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茶风系列-一杯茶的生活哲学(黄山版) 9787546107790 池宗宪 黄山书社

正版 茶风系列-一杯茶的生活哲学(黄山版) 9787546107790 池宗宪 黄山书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池宗宪 著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生活哲学
  • 品茶
  • 黄山书社
  • 池宗宪
  • 文化
  • 休闲
  • 阅读
  • 人生
  • 茶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07790
商品编码:298210568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茶风系列-一杯茶的生活哲学(黄山版)

定价:34.00元

作者:池宗宪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461077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人池宗宪,自幼即跟着捡茶的母亲认识了茶,从此痴迷上了中国茶文化。及长,在茶艺馆、茶山、茶的史料堆里遍寻茶踪。茶给了他无穷灵感,先后出版了《台湾茶街》、《铁观音》、《武夷茶》、《普洱茶》、《我的本泡茶专书》以及《一杯茶的生活哲学》等论茶专书。
虽然他有二十多年传媒工作经验,由记者到总编辑,却始终不改爱茶本色!
他写的报道屡获新闻奖,他说那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而写茶才是他对自我的肯定。

目录


交融与对抗
茶乐生辉
尽吐杂味得妙境
小隐于室
不对味思匀称
杯情交集
不“满”名利
雅茶·邂逅山水
欲望横流
拥珍奇·平常心
贪得,失德
不如憨呆
炫耀无常的外相
迷梦
破铜烂铁心细品
遗忘的火红
没嘴也叫壶
碗茶悠悠
虚饰隐忍
真假英雄
尚清绝恶
真味何在
简约
温柔回报
读水
品茗好色
情真香嫩
舌根味涌
爬高心虚
泡茶的旋律
美韵灵升
韵厚香存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静心品茗:东方茶道的精神之旅》 作者:林远山 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208875 字数:约15万字 --- 内容简介: 《静心品茗:东方茶道的精神之旅》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地域或特定茶类,而是以一种宏大的视角,深入剖析东方茶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与人生智慧。本书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单纯的饮茶行为,进入一个以茶为媒介,探寻内心宁静与生命本真的精神世界。 全书分为“茶之源流与文化基因”、“器物之美与空间哲学”、“茶礼与人伦秩序”、“茶道精神与当代生活”四个主要篇章,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立体而深邃的茶文化图景。 第一篇:茶之源流与文化基因 本篇追溯了东方茶文化的历史脉络,但重点不在于年代的罗列,而在于解析茶如何从一种单纯的饮品,逐渐演化为承载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一、从药用到饮用的嬗变: 探讨了早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及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何从边疆或山野的药用饮品,进入士大夫阶层,成为清心明目的“仙草”。分析了这一转变背后的社会需求——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二、禅宗与茶的深度融合: 详细阐述了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奠定的“茶道”雏形,并着重分析了宋代点茶兴盛期,茶文化如何与佛教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相契合。探讨了“和、静、怡、真”等禅宗观念如何在煮茶、分茶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中得以体现。作者认为,禅茶一味,并非指茶本身具有佛性,而是指通过专注、简朴的品饮过程,能使人心达到“当下即是”的觉照状态。 三、文人精神的载体: 分析了宋代以后,茶如何成为士大夫阶层交往的“清会”之礼。品茶不再是个人修行,更成为一种社交的“雅集”。通过引述苏轼、蔡襄等人的诗词文赋,揭示了茶在文人心中,是寄托闲情、抒发抱负、超越世俗功名利禄的精神载体。 第二篇:器物之美与空间哲学 本篇聚焦于茶事活动中的物质载体——茶器、茶室以及饮茶环境,探讨“器”如何反作用于“道”,构建出东方特有的审美空间。 一、“器以载道”的物质哲学: 区别于西方对器物实用性的强调,东方茶器更注重其与茶汤的互动性以及造型所蕴含的意象。细致分析了唐代的粗犷瓷器,宋代的极简天目釉,以及明清紫砂的内敛含蓄。重点探讨了紫砂壶的“气”与“韵”,它如何通过长期的养壶,吸收茶的精华,最终达到与饮茶者心意相通的境界。 二、茶室的“空”与“寂”: 考察了茶室设计的核心美学——侘寂(Wabi-Sabi)。茶室,尤其是日式茶室中的“躙口”(Kikuguchi,矮小的入口),并非为了限制体型,而是象征着进入茶室的每个人都必须放下社会身份和骄傲,以谦卑之心面对主人与茶。阐述了光线、材质、留白在茶室空间中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内向、沉思的氛围。 三、水的艺术与火的控制: 深入探讨了水质、水温对茶汤滋味的影响。水,被视为“茶之母”。作者用富有诗意和科学性的笔触,解释了不同山泉水对特定茶性的激发作用。同时,对煎茶时的用火艺术进行了详尽描述,火候的拿捏象征着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掌控。 第三篇:茶礼与人伦秩序 茶事活动中隐含的礼仪规范,是东方社会结构与人伦观念的外化体现。本篇解析了茶礼中的等级、谦让与和谐。 一、从敬神到待客的礼仪传承: 分析了古代祭祀活动中以茶为献礼的传统,这种神圣性如何延伸到日常的待客之道中。待客之道中的“敬意”,通过奉茶的时机、递茶的方位、敬茶的顺序等细节得以体现。 二、茶席上的“互为主体”: 重点解析了茶席中的互动模式。茶主人通过对环境的布置、茶汤的调配,体现了其对宾客的体贴与关怀;而宾客则通过品饮的专注、对茶汤的赞赏、以及不喧宾夺主的举止,完成了对主人的尊重。这种互动是双向的、默契的,而非单向的服从。 三、茶礼对社会关系的润滑作用: 在许多东方文化中,冲突是需要回避的。茶礼提供了一个中立、温和的场域,使得人们可以在不直接进行激烈言语交锋的情况下,完成信息传递、情感交流乃至矛盾的化解。茶的温顺与茶礼的克制,共同构筑了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篇:茶道精神与当代生活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旨在回答:茶道智慧如何能为当代人提供心灵的栖息地。 一、慢哲学:对抗“时间贫困”: 现代人的核心困境之一是“时间贫困”,即总是在追赶时间,失去对当下的感知。品茶,尤其是复杂的传统茶道,本质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慢活动”。它要求参与者将注意力聚焦于温度、香气、口感的细微变化上,从而暂时逃离对未来的焦虑和对过去的留恋。 二、专注力训练与正念实践: 将茶道的每一个步骤——温壶、投茶、注水、出汤——视作一种“移动的正念练习”(Mindfulness in Motion)。通过反复、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基础动作,来训练大脑的专注力,使之回到身体的感官体验中。 三、简朴生活的美学: 现代消费主义推崇“多即是好”,而茶道推崇“少即是多”。本书倡导回归对基本、纯粹事物的欣赏,无论是茶汤的本味,还是器物的素朴。这种对物质的简化,反过来拓展了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四、连接自然与自我: 强调茶是自然馈赠的产物。饮茶是人重新接入自然循环的方式。通过对茶的追溯,我们能感受到四季的更迭,雨露的滋养,从而在高度人工化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建立起与土地和自然的内在联系,实现自我(Self)的回归与圆满。 --- 结语: 《静心品茗:东方茶道的精神之旅》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哲学导览,它用一杯茶的容量,装下了对生活、美学、秩序和自我修行的深刻洞察。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放下手中的俗务,燃一炉温和的炭火,体验一次超越味觉的,通往内心深处的精神之旅。这本书献给所有在喧嚣中寻找片刻安宁,渴望在日常琐碎中发现永恒之美的探索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更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启示。我一直觉得,生活就是不断地去追求目标,去解决问题,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过程中寻找乐趣,在当下感受幸福。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杯茶”所能带来的宁静、思考与感悟。他将品茶的每一个细节都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从水温的选择,到茶叶的投量,再到冲泡的时间,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读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深刻的洞察。他没有空泛地谈论大道理,而是通过具体的喝茶体验,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慢生活”的价值,让我明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停下来,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它就像一杯温润的茶,慢慢地渗透进我的内心,滋养着我的灵魂。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茶的仪式”,即使只是一杯简单的绿茶,也能让我感受到一份宁静与满足。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关于“茶”,却又不仅仅是关于“茶”。作者用一种非常优美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一杯茶”升华为一种“生活哲学”。我原以为会读到一些枯燥的说教,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本书读起来既轻松又富有启发性。作者从不同角度,挖掘出茶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并将之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描写,那些关于茶与自然、茶与人文、茶与情感的连接,都让我心生向往。它让我意识到,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行。每一次泡茶、品茶的过程,都是一次与内心的对话,一次对生活的感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始思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安适。它就像一位智者,用茶的清香,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生活有感悟,或者正在寻找生活灵感的人。它会让你在品味一杯茶的同时,也品味出人生的真谛。

