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齊民要術 唐伯虎全集 陶淵明集 李敖

李敖精編:齊民要術 唐伯虎全集 陶淵明集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敖 著
圖書標籤:
  • 李敖
  • 齊民要術
  • 唐伯虎
  • 陶淵明
  • 文學
  • 曆史
  • 文化
  • 古典
  • 詩歌
  • 散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盛德偉業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683
商品編碼:29827834306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齊民要術 唐伯虎全集 陶淵明集

定價:66.00元

售價:42.9元,便宜23.1元,摺扣65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8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24”選錄瞭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顧愷之的《畫評》、唐寅的《唐伯虎全集》、陶潛的《陶淵明集》等。《齊民要術》是中國的一部農業書,也是世界的一部農業書,內容包括農藝、園藝、森林、畜牧、漁業、農産品製造各方麵的每個細節,對於當今的農業發展具有很好的藉鑒意義。《陶淵明集》是陶淵明的文集,選錄的都是陶淵明的詩詞等著作,體現齣他無比豁達的胸懷,以及與世無爭的心態。

目錄


齊民要術

導讀 / 002

序一 / 003

序二 / 008

序三 / 010

雜說 / 012

捲一 / 015

耕田 / 015

收種第二 / 019

種榖第三 / 021

捲十 / 033

五榖、果蓏、菜茹非中國物産者 / 033

畫評

導讀 / 080

畫評 / 081

魏晉勝流畫贊 / 083

畫雲颱山記 / 085

唐伯虎全集

導讀 / 088

書 / 089

上吳天官書 / 089

與文徵明書 / 090

答文徵明書 / 092

又與徵仲書 / 093

尺牘 / 094

答周鞦山 / 094

序 / 095

柱國少傅守溪先生七十壽序 / 095

送文溫州序 / 096

送陶大癡分教撫州序 / 097

送徐朝谘歸金華序 / 098

作詩三法序 / 098

嘯旨後序 / 099

中州覽勝序 / 100

譜雙序 / 101

記 / 102

許旌陽鐵柱記 / 102

荷蓮橋記 / 103

愛溪記 / 104

王氏澤富祠堂記 / 104

竹齋記 / 105

筠隱記 / 106

菊隱記 / 107

守質記 / 108

碑銘 / 109

齊雲岩紫霄宮元帝碑銘 / 109

墓誌銘 / 111

劉秀纔墓誌 / 111

徐廷瑞妻吳孺人墓誌銘 / 112

唐長民壙誌 / 113

劉太僕墓誌銘 / 114

吳東妻周令人墓誌銘 / 114

徐君墓誌銘 / 115

許天锡妻高氏墓誌銘 / 116

墓碣 / 117

瀋隱君墓碣 / 117

墓錶 / 119

吳君德潤夫婦墓錶 / 119

祭文 / 121

祭妹文 / 121

招辭 / 122

招辭 / 122

疏文 / 123

治平禪寺化造竹亭疏 / 123

姑蘇寒山寺化鍾疏 / 123

啓 / 125

廖通府帳詞啓 / 125

論 / 127

蓮花似六郎論 / 127

錶 / 130

擬瑞雪降群臣賀錶 / 130

贊 / 132

達摩贊 / 132

又贊 / 132

鍾馗贊 / 133

贊林酒仙書聖僧詩後 / 133

釋迦如來贊 / 133

友人贊 / 133

伯虎自贊 / 134

第十二尊半渡波山那迦犀尊者贊 / 134

聯句 / 135

戊寅八月十四夜夢草製其中一聯雲 / 135

題畫竹三聯 / 135

題周東村畫 / 136

補遺 / 137

壽王少傅 / 137

金閶送彆王尚寶 / 137

茂苑 / 138

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因題絕句八首奉寄孫思和 / 138

嚴子陵釣磯 / 139

自題畫扇 / 139

自題畫寒蟬 / 139

招仙麯 / 140

製義 / 141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141

願無伐善無施勞 / 142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 143

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 / 143

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 144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全章 / 145

魯衛之政兄弟也 / 14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146

舜亦以命禹 / 147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三節 / 148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149

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 / 149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乾箕子膠鬲 / 150

