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0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68135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因此战去了非洲。
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以清口之战为例,作者手把手带你复原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
内容提要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竟因此战达成了成就。此战的前情后果究竟是怎样的呢?
从被迫抛弃家园,到创建辉煌的帝国霸业,到后来无声地消失: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从与北元的主要会战,以及蓝玉流星般的人生,看建国早期的明帝国。
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与恩恩怨怨,俄国海军为在南方夺得一个出海口做出了7次努力。
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如何复原?作者以清口之战为例,做了一次示范。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后,历经整整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拉丁人在黎凡特站稳了脚跟,直到一个名叫伊马德丁·赞吉的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
且看《战争事典030》。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郭晔旻:文史爱好者,在《国家人文历史》《世界军事》《紫禁城》《舰载武器》《军事史林》《环球军事》和澎湃网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Heinrish:西方古典历史爱好者,贴吧帕提亚吧和罗马帝国吧吧主,致力于罗马帝国史和帕提亚史研究。
郑云鹏:民间历史爱好者,中外历史多有涉猎,尤精于明史,通读过各类明史古籍和学术书籍,有志于普及明史知识。
吴荣华:苏俄军事历史、武器装备和人物研究者。曾出版《二战苏联海军史》《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苏俄战略火箭军全史》等多部图书。并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舰载武器-军事评论》《现代舰船》《现代兵器》《舰船知识》和《航空世界》等杂志上发表文章30余篇。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马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齐齐哈尔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已出版《医院骑士团全史》、译作《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文摘
序言
无
从文学性上讲,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尤其是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方面,展现出一种老辣的笔触。它的语言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带着一种冷峻的现实主义色彩,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都服务于强化事件的冲击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它很少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场景的堆叠和人物对话的张力,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事件的复杂性。例如,某次谈判场景的描写,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那种不动声色的较量,比大规模的正面冲突更令人屏息。这种对人物心理深度的挖掘,成功地避免了将角色扁平化为简单的“好人”或“坏蛋”,反而使得每一个重要角色都带上了难以摆脱的时代烙印和个人悲剧色彩,极具阅读回味价值。
评分这本书在世界观的构建上,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细节的考究程度令人咋舌。我不是军事史专家,但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严谨态度,对于不同阵营的装备、战术思想乃至当时的政治气候,都有着相当深入的透视。然而,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信息不对称”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在那个信息传递缓慢、谣言四起的年代,决策者们如何依靠片面的情报做出关乎生死的判断,这种悬念感和宿命感贯穿始终。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走进了那个特定时期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风险。这种对历史氛围的精确重现,让阅读过程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考古发现之旅,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拿捏得非常精准,尤其是对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体命运描绘,展现出一种细腻而又沉重的力量。作者在构建战争场面时,没有陷入纯粹的军事描写,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人性的挣扎与抉择上。我个人尤其欣赏他对“灰色地带”的刻画,那些身处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他们的忠诚、背叛、恐惧与希望,都显得异常真实可触。每一次战役的推进,都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和泥土的气息。更妙的是,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日常细节,比如士兵们私下交流的家乡话,或是对一顿热饭的期盼,反而成为了对抗残酷现实的最有力注脚。这种将史诗叙事与微观情感融合的手法,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层次丰富,读完后许久仍能在脑海中回响,让人深思战争的真正代价究竟是什么。
评分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权力结构和战略决策链条的剖析。它没有将焦点仅仅停留在前线士兵的视角,而是巧妙地将视角拉高,展现了后方指挥部、情报部门乃至外交斡旋之间的复杂联动。这种多维度的叙事视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一次看似简单的战术调动背后,可能牵扯着无数政治角力和个人野心。作者对战略棋局的布局描绘,清晰有力,逻辑严密,让人不禁联想到大师级的国际象棋对弈。这种对宏观层面的洞察力,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厚重感,不再是单纯的故事记录,而更像是一部关于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危机的深度研究,引人深思其运作的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震撼与克制并存的艺术品。它在处理极端暴力和人类情感的脆弱性时,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克制力,正是这种“有保留”的描绘,反而制造出更具穿透力的情感共鸣。我关注到作者在时间线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穿插的回溯和前瞻,如同在沙漏中观察着沙粒的流动,暗示着命运的不可逆转。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历史的沉重感压在心头,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一丝微弱的人性光芒被捕捉并放大,也许是战友间无言的互相扶持,也许是临终前的短暂释然。这使得整部作品在讲述悲剧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生命韧性的肯定,是一次非常完整且令人动容的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