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疾病的哲学
定价:39.80元
作者:毛喻原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443730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部比肩《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中国式哲学读本!
◎本书所指疾病,并非完全指医学概念上的疾病,泛指人们在生活与精神上的疾病。作者以生理上的疾病来映照个人思想与精神上的缺失,即世界观、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如果我们一味追求药物治疗,舍弃精神之本,终将生于无知,死于无知。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本书提醒我们要关注自身的个人价值建设,要活得纯洁、要赋予生活与生命以意义和价值。
内容提要
《疾病的哲学》是一本随笔集,倡导人要活得有价值,赋予存在以意义,惟有这样,生活才能叫做生活,生命方能称为生命。同时,作者还论述了生理之外的“疾病”和“枷锁”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摆脱这种“心理疾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观念新颖,为处在迷茫中的人们指引了方向,充满哲思的智慧。
目录
序言
章疾病与哲学
第二章 疾病的显示与暗喻
作者介绍
毛喻原,文化学者,先后任教于中国农民大学、四川函授大学、西南计算机工程讲习院、桂林教育学院。曾任《文化学词典》副主编,是2003年当“代汉语贡献奖”得主。翻译出版有《英美现当代诗选》《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等。自撰作品有《永恒的孤岛》《再见冬妮娅》等。
文摘
序言
读到《疾病的哲学》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被勾起了好奇心。我总觉得,我们对于疾病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科学和医学的层面,但似乎忽略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化的维度。这本书,我猜测,就是要探讨疾病在哲学意义上的根源和影响。比如,疾病是否是我们作为有限存在者的必然命运?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到现代的后结构主义,哲学对人类的局限性、痛苦和死亡有着不懈的探讨,疾病作为其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体验之一,必然是哲学思考绕不开的话题。我猜想,书中可能会分析疾病如何挑战我们的自我认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而是受制于生理和自然的法则。它也可能触及伦理问题,例如,当个体面临疾病时,社会应该如何应对?我们对“健康”的定义本身,是否也隐含着某种哲学上的预设?而且,我对于“哲学”这个词本身就有一种敬畏感,它意味着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对“为什么”的追问。这本书,我想,就是要将这种追问引向疾病这个我们常常避而不谈,却又无处不在的领域。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思考之门,让我从一种更宏观、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疾病,理解生命。
评分《疾病的哲学》这个书名,一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医学固然重要,但它似乎更像是在解决“问题”,而哲学则是在探索“根源”。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深入探讨疾病背后的哲学逻辑,那将是一场思想的冒险。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探讨疾病与“偶然性”的关系,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似乎都带有一种不可预测的、随机的色彩,这与我们追求秩序和控制的愿望形成鲜明对比。或许,作者还会从“身体”这一哲学概念出发,分析身体在我们哲学传统中是被如何看待的——是灵魂的牢笼,还是意识的载体?疾病是否会改变我们对身体的感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身体的物质性和脆弱性?我还会想到,在许多哲学流派中,“健康”本身也并非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它可能与个体的道德状态、社会和谐度甚至政治秩序息息相关。这本书会不会将疾病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去审视,揭示疾病的发生和解读如何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的深刻影响?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们不仅看到疾病的生理表征,更能理解它在人类经验和思想史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
评分《疾病的哲学》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一本会引发深度思考的书。我一直觉得,医学更多地关注“如何治疗”,而哲学则更侧重于“为何存在”或者“意义何在”。如果这本书真的能将两者结合,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设想,作者或许会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探讨疾病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特殊性,它与我们日常的“正常”存在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或许还会涉及到认识论,比如我们如何认识疾病?我们对疾病的认知是否受到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以及哲学观的影响?例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疾病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是神的惩罚,有时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侵蚀,而现在更多地被归结为生物学和化学过程。书中是否会探讨这种认知转变背后的哲学驱动力?另外,我还想到,疾病往往会迫使个体进入一种“他者”的视角,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这种内观的体验,或许也能被哲学所解读。我尤其好奇,这本书是否会讨论“苦难”的哲学,疾病作为一种普遍的苦难形式,它如何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如何让我们对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有更深刻的体会?它会不会像加缪在《鼠疫》中对荒诞的探索一样,将疾病描绘成一种生存的试炼,考验着人类的勇气和意义的追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很吸引人,《疾病的哲学》,光是这个名字就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我一直对那些跨越学科界限的思考很感兴趣,哲学与医学的结合,似乎能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想象一下,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疾病,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失调,更可能是存在意义的拷问,是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扭曲的体现。我会思考,疾病是否揭示了我们生命脆弱性的一面,这种脆弱性又如何影响我们对幸福、对意义的追求?比如,当我们面对疾病时,会迫使我们重新评估生活的优先级,那些曾经看似重要的事情,在病痛面前可能变得微不足道。哲学中关于“存在”和“虚无”的讨论,会不会在疾病体验中得到某种具象化的展现?疾病是否也是一种“他者”,一种迫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局限性的存在?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阐释这些宏大的哲学概念,并将其与具体的疾病体验联系起来。会不会涉及到像萨特的存在主义,或是加缪的荒诞哲学,来解读人在疾病中的无助、反抗与寻找意义的过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思考这些问题时,缺乏一个系统性理论框架的空白。我期待它能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对疾病,甚至对生命本身,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初见《疾病的哲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种超越纯粹医学科普的探讨。我猜想,这本书并非教你如何对抗某种具体病症,而是要引领读者去思考疾病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意涵。或许,它会从疾病与人类主体性的关系入手,探讨疾病如何冲击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意识,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身体的局限性,甚至怀疑自我的完整性。我还会好奇,作者是否会引用一些哲学家的思想,比如尼采关于“权力意志”的论述,来解析个体在面对疾病时的挣扎与求生欲;或是借鉴福柯关于“规训”的理论,来审视社会和医学体系如何定义和管理疾病,以及这种管理背后可能存在的权力运作。我想,这本书还会触及生命伦理的议题,比如临终关怀、安乐死等,这些都与疾病息息相关,又都充满着深刻的哲学争议。我会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无法被科学完全解释的、关于生命、死亡、痛苦和意义的终极追问。我想,这会是一场关于人作为“有病”的存在的深刻反思,一本能够拓展我们理解世界的边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