评分

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毕竟“哲学”二字摆在那里,而且还是“黄山版”,总给人一种厚重感。但没想到,它读起来如此轻盈、如此有温度。作者将“茶”这个载体,与“生活哲学”这个抽象概念,结合得天衣无缝。他没有卖弄玄虚,也没有玩弄概念,而是从最日常的喝茶体验出发,层层深入,揭示出茶中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慢”的推崇。在这个追求效率、崇尚速度的时代,这本书提醒我们,有些美好的事物,是需要时间去酝酿、去品味的。就像一杯好茶,需要耐心等待水温适宜,需要细心观察茶叶的舒展,需要放慢呼吸去感受它的香气和滋味。这种“慢”,不仅仅是喝茶的方式,更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它教会我,不要总是急于求成,要学会享受过程,要允许自己有停下来思考和感受的时间。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就是我身边的朋友,在与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开始尝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给自己留出一些“茶的时间”,去放空,去冥想,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喝茶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可以提神,可以解腻,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杯茶”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意味。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不失深刻的笔触,将品茶的过程、茶的种类、茶的文化,甚至茶与生活、与人生的种种联系娓娓道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放下手中的茶杯,陷入沉思,回想自己过往的生活,那些匆忙的、焦虑的瞬间,仿佛都被这杯茶的宁静所化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长者,轻声细语地告诉你,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茶品不同冲泡方式的描述,仿佛亲身置于茶室之中,感受着水温的变化,闻着茶叶舒展的香气,体会着那份仪式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将这些感官的体验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让我意识到,品茶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修炼。每一次冲泡,每一次品饮,都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一次对当下瞬间的全然投入。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指南,教会我如何放慢脚步,如何欣赏身边的美好,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出不凡的韵味。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随便看看”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的。我对于“茶”的认识仅限于超市里常见的几种,对于“生活哲学”更是觉得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改变了我对这两者看法的认知。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就能闻到茶香,看到茶汤的颜色,甚至能感受到杯壁的温度。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将那些抽象的哲学道理,融入到关于茶的种种细节之中,比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的时节、制作的工艺,以及不同茶具的特点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知识点,在作者的笔下,都变成了理解生活智慧的窗口。我开始意识到,原来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了如此多的故事和学问。而品饮一杯茶,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与自然、与历史、与文化连接的方式。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工作生活,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它让我明白,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也能通过一些简单而美好的仪式,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