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湯使亳眾往為之耕 / 151

禹惡旨酒而好善言全章 / 152

操則存,捨則亡。齣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 153

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 154

畫譜 / 155

自序 / 155

敘畫源流 / 155

製作楷模 / 157

圖畫名意 / 158

畫訓 / 158

畫意 / 164

畫題 / 166

畫格拾遺 / 168

山水訣 / 169

山水賦 / 171

畫說 / 172

山水節要 / 173

畫訣 / 173

六法三品 / 175

六要六長 / 176

三病 / 176

十二忌 / 176

書畫一法 / 178

畫龍輯議 / 178

寫像秘訣 / 179

采繪法 / 180

調閤服飾器用顔色 / 180

閤用顔色細色 / 181

襯絹色式 / 182

用筆 / 182

用墨 / 182

皴法 / 184

辨古今名畫優劣 / 184

畫古真跡難存 / 185

古畫用筆設色 / 185

名畫無對軸 / 185

士夫畫 / 185

無名人畫 / 186

沒骨畫 / 186

院畫 / 186

粉本 / 187

禦府書畫 / 187

畫難題名善 / 187

題跋畫 / 187

賞鑒 / 188

古畫絹色 / 188

古畫絹素 / 188

裝褫 / 189

裝褫定式 / 189

嵇中散集

導讀 / 192

聲無哀樂論 / 193

難自然好學論 / 212

雜詩 / 215

贈秀纔入軍 / 216

幽憤詩 / 218

元元棋經

導讀 / 222

原序 / 223

棋局篇 / 224

得算篇第二 / 225

權輿篇第三 / 226

閤戰篇第四 / 227

虛實篇第五 / 228

自知篇第六 / 229

審局篇第七 / 230

度情篇第八 / 231

斜正篇第九 / 232

洞微篇第十 / 233

名數篇第十一 / 234

品格篇第十二 / 235

雜說篇第十三 / 236

原跋 / 237

司馬文園集

導讀 / 240

長門賦 / 241

蔡中郎集

導讀 / 250

述行賦 / 251

孔北海集

導讀 / 264

報曹公書 / 265

答虞仲翔書 / 268

論盛孝章書 / 270

遣張紘書 / 272

薦禰衡錶 / 274

雜詩 / 275

陸士衡集

導讀 / 278

文賦 / 279

陶淵明集

導讀 / 302

捲一詩四言 / 303

停雲 / 303

時運 / 304

榮木 / 305

贈長沙公 / 307

酬丁柴桑 / 310

答龐參軍 / 311

勸農 / 313

命子 / 313

歸鳥 / 317

捲二詩五言 / 319

形影神 / 319

九日閑居 / 322

歸園田居 / 323

遊斜川 / 325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 327

乞食 / 328

諸人共遊周傢墓柏下 / 329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 330

答龐參軍 / 330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 331

連雨獨飲 / 332

移居 / 332

和劉柴桑 / 333

酬劉柴桑 / 334

和郭主簿 / 335

於王撫軍坐送客 / 336

與殷晉安彆 / 337

贈羊長史 / 338

歲暮和張常侍 / 339

和鬍西曹示顧賊曹 / 340

悲從弟仲德 / 340

捲三詩五言 / 342

始作鎮軍參軍,經麯阿作 / 347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 / 349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 350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捨 / 350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 352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 353

還舊居 / 353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 354

己酉歲九月九日 / 355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 355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捨獲 / 356

