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出家僧众,都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进益。
开辟眼界:你有没有想过,禅定神通与原子弹的关系?佛学与科学竟能有机结合、彼此印证?
你知道世界佛学院是谁主持成立的吗?
两次世界大战接连发生,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被列强欺凌,遭受侵略,民不聊生,此时的佛教该往何处去?
引领近代佛教改革的第一人——太虚法师给出了答案。
本书以太虚法师的核心思想——“人生佛学”为主题,汇集太虚法师的42篇讲演录,涵盖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宏观如太虚法师对世界经济、战争与和平、世界佛学的看法;微观至建立孤儿院、与印度大学校长交流等。思想深邃,语言却简明易懂,即便是对佛教并无深入了解的一般读者,也能直截地感受到太虚法师博大精深的佛学理念;而对专业读者而言,又可百读不厌,深入理解其智慧所在。书前有闻中撰“编选说明”,末有“太虚法师年谱简编”,更有助于读者对太虚法师的生平、地位获得全面的了解。
1编选说明
1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1佛教两大要素
5论佛教与孤儿院
14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
20 论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26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35 佛法与孔子之道
43 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46 救世觉人之佛法
54 大乘佛法的真义
57 救僧运动
66 人生佛学的说明
71 佛陀学纲
98 佛学与科学哲学及宗教之异同
106 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
119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
122 文化人与阿赖耶识
128 佛学在今后人世之意义
145 建设适应时代之中国佛教
150 改善人心的大乘渐教
157 佛法之真精神
163 佛学的现实论
171 佛学与新思想
179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
194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
200 从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以明《孛经》大旨─佛法要旨
213 唯生哲学
218 佛学会与实现佛化
224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
227 新与融贯
240 佛法与救国
247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
260 中国需耶教与欧美需佛教
267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
284 中印文化需要交流
286 我的宗教经验
291 佛教与人生
301 佛教徒应参预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
307 佛学大意
313 欢迎罗达克利西那先生致词
316 原子能与禅定神通
323 胜利归来话佛教
327 附录 太虚法师年谱简编
我之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民国十七年冬于伦敦讲
一、我之学佛经过
我弃家学佛以来,二十余年矣。初参禅未悟,诵阅及听讲小乘大乘各经论,积记闻解释之所知,对于宇宙人生各种之事理,颇能满足理智上之要求,信佛之心亦因之益进。然仍继续禅宗之参究,久之,在读《般若经》的参禅心中,证得实相无相不立文字之正法眼藏,始超脱一切而实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意志。故观一沙一草一虫一人以至全个之宇宙,直觉其皆有灵妙神化之无量德相,交遍无碍,全个的人生宇宙遂皆在怡然安乐的情感中;不唯信佛,且自信是佛矣。
自信既立,即欲发表自信之理以信人。然适在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及受全球各国思潮(影响)剧变之中国,深感应付之学识工具缺乏不足,乃一方研究佛陀及历代高僧说教化世之学说及方法,一方则研究中国之古学及由各国译来中国之各种新学,以之构成佛学与东方西方各种学说思想之体系,以为入世应化之工具,于是乃成为可以自觉觉他之大乘佛子。
二、我之宣传佛学
我十年来即专作自觉觉他的大乘佛子生活,将自信之佛学宣传出来,以令世人共信:一方将中国向来局在寺院僧众之佛学,普及到一般民众中去,组为近年来中
国一般民众对于佛学之研究的修养的各种团体,并设立佛学院等以广兴僧众教育,谋改善寺院僧众之组织。一方又联络全球各国之佛教信徒及佛学者,并考察各国之佛教状况及其学说之异同,曾至日本、南洋各处,迄今乃来欧洲,并拟由欧洲而美洲。集合各国各派佛学者,设立一“世界佛学院”来互相研究,共同昌明佛学于全世界之人类中。在欧洲已得法兰西许多学者赞同发起,成立一通讯处于巴黎之“东方博物院”,犹希望英、德、美诸国佛学者来共同发起!
