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佐伯津の美肌课堂
定价:39.8元
作者:(日) 佐伯津著,厉晓静译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37571692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不需要昂贵的化妆品,也不需要复杂的美容器,只需要用你自己的双手便能变美。
清晨护理 晚间护理,不依赖化妆品也能拥有“水润”肌肤季节护理。
让你的肌肤状态于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好战胜四季变化的准备。
内容提要
《佐伯津の美肌课堂》是风靡日本的美容教母佐伯津的又一部全新力作!本书针对四季天气变化对皮肤的影响,提出战胜它们的美肌方法,并且做到防止皮肤老化,告别皱纹与松垮的护理之道。
目录
作者介绍
佐伯津,1943 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在活泼的少女时代,被电影中奥黛丽·赫本的美深深打动,决心自己也要拥有像她那样美丽雪白的肌肤。于是,她从垒球部转到乒乓球部,从此以后成了室内派。在经历美容学校和美容院的学习、工作后,1967年(24 岁)进入法国娇兰化妆品公。之后,由于丈夫的工作调动去往美国,在那里用肌肤感知了美国美容业界的特征。30 岁回国后,重返职场。40 岁时因看护深爱的丈夫而辞职。即将42岁时丈夫去世,深受打击的她每日以泪洗面,皮肤状况变得很差。这时,靠化妆水面膜使肌肤复活,之后,这也成了佐伯式肌肤护理的基础。
1988 年(45 岁),进入法国化妆品公Parfums Christian Dior,并成为国际培训经理,指导美容部成员。
1994 年(51 岁),掌管日本帝店内的沙龙,被誉为拥有“神之手”。
2003 年(60 岁),退休后,开办沙龙dorema beaute,发表著作《佐伯津的“手掌”护理化妆》。用自己的手使自己变美的美容法立刻就受到了广泛好评。
2004 年(61 岁),开设美容学校“美肤塾”,培养了许多美容师。
2008 年(65 岁),把沙龙迁到了盼望已久的银座。
2010 年4 月,有关美丽与食物的电子杂志《美肤茶房》( bihadasabo.jp/)创刊。
2010 年10 月,开始出售原创化妆品“CHIZUBY(chizubi)”。
如今,已著书40 本,每天都在通过杂志、电视等媒体以演讲的方式向女性传达佐伯式美肤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简直是护肤界的“启示录”!首先,它的排版和装帧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精致的感觉,拿在手里就觉得是一本有分量的专业书籍。我原本对自己的皮肤状态总是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总觉得那些复杂的护肤步骤和高昂的产品价格是“玄学”。但这本书一上来就用非常清晰、几乎是科学实验报告般的严谨态度,拆解了皮肤屏障的构成和日常损伤的原理。它不是那种浮夸地告诉你“用XX就能年轻十岁”的鸡汤文,而是脚踏实地地讲解了基础保湿剂的分子结构如何影响水分抓取能力,以及不同油性成分在不同气候下的表现差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环境因子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那一章,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图表和实验数据,让我第一次明白,原来我每天早上出门前涂抹的防晒霜,其氧化反应速度会随着空气污染指数的升高而加速,从而对皮肤造成潜在的自由基伤害。读完这部分,我立刻调整了我的通勤护肤流程,加入了抗氧化精华作为日常基础防护的一部分。这种基于证据的护肤指导,让人感觉每一步操作都有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而不是盲目跟风。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护肤”从一种感觉提升到了“工程学”的层面,非常适合那些追求效率和效果的务实派读者。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认知升级”。我过去购买护肤品,完全依赖于BA的推荐或者网红测评,基本上是“盲买”状态。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消费习惯。它不仅仅是一本护肤指南,更像是一本“理性消费指南”。作者在介绍某一类成分(比如视黄醇衍生物)时,不会仅仅停留在介绍其功效上,而是会追溯到其专利发展史、不同代际产品的区别,以及在不同肤质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发生概率。这种深挖到底的钻研精神,让我感到非常过瘾。特别是在讨论“抗衰老”这个永恒的主题时,作者没有给出任何速效的承诺,而是通过对细胞衰老机制(如端粒缩短、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简洁描述,告诉读者,真正的抗衰老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而非一瓶精华可以解决的。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阐述复杂生物化学过程时,依然能保持清晰流畅的文字,没有让读者有任何掉书包的感觉。这需要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皮肤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多是观念上的颠覆,而不是具体操作技巧的堆砌。在阅读之前,我一直深信“贵价等于高效”,认为皮肤问题主要是靠昂贵的“修复类”产品来解决的。这本书则像一盆冷水,把我从这个误区里浇醒了。它用了很大篇幅去阐释“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而我们日常护肤中最大的敌人,恰恰是我们自己的“过度干预”。作者对“刷酸”和“高浓度活性成分”的使用时机和频率的描述,简直是精准到毫米级。他不是简单地说“不要乱用酸”,而是深入分析了果酸、水杨酸、杏仁酸在不同pH值下对角质层的剥离速度和对炎症反应的诱导性。我个人是敏感肌,以前总觉得只有“猛药”才能治好我的闭口。读完后,我开始严格按照作者建议的“周期性减法护肤”原则,减少了精华的使用频率,反而发现皮肤的耐受性增强了,泛红现象也随之减少。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护肤领域是极其难得的。全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冷静的批判性思维,不放过任何一个模糊不清的营销术语,让人读完后对市面上那些花哨的概念有了免疫力。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抗拒的,总觉得这种名字带有“课堂”二字的读物,估计又是冗长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化繁为简”。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个性化需求”的尊重和引导。作者没有强行推销任何昂贵的产品线,反而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教导读者如何“阅读成分表”,以及如何根据自己居住地的季节变化来调整护肤品的质地和浓度。我记得有一段描述不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在低温环境下粘稠度的变化,这个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我住在北方干燥的城市,秋冬季总觉得面霜不够力,换了更厚重的又容易闷痘。读了这本书后,我意识到问题出在“锁水层”的搭建上,而不是单纯的“油分不足”。作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三明治”保湿法,核心是通过特定顺序叠加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和神经酰胺,从而实现长效湿润。我试用后,皮肤干燥起皮的现象明显改善了,而且没有丝毫油腻感。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老派的匠人精神,既有对传统中药材在现代护肤中的应用持谨慎乐观态度,又不盲目排斥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整体论述平衡且中立,让人读起来非常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洁面-爽肤-精华-面霜”的传统流程来编排的,而是完全以“皮肤问题”为导向进行划分。比如,有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炎症的静默期管理”,这个角度非常新颖。在传统的护肤书中,炎症通常被视为需要立即“镇压”的紧急事件,而这本书则强调了在炎症平息后,如何通过温和的方式重建受损的细胞间质,避免二次损伤。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修复”而非“遮盖”。其中关于“疤痕组织的重塑”的论述,让我对曾经的痘印有了新的认识。他解释了为什么某些产品对疤痕无效,以及在什么时间窗口内,特定的物理刺激(比如微针的轻微创伤)可能比化学剥脱更有效。全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成熟、沉稳的学术探讨与生活经验的完美融合,读起来既有智力上的满足感,又有即刻可以应用的实践指导。它让我意识到,护肤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让皮肤自己保持健康,而我们只需要提供恰到其分的帮助,而不是无休止的“干预”和“刺激”。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最值得珍藏的“护肤圣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