飲酒 / 357

止酒 / 367

述酒 / 367

責子 / 372

有會而作 / 373

蠟日 / 374

捲四詩五言 / 375

擬古 / 375

雜詩 / 379

詠貧士 / 383

詠二疏 / 386

詠三良 / 387

詠荊軻 / 389

讀山海經 / 390

挽歌詩 / 396

聯句 / 397

歸園田居 / 398

問來使 / 399

四時 / 399

捲五賦辭 / 400

感士不遇賦 / 400

閑情賦 / 403

歸去來兮辭 / 405

捲六記傳述贊 / 411

桃花源記 / 411

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 414

五柳先生傳 / 417

讀史述九章 / 418

扇上畫贊 / 421

尚長禽慶贊 / 422

捲七疏 祭文 / 423

與子儼等疏 / 423

祭程氏妹文 / 425

祭從弟敬遠文 / 426

自祭文 / 427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翰墨韆鞦:中國古典文史名傢精粹》 一部集結智慧與風骨的古典名著精選,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學與史學盛宴。 在中國浩瀚的文化長河中,無數璀璨的星辰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他們以筆為劍,以墨為魂,塑造瞭中華民族的文化脊梁,留下瞭跨越韆年的精神財富。這套《翰墨韆鞦:中國古典文史名傢精粹》便是從這無盡寶藏中精挑細選齣的瑰寶,旨在為讀者呈現中國古典文學與史學領域最具代錶性、最具影響力的幾部巔峰之作。我們精心編纂,力求還原原作精髓,帶領您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思想的深度、情感的溫度以及對生命、對曆史、對社會的深刻洞察。 本書收錄的作品,每一部都曾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每一位作者都是各自領域的巨擘。它們不僅是文學藝術上的傑作,更是研究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生活、思想觀念、審美情趣的寶貴史料。本書的編纂,正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集中的呈現方式,讓讀者能夠係統地、深入地領略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古人智慧的永恒魅力。 第一部分:《齊民要術》—— 中國古代農學百科全書的璀璨明珠 《齊民要術》是中國古代一部偉大的農業科學著作,由北魏時期的傑齣農學傢賈思勰所著。這部巨著不僅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學著作,更是世界農業史上的裏程碑。它以其係統性、實用性、科學性,為後世的農業生産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對中國乃至世界農業的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內容精要: 《齊民要術》全書共十捲,約六萬五韆字,內容包羅萬象,幾乎涵蓋瞭當時農業生産的各個方麵。其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農作物種植技術: 賈思勰詳細介紹瞭各種主要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包括播種、施肥、灌溉、耕作、病蟲害防治等。他對不同土壤、氣候條件下的種植策略有著深刻的理解,並提齣瞭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關於榖物的章節中,他不僅詳細闡述瞭麥、黍、稷、稻等主要糧食品種的栽培要點,還對豆類、麻、蔬菜、瓜果等的種植技術進行瞭深入的講解。他對土壤改良、農傢肥的製作與使用、耕作製度的輪作與休耕等關鍵環節的論述,充分體現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纔智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畜牧業和傢禽養殖: 除瞭農作物種植,《齊民要術》還對畜牧業給予瞭高度重視。書中詳細介紹瞭牛、羊、豬、馬、雞、鴨等傢畜傢禽的飼養管理、品種改良、疾病防治等技術。賈思勰強調瞭科學飼養的重要性,對飼料的配比、圈捨的建造、疫病的預防措施都有著細緻的指導。這部分內容不僅反映瞭古代中國農牧結閤的生産模式,也為我們瞭解當時的動物福利和畜牧技術提供瞭珍貴的資料。 林業、漁業與手工業: 《齊民要術》的視野並未局限於傳統的農耕,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生産領域。書中包含瞭關於林業(如植樹造林、木材利用)、漁業(如捕撈技術、養殖方法)以及多種手工業(如釀酒、製醋、製糖、造紙、製鹽、製茶等)的詳細記載。這些內容生動地展示瞭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多元化和發達程度,也體現瞭“農、林、牧、漁、工、商”等各業之間的緊密聯係,勾勒齣一幅古代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畫捲。 飲食文化與生活常識: 值得一提的是,《齊民要術》還包含瞭大量關於飲食文化和生活常識的內容。書中介紹瞭各種食材的加工方法、烹飪技巧,以及如何醃製、保存食物。特彆是關於釀酒、製醋、醬藏等方麵的記載,不僅是重要的生産技術,也反映瞭中國古代獨特的飲食文化和生活習慣。這些內容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民俗風情、飲食結構具有極高的價值。 科學精神與實踐智慧: 《齊民要術》最可貴的價值在於其科學精神和實踐智慧。《齊民要術》的論述,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基於長期的實踐觀察和經驗總結。書中大量運用瞭“經驗雲”、“按法治”、“此法最善”等錶述,強調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賈思勰在書中記錄瞭大量的農諺、民間的驗方,並對它們進行篩選、整理、歸納,形成瞭科學的農事操作規範。他對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天氣變化規律的把握,對病蟲害的早期識彆和防治,都展現瞭高超的農業智慧。 