我所宣传的佛学思想,为适应现代的世界人类之根机起见,约为四项:(一)科学的佛学,以最新之科学的方法研究佛典,并以最新之各种科学的发明证明佛学之真理;(二)实证的佛学,以禅宗或瑜伽的方法,对于哲学家所讨论的最高问题,予以实际证验之解决;(三)人生的佛学,即从完成人生、发达人生的向前进化中,走上自他兼济的大乘觉路;(四)世界的佛学,解除佛教向来在各时代各方土各民族所传,为各种文字各种宗派的偏执,以成为世界人类同解同行的佛学。
太虚法师(1889—1947),浙江海宁人。16岁出家,20岁勃发佛学救世之宏愿,先后住持白云山双溪寺、湖南大沩山寺、厦门南普陀寺、宁波雪窦寺。主办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世界佛学院、重庆汉藏教理院、西安巴利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等僧教育学院,创办《海潮音》月刊、《觉群周报》等佛教刊物。 59岁圆寂于上海玉佛寺。数十年间奔走各方,主持佛教改革,强调佛教在人间,注重结合科学,结合人世的现实,来阐释佛法,利益众生。作为中国近代改革佛教的第一人,太虚法师既对佛法有极深入的研究和领悟,又饱读诗书,对中国儒家文化造诣深厚。他周游列国,与印度、日本乃至欧美佛教界均建立深入联系,主持成立世界佛学院;他具备宏阔的世界视野和宏大的悲悯心,以大智慧将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的科学技术、两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局势,乃至世界经济均融汇于心,并于佛学结合,由此试图为佛教走出新的道路,为战争中受尽苦难的人民寻求解脱。实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极重要的僧伽之巨擘、佛门之龙象。后人誉之曰:“盖古之龙树、马鸣,今之道安、玄奘也!”
这本书,如同一次深邃的心灵探险,引领我走进了我对佛法一直以来朦胧而又充满好奇的世界。我之所以被《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所吸引,是因为它承诺的是“人生佛学”,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给我最深的触动,是法师对于“苦”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所提供的化解“苦”的智慧。他并没有回避人生的痛苦,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必然,一种人生的常态。然而,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苦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对待它。法师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空洞说教,而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和理解。他讲到“烦恼”,就像是为我解开了一个长久以来缠绕在心头的结,让我明白,很多烦恼并非来自于客观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我们主观的解读和执着。他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将目光从“我想要什么”转向“我该如何面对”,从“别人应该怎样”转向“我能做什么”。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一直抱有好感,却又缺乏深入了解的人。偶然间看到了《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这本书,它的标题吸引了我,既有“法师讲演”,又有“人生佛学”和“近代四大高僧”,这让我觉得它既有学术性,又不失生活的温度。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太虚法师的文字,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他似乎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也看透了众生的苦。他讲解的佛法,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关于“布施”的讲解,他并不是简单地劝我们要给予,而是从更深层次上讲解了布施的意义,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以及最难得的“无相布施”。这让我对“给予”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付出。
评分自从读了《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好像被一种平静的力量所浸润。我一直以为,佛学是那种需要遁入空门,远离尘世喧嚣才能窥其门径的学问,或者至少是需要具备非常深厚的学识基础才能理解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太虚法师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直指人心。他将那些深奥的佛法道理,用极其贴近生活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解释得浅显易懂,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探讨“人生无常”的那部分内容,以前我总是对“无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总觉得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法师的讲解,让我看到了“无常”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他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无常,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当下,活在每一个当下,而不是沉湎于过去或担忧未来。这种从消极恐惧到积极接纳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佛学著作,不如说是一本“人生指导手册”,一本关于如何活得更自在、更明白的智慧启迪。我之前对佛法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一些影视作品或者零散的听闻,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很远,甚至有些神秘和遥不可及。《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太虚法师的语言,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令人望而却步的佛学名词,而是用最平实、最真诚的语言,去触碰我们内心最柔软、最真实的部分。他谈论的“烦恼”,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种种不如意;他阐述的“解脱”,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他分析“我执”的那部分,以前我总是认为“我”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法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我”其实是一个不断变化、虚幻的存在,当我们放下对“我”的执着,很多痛苦就会随之消失。
