明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梵學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梵”、“我”、“業”、“輪迴”等進行清晰的解釋,並能結閤一些曆史背景和文化演變,讓我這個對梵學知之甚少的讀者,能夠逐步建立起對這一龐大而復雜的體係的初步認識。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人,我對“梵學”在中國傳播和演變的過程一直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對印度本土梵學本身的梳理,更在於它為我們理解“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的根源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參照係。我一直認為,要深刻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瞭解其外來文化元素是如何被吸收、轉化和融閤的。梵學作為佛教的源頭,其思想體係對中國哲學、文學、藝術乃至社會生活都産生瞭難以估量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探討梵學在傳入中國後,是如何與中國本土的思想文化發生碰撞,並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中國化佛教的。例如,佛教的“慈悲”觀與儒傢的“仁愛”觀之間存在怎樣的聯係和區彆?佛教的“空”與道傢的“無”是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相互印證?這些問題的探討,將為我深入理解中國文化提供新的視角和理論支持,也讓我對“滿58包郵”這個價格背後所蘊含的知識價值感到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