本書特點: 本精編本《齊民要術》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力求以最清晰、最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們對原文進行瞭細緻的校勘,並配以必要的注釋和導讀,幫助讀者理解書中的術語、農事操作以及曆史背景。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本書,深入瞭解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輝煌成就,感受先民們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體會農業在中國古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這不僅是一本農業技術專著,更是一部展現古代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史詩。 第二部分:《唐伯虎全集》—— 亦文亦畫,纔情橫溢的江南纔子 唐伯虎,名唐寅,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是中國明代傑齣的畫傢、書法傢、詩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纔華橫溢,其詩文畫作均達極高造詣,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明四傢”之一的繪畫成就,以及其充滿個性的詩歌風格,共同構成瞭唐伯虎獨特的藝術魅力。 內容精要: 本書收錄的《唐伯虎全集》匯集瞭唐伯虎在詩、文、書、畫方麵的代錶性作品。 詩歌部分: 唐伯虎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他既有描繪江南風光、歌詠山水之美的佳作,也有抒發個人情感、錶達人生感慨的作品。他的詩歌語言鮮活生動,意境深遠,充滿著文人的雅趣和纔情。許多詩篇,如《桃花庵歌》、《臨高嶺》等,都已成為韆古傳誦的名句,展現瞭他不羈的個性和對自由的嚮往。他的詩歌,既有對仕途失意的憤懣,也有對人生無常的感慨,更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情感真摯,極富感染力。 散文部分: 唐伯虎的散文,雖然數量不如詩歌,但也同樣展現瞭他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筆觸。他的一些遊記、序跋、尺牘等,都體現瞭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獨特的文風。通過這些散文,我們可以窺見他豐富的生活經曆,以及他對朋友、對世事的態度。 繪畫藝術(文字描述與代錶作欣賞): 作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畫傢,唐伯虎的畫作以山水、人物、花鳥見長。他的畫風嚴謹,筆法細膩,色彩淡雅,意境幽遠。他擅長描繪江南山水,將現實的景物與詩人的情懷融為一體,創造齣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世界。本書雖然以文字為主,但我們會通過詳細的文字描述,引導讀者想象和理解唐伯虎畫作的風格與意境,並選取其最具代錶性的畫作(如《唐寅美人圖》、《溪山行旅圖》等,盡管無法在文字版中呈現,但會做詳盡的介紹)進行解讀,讓讀者在文字中領略其“吳門畫派”的獨特風采。 書法藝術: 唐伯虎的書法,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受晉唐影響,又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灑脫,遒勁有力。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流露齣超然脫俗的文人氣韻。 本書特點: 本精編本《唐伯虎全集》力求全麵展現唐伯虎作為一位多纔多藝的藝術傢的形象。我們不僅收錄瞭他最具代錶性的詩文作品,還通過文字描繪和背景介紹,帶領讀者走近他的繪畫和書法世界。本書的編纂,旨在讓讀者深入理解唐伯虎的藝術成就,感受他豐富的人生經曆和獨特的人格魅力,體味他對中國古典藝術的貢獻,以及他那“不拘一格降人纔”的藝術精神。 第三部分:《陶淵明集》—— 歸園田園,高潔淡泊的人生哲思 陶淵明,字元亮,東晉末至南朝宋初的詩人、辭賦傢。他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園詩和高潔淡泊的人格魅力,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瞭獨特而永恒的印記。他的作品,是對亂世的超脫,是對自然的熱愛,更是對純真生活的不懈追求。 內容精要: 《陶淵明集》集中展現瞭陶淵明作為一位偉大田園詩人、思想傢的風采。 田園詩歌: 陶淵明的詩歌,是其最輝煌的成就。他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瞭田園生活的寜靜與美好。無論是《歸園田居》係列,《飲酒》係列,還是《讀山海經》等,都充滿瞭對自然的熱愛,對淳樸生活的贊美,以及對世俗名利的疏離。他的詩歌,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動人的情感;沒有宏大的敘事,卻有深刻的人生體悟。他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已成為無數人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寫照。 散文與辭賦: 除瞭詩歌,陶淵明也創作瞭許多優秀的散文和辭賦。《桃花源記》是中國古代散文的典範,它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構建瞭一個避世的理想國度,寄托瞭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嚮往。《五柳先生傳》則以自傳的方式,描繪瞭一個不求聞達,以讀書為樂,清貧淡泊的知識分子形象,成為後世文人品格的典範。他的辭賦,也展現瞭他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人生哲思與隱逸情懷: 陶淵明的作品,無不透露齣他高潔的人格和淡泊的人生哲學。他官場失意後,毅然歸隱,迴歸田園,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寜靜。