评分自从我开始阅读《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似乎找到了一片可以栖息的港湾。我一直以为,佛法是高高在上的,是只有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领悟的。但太虚法师的语言,却让我感觉,佛法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感受之中。他谈论的“空性”,不是让你变得虚无,而是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摆脱执念的束缚。他讲解的“因果”,不是宿命论,而是让你明白,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将产生相应的影响。我曾经常常纠结于人生的选择,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给自己带来遗憾。法师关于“缘起”的阐述,让我明白,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因缘下的结果。这种理解,让我不再畏惧选择,而是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讲演录”,不如说是一扇推开的门,将我这个对佛法知之甚少的门外汉,悄然引向了那个神秘而深邃的东方智慧世界。初拿到《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时,我内心是有些许忐忑的。毕竟,“法师讲演”这样的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枯燥、晦涩、遥不可及的经文和理论。我担心的是,这是否会是一堆堆的术语堆砌,是与我这个普通人生活毫无关联的空谈。然而,翻开第一页,那些文字便如同春风拂面,带着一股温和而坚定的力量,消融了我所有的顾虑。太虚法师的语言,并没有我预想中的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反而是充满着对现实人生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悲悯情怀。他没有直接去讲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种种困惑入手,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痛苦从何而来,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不断叩问自己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迷茫的人生旅途中,突然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我常常在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拼命向前奔跑,却又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和焦虑。我们追求物质的富足,却发现内心的宁静依然遥不可及。我们渴望真挚的情感,却又常常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安抚内心、指导行为的力量,而《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太虚法师的讲演,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他以慈悲为怀,以智慧为引,带领我们去审视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慢疑,去理解业力因果的运作,去领悟放下执念的解脱之道。他没有强迫我们去信什么,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是我近年来阅读过最能触动我心灵的一本书。我常常感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信息裹挟着向前,却又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迷失。《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停下来、向内看的契机。太虚法师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够将佛教的核心思想,用最通俗易懂、最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他谈论的“无我”,不是让你失去自我,而是让你超越狭隘的自我,去体会更广阔的生命。他阐述的“慈悲”,不是廉价的同情,而是源自于对众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关怀。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容易抱怨的人,总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都是别人或者环境造成的。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真正的烦恼,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执着和分别。法师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将视角从“别人”和“环境”转移到“自己”身上,从“为什么会这样”转变为“我该如何应对”。
评分当我第一次捧起《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是既好奇又带有一丝的敬畏。我始终认为,佛学是高深的学问,需要经过长期的熏习才能有所体悟,而我,不过是一个对人生百般困惑的普通人。然而,太虚法师的文字,却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渗入我的心田,涤荡了我内心的尘埃。他没有用艰深的词汇,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与我这个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他所讲的“人生”,并非是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直面我们所处的现实,关于生老病死,关于悲欢离合,关于喜怒哀乐。他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去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源。我曾长期被一种莫名的负罪感所困扰,总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法师关于“业力”的讲解,让我逐渐理解,过去的因,造就了现在的果,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又会影响未来的走向。这种理解,让我不再过度自责,而是更加专注于如何当下种善因。
评分阅读《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 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我原本以为佛法是属于那些已经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高僧大德们的,对于我这样还在俗世中摸爬滚打的普通人来说,或许太过遥远。但太虚法师用他那深邃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将佛法融于生活,融于我们每天的喜怒哀乐之中。他探讨的“苦”与“乐”,不是哲学上的思辨,而是我们每个人切切实实会经历的感受。他分析“烦恼”的根源,并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帮助我们去理解,去化解。我曾经深受焦虑的困扰,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对当下感到不安。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很多焦虑都来自于我们的执念,来自于我们对事物不切实际的期望。法师的教导,让我学会了将目光从遥远的未来拉回到当下,从对外在环境的苛求转向对内在自我的观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