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寄小讀者
定價:25.00元
作者:冰心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063903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寄小讀者》,兒童文學傢冰心寫給兒童的通訊錄。語文新課標推薦閱讀書目。
本書完整收錄瞭《寄小讀者》的通訊,還收錄瞭《再寄小讀者》的部分通訊,以及冰心先生一部分非常的寫給兒童的散文作品。
本書配有精彩插圖,更增童趣。
內容提要
《寄小讀者》收錄瞭冰心的《寄小讀者》全文,以及《再寄小讀者》(部分)、《山中雜記》、《我的童年》、《讀書》、《憶讀書》等多篇有廣泛影響的散文作品。《寄小讀者》是冰心在1923年至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通訊內容大都是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異鄉時的一些生活感受,錶達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冰心的散文,語言靈動委婉、新清自然,含蓄雋永,文筆細膩,情感深摯,處處洋溢著對孩子們的喜愛和關懷,以及對生活和生命的熱忱。
目錄
作者介紹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中國詩人,現代作傢、翻譯傢、兒童文學傢、社會活動傢、散文傢。
1919年8月,在《晨報》上發錶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篇小說《兩個傢庭》。1923年前後,開始陸續發錶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95年,因翻譯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等作品,由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雪鬆勛章。
代錶作有小說《鼕兒姑娘》《小橘燈》,散文《歸來以後》《還鄉雜記》,詩歌《繁星》《春水》,譯作《吉檀迦利》《園丁集》。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一瞥之下,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懷舊感,仿佛能聞到紙張泛黃的味道。我猜想,這應該是一部承載著深厚情感與細膩觀察的作品。作者的筆觸想必是極其溫柔的,能夠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生命瞬間,將它們凝固在文字的琥珀之中。我更傾嚮於相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堆砌,而是對人性幽微之處的深刻挖掘。也許它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那種經曆過風雨洗禮後,內心愈發堅韌而又保持純真的過程。亦或是,它描繪瞭一幅關於“傢”的圖景,不是鋼筋水泥的冰冷結構,而是那種由愛與記憶編織而成的溫暖港灣。書中的人物,我仿佛已經能感受到他們的呼吸與心跳,他們或許並不完美,但正是這些瑕疵,讓他們顯得如此真實可觸。閱讀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漫長而寜靜的自我對話,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探索自己內心深處尚未被觸及的角落。我期待著文字帶來的那種力量,那種能夠穿透日常的喧囂,直抵心靈深處的寜靜與慰藉。這絕不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體驗,它需要耐心,需要沉浸,需要你放慢腳步,去品味每一個詞語背後所蘊含的溫度和重量。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組閤給我帶來瞭一種近乎迷幻的聯想。它不是那種直白的,一目瞭然的題材,反而像是一個謎語,一個需要耐心去解開的密碼。我猜測,這可能是一部充滿瞭象徵意義和隱喻的文學作品。作者也許熱衷於在現實的錶象之下,構建一個由潛意識和夢境構築的平行世界。閱讀體驗可能更偏嚮於“探險”,而不是“閱讀”。你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分辨哪些是真實發生的情節,哪些是人物內心投射齣的幻象。我對於那種語言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情有獨鍾,那些用詞精準、句式變化多端、富有音樂性的文字,總能讓我感到一種智力上的愉悅。我期待作者能夠運用大量的意象和象徵手法,去探討一些形而上的哲學命題,比如存在的意義、孤獨的本質,或是自由的界限。這本書,我預感,不會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會拋齣更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讓讀者在閤上書本之後,依舊在腦海中進行激烈的辯論和思索。它不是用來“讀完”的,而是用來“消化”和“咀嚼”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玩意兒絕非泛泛之輩。從那帶著年代感的書名來看,它似乎指嚮瞭一種更宏大、更具史詩感的敘事結構。我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一部跨越瞭幾代人的傢族史詩,或者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時代側影。作者的功力想必是爐火純青的,能夠駕馭復雜的敘事綫索,同時又不失人物的鮮活性。我特彆好奇,他是如何平衡那種曆史的厚重感與個體命運的渺小之間的張力的。那種史詩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將無數個微不足道的“我”融入到一個宏大的“我們”之中,讓人在閱讀時産生強烈的代入感和使命感。我設想,書中的場景描寫一定極其考究,無論是異域風情的街景,還是風雲變幻的政治圖景,都應是栩栩如生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廣闊的視野,去理解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被曆史的車輪碾壓和塑造成的。它應該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在進行一場關於時間、記憶與傳承的嚴肅探討。讀完之後,我希望自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對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過去,産生一種切身的共鳴和理解。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遠行”,遠超於地理上的跋涉。
評分從書名和一串數字代碼來看,這本書似乎帶著某種特殊的“編號感”或“檔案感”。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可能是一部結構嚴謹、信息量巨大的非虛構類作品,或者是一部披著小說外衣的社會觀察報告。我設想,作者在寫作時,可能參考瞭大量的史料、訪談記錄,或者是對某一特定社會現象進行瞭長期的田野調查。閱讀它,我期望能獲得一種“被告知”的充實感,仿佛是拿到瞭一份高度機密的內部報告。它的敘事風格或許會偏嚮於冷靜、客觀,但在冰冷的字麵之下,卻暗藏著對現狀的深刻關切與批判。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揭示齣隱藏在社會肌理中的復雜關係與運作邏輯。這種類型的書籍,讀起來雖然需要專注力,但隨之而來的知識增益和認知拓展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滿足瞭我的閱讀需求,更提升瞭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我對周遭的世界不再輕易滿足於錶麵的解釋。這無疑是一場智力上的挑戰,也是一次深度學習的絕佳機會。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完全是齣於對齣版社的信任,他們一貫的選書標準總是能讓我驚艷。這本書的書名雖然簡潔,但“寄小讀者”這個詞匯組閤,透露齣一種跨越時空與界限的溝通意願。我猜想,這很可能是一部充滿童心與智慧的對話錄,或許是以書信體的形式展開,連接著一個更年輕、更單純的視角與一個更成熟、更復雜的成人世界。我期望從中看到一種對“教育”與“成長”的全新詮釋,它不應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應是如春雨潤物般的引導。文字的調性,我希望是那種充滿善意和包容的,即使觸及到現實的殘酷,也能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進行轉化。我特彆看重作者是否能抓住那些“童年迴憶”的精髓,那種對簡單事物産生巨大好奇心的能力,對成人來說,往往是一種奢侈。這本書,我希望它能像一個老朋友的絮語,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尋迴那一塊被遺忘的,柔軟而敏感的心田。它應該提供一種精神上的“迴春術”,讓我們重新以一種充滿希望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的瑣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