他的詩文,是對官場黑暗、世俗汙濁的批判,是對自然淳樸、內心安寜的贊頌。他對“富貴如浮雲”的淡然,對“不為五鬥米摺腰”的堅持,都體現瞭他不與世俗同流閤汙的獨立人格。 對後世的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風,深刻影響瞭後世的文學創作,無數文人學士在其影響下,或描繪山水,或錶達隱逸情懷。他所倡導的“真”、“淳”、“淡”的藝術風格,至今仍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本書特點: 本精編本《陶淵明集》旨在全麵呈現陶淵明這位偉大詩人的文學成就與精神世界。我們精選瞭他最負盛名的詩歌、散文和辭賦,並配以深入的解讀,幫助讀者理解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陶淵明寜靜的田園世界,感受他那份超然物外的淡泊情懷,以及他對真摯生活的不懈追求,領略中國古代士人心目中的一種理想人格。 《李敖》—— 思想的利刃,時代的觀察者 李敖,一位享譽華人世界的思想傢、作傢、曆史學傢、評論傢。他以其犀利深刻的筆觸,對曆史、文化、社會進行瞭不懈的審視與批判。他的言論,往往振聾發聵,挑戰傳統,激發思考。他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斷與不公、與愚昧抗爭的鬥爭史,他的思想,則如同閃耀的利刃,切割時代的迷霧。 內容精要: 本書收錄的《李敖》部分,將呈現李敖先生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以及他作為一位傑齣評論傢的洞察力。 曆史反思與批判: 李敖先生對中國近現代史有著深入的 M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擅長從微觀之處切入,解構宏大敘事,揭示曆史事件背後的真相。他對於國民黨、共産黨、以及中國社會種種現象的批判,常常直指要害,毫不留情。他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也往往帶有現代性的視角,力求擺脫陳規,重塑價值。 文化評論與社會觀察: 李敖先生的評論,涉獵範圍極廣,從文學藝術到社會現象,從政治時事到兩性關係,他無不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加以評析。他以其“通俗化、幽默化、戰鬥化”的寫作風格,將深刻的思想錶達得通俗易懂,又極具衝擊力。他對於媒體、教育、民主等議題的看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思想的銳度與獨立精神: 李敖先生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股永不妥協的獨立精神。他始終堅持以自己的判斷為準則,不畏權勢,不隨波逐流。他的思想,如同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敢於剖析社會的弊病,揭示人性的弱點。他“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寫作方式,使得他的評論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不乏趣味性,能夠引發廣泛的共鳴和思考。 文學性與錶達力: 盡管李敖先生以思想傢和評論傢聞名,但他的文字本身也具有極高的文學性。他善於運用生動的語言,巧妙的比喻,以及幽默的調侃,使得他的文章讀起來引人入勝。他對漢字、中文的精妙運用,更是展現瞭他作為一位傑齣作傢的一麵。 本書特點: 本精編本《李敖》部分,旨在為讀者呈現李敖先生思想的精華,讓讀者領略他作為一位獨立思想者的風采。我們精選瞭李敖先生最具代錶性、最能體現其思想深度和評論風格的文章,力求展現他對於曆史、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深刻洞察和獨特見解。閱讀本書,您將有機會與一位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反思的智者對話,感受思想的力量,激發獨立的思考。 結語 《翰墨韆鞦:中國古典文史名傢精粹》的編纂,是一次對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緻敬。我們希望通過匯集《齊民要術》的實用智慧、《唐伯虎全集》的藝術纔情、《陶淵明集》的高潔人格以及李敖先生的獨立思想,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體驗。這套書不僅是對過往經典的重現,更是對讀者心智的啓迪,對文化傳承的貢獻。我們相信,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些經典所蘊含的智慧、情感與精神,都將曆久彌新,繼續閃耀著不朽的光芒。翻開這本書,您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與中華民族最傑齣的頭腦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李敖精編:齊民要術 唐伯虎全集 陶淵明集 李敖》的選本,初看之下,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又不禁心生疑惑。畢竟,將農業百科全書《齊民要術》與兩位風格迥異的文學巨匠——那個恣肆灑脫的江南纔子唐伯虎,以及那位躬耕田園、淡泊名利的魏晉名士陶淵明——並置於“李敖精編”的旗幟下,本身就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跨界組閤。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李敖先生那些犀利無比、直指人心的雜文或史論作為主軸,畢竟他的“敖氏之筆”纔是最大的賣點。然而,實際閱讀體驗卻更像是一次對中國古典文化脈絡的意外穿越。尤其是《齊民要術》的加入,其詳實的農耕技術記錄,與後世文人的詩詞歌賦形成瞭強烈的時空張力。這並非批評,而是觀察到瞭一種獨特的編纂視角。編者似乎想通過這種並置,來探討中國知識分子精神氣質的源頭——是從對土地的耕耘和對自然秩序的理解中萌芽,還是在對個體生命價值的追問中得以升華?閱讀的樂趣在於,我必須在賈思勰的實用主義和唐伯虎、陶淵明的審美情趣之間不斷切換頻道,這種認知上的跳躍,遠比單純閱讀某一類作品來得更富思辨性。每一次翻開,都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重新定義嘗試。

評分

坦白說,當我讀到《齊民要術》的內容時,我一度以為自己拿錯瞭一本農學史著作。這部分的文字嚴謹、冷靜,充滿瞭對季節、物候和技術的精確把握,完全沒有其他三部分作品中那種強烈的主觀色彩和情感波動。這種“硬核”的知識輸入,對於一個習慣瞭閱讀文學評論或曆史分析的讀者來說,是一種強力的“去浪漫化”過程。它迫使讀者去思考,支撐起整個中國古典文明繁榮的,不僅僅是詩詞歌賦和哲學思辨,更是數韆年來農民日復一日對土地的敬畏與勞作。李敖先生將此納入“精編”,無疑是一種極具曆史縱深的考量。他或許想說明,真正的“敖氏之眼”,不僅能穿透人心的陰暗麵,也能直達文明肌理的最底層——那就是生存的哲學。但閱讀體驗上,如果缺乏對這些技術名詞的背景注釋,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理解的門檻還是偏高的。這種“硬塞”給讀者的感覺,雖然有益於拓寬視野,但確實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消化那些關於“耕、耘、耨、灌”的細緻描述。

評分

這本書最大的魅力,也許在於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混搭”的閱讀場域,盡管這種混搭有時顯得略微突兀。我嘗試著將“李敖”這個編輯者符號暫時抽離齣來,單純看待這四部分內容的並置。唐伯虎的狂放,陶淵明的清高,齊民要術的務實,以及李敖(此處指其雜文部分或代指的批判精神)的尖刻,構成瞭一個四維度的中國文人肖像群像。它不再是單一的文學賞析,而更像是一份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光譜的樣本采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不同年代、不同職業的知識分子之間進行快速切換對話。比如,讀完陶淵明對官場的厭倦後,再看唐伯虎被貶的憤懣,會自然地聯想到李敖對自己那個時代“僞君子”的抨擊。這種跨越時代的共鳴感,是其他任何單一主題選集所無法提供的。它考驗讀者的知識儲備,但也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讓人在看似不相關的文本間,主動去構建內在的邏輯聯係和文化傳承的脈絡。

評分

總的來說,這部《精編》的閱讀體驗是復雜且充滿張力的。它不像一本經過高度提純、風格高度統一的文學選集,更像是一本帶著強烈編輯個人印記的“文化觀察報告”。如果你期待的是純粹的文學享受,那麼《齊民要術》可能會讓你感到突兀;如果你期待的是李敖標誌性的政治批判,那麼古典文學的篇幅可能讓你覺得意猶未盡。但正是這種“不完美”的平衡,讓它擁有瞭獨特的價值。它強迫讀者走齣舒適區,去審視中國文化中“詩意棲居”與“現實生存”之間,那條始終無法完全彌閤的鴻溝。我個人的閱讀感受是,在反復咀嚼瞭唐伯虎與陶淵明的文字後,再迴頭去看李敖所代錶的那個批判時代,會更容易理解那種“滿懷激情卻無處施展”的知識分子睏境。這套書像是一個精心布置的迷宮,你需要在農耕的泥土氣息、田園的淡泊寜靜、市井的纔子之氣和現代的犀利反思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主綫。它要求讀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讀“編”的藝術,而不僅僅是享受“藏”的內容本身。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選文的邏輯跳躍感,讓我想起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種“大部頭”的文化精選集,既有百科的野心,又不乏時代局限下的粗獷。我尤其關注的是“唐伯虎全集”這部分的呈現方式。我們對唐伯虎的印象,往往被“江南第一風流纔子”的民間傳說所固化,充滿瞭纔子佳人的浪漫化想象。但李敖先生的“精編”,想必不會滿足於此。我仔細對比瞭收錄的幾篇詩文,發現他對唐伯虎的評價角度,似乎更傾嚮於其被壓抑的政治抱負和在市井生活中展現的犬儒式幽默,而非僅僅是風月之作。這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形成瞭鮮明的對照——一位是身陷功名泥潭卻試圖用藝術超脫的個體,另一位則是主動抽身,在田園中構建精神烏托邦的隱士。這種對比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揭示瞭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齣世”與“入世”之間的永恒拉鋸戰。然而,在閱讀陶淵明部分時,我總覺得選材略顯保守,少瞭些許對《歸去來兮辭》背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批判,更多地停留在抒情層麵,這讓“李敖精編”這個名號顯得略微保守瞭些,仿佛在某些關鍵的銳利度上有所收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