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 | 宝宝辅食添加与营养配餐(升级版) | ||
| 作者: | 滕越 | 开本: | |
| YJ: | 1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5-09 | 
| 书号: | 9787512710788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D一章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婴儿的主食指的是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粉。辅食指的是除了母乳、婴儿配方奶粉和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以外的食物,包括任何液体和固体食物。
宝宝1岁半之内应该把奶作为主食,这样才能保证相对高密度能量的提供。如果奶的摄入量受影响,食物提供的能量将大大减少,不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
随着婴儿生长发育,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单纯乳类喂养不能WQ满足6个月后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需要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家长可以根据宝宝每日进食的奶量及生长情况来决定每日的辅食搭配,调整辅食的结构及喂养量,让宝宝生长发育得更好。
1. 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在通常情况下,4~6个月时应该逐步添加辅助食品,但因婴儿个体差异,开始添加辅食并没有一个严格时间规定。一般有下列情形时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婴儿体重增长已达到出生时的2倍。
·婴儿在吃完约250毫升奶后不到4小时又饿了。
·婴儿可以坐起来了。
·婴儿在24小时内能吃完1000毫升或以上的奶。
·婴儿月龄达6个月。
辅食添加过早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奶的摄入量受影响,食物提供的能量将大大减少,不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不满4个月添加菜水、果汁、果泥都属于过早添加。家长要注意,在添加辅食期间,要保证宝宝一贯的喂养规律,不要主动减少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婴儿6个月至1岁期间,应保证每天喝奶量在600毫升~800毫升,1岁至1岁半不少于400毫升。
2. 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 补充母乳中营养素的不足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素需要量的增加,仅靠母乳或配方奶无法供给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素。WHO以及我国进行的乳母泌乳量调查表明,营养良好的乳母平均泌乳量为700毫升/升~800毫升/天。毫无疑问,这一数量能满足0~6个月内婴儿的全面营养需要。6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能量为700卡路里~900卡路里,以母乳量分泌800毫升计,约提供560卡路里的能量,仅能满足此时婴儿需要量的80%。补充食物是W一的选择。此外,婴儿出生4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被消耗殆尽,加上母乳含铁量较低,宝宝必须从辅食中获得足够的铁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 增强消化机能
添加辅食可以增加婴儿唾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量,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其牙齿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增强,训练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
☆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及时添加辅食将有助于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还可刺激味觉、嗅觉、触觉和视觉的发育。
☆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转乳期是婴儿对食物形成D一印象的重要时期。通过添加辅食,使宝宝学会使用勺、杯子、碗等食具,结束母乳和奶瓶吸吮的摄食方式,逐渐适应普通的混合食物,Z终达到断奶的目的,为孩子将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打下基础。
3. 宝宝的辅食有哪些
宝宝的辅食主要有三种形式:液体食物、泥糊状食物、固体食物。具体为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以及软饭、烂面、切成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
4. 如何添加辅食
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种类,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的宝宝建议从4月龄开始,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从6月龄开始增加泥糊状食物(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等),7~9月龄可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条、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龄时,大多数婴儿可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
目录 
 
D一章及时合理添加辅食D
1.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 002
2.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002
3.宝宝的辅食有哪些/ 003
4.如何添加辅食/ 003
5.添加辅食的原则/ 004
、、
D二章4~6个月宝宝吃什么
1.宝宝的成长与能力/ 006
2.宝宝能吃的食物/ 006
3.辅食添加的方法/ 006
4.米汤、米糊类辅食/ 007
大米汤/ 008
小米汤/ 009
菠菜米汤/ 010
苹果米汤/ 010
红枣米汤/ 011
5.果菜汁类辅食/ 012
苹果汁/ 013
番茄汁/ 014
橙汁/ 015
草莓汁/ 016
葡萄汁/ 017
小白菜汁/ 018
菠菜汁/ 019
胡萝卜汁/ 020
白萝卜汁/ 021
6.泥糊类辅食/ 022
大米糊/ 022
豌豆米糊/ 023
胡萝卜米粉/ 023
蛋黄泥/ 024
香蕉泥/ 025
胡萝卜泥/ 026
D三章7~9个月宝宝吃什么
1.宝宝的成长与能力/ 028
2.宝宝能吃的食物/ 028
3.辅食添加的方法/ 028
4.泥糊类辅食/ 029
葡萄汁米糊/ 029
苹果汁麦糊/ 029
香蕉米糊/ 030
猕猴桃泥/ 031
鸡肝泥/ 032
豌豆泥/ 033
土豆泥/ 034
菠菜泥/ 035
豆腐泥/ 035
南瓜泥/ 036
5.蛋羹类辅食/ 037
鸡蛋羹/ 037
肉末蛋羹/ 038
菜末蛋羹/ 039
肝粒蛋羹/ 040
水果蛋羹/ 041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贴心了,封面那种柔和的色调,一看就知道是为新手爸妈准备的,让人感觉很亲切、很踏实。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得刚刚好,既不会过于花哨,又能清晰地引导阅读。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关于辅食制作理念的介绍,比如“从泥到块”的过渡原则,这些内容写得非常科学和循序渐进。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复杂的食谱,而是先打好基础,这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接触辅食添加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宝宝的肠胃适应问题,这本书里详细讲解了不同月龄段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观察宝宝的反应,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充满了信心。而且,书里还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讲如何自制高汤和酱料,这对于追求食材本味的家长来说,价值太大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外观和基础理念的呈现方式,给我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让人忍不住想马上动手实践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超乎我的预期,它简直就是我厨房里的“辅食圣经”。我之前看了一些网络上的食谱,要么材料难找,要么步骤繁琐得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里的食谱就完全不同。它们大多使用了我们在菜市场随处可见的常见食材,比如南瓜、红薯、鸡胸肉这些,这极大地降低了制作的门槛。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季节的食材应用做了非常清晰的划分。比如夏天,它会推荐多用些清热解暑的瓜类;到了冬天,则会侧重于富含热量的根茎类蔬菜。这种与时令相结合的建议,让我感觉这份辅食指南是非常“接地气”的,完全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模板。我尝试做了书里推荐的“什锦蔬菜肉松粥”,步骤拆分得极其细致,甚至连“如何将肉松拌入粥中使其口感均匀”这种小细节都有提示,做出来的成品,宝宝竟然吃得一粒不剩,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评分我必须重点表扬一下这本书在“营养均衡”方面的专业度。作为一个学文科的妈妈,我对营养学的概念一直有点模糊,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了家长能理解的语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这个菜富含维生素A”,而是会解释说:“在宝宝的这个发育阶段,为什么需要更多的铁元素,以及如何通过搭配豆制品和绿叶菜来提升铁的吸收率。”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讲解,让我不再是盲目地喂食,而是真正理解了每一餐的意义。书中还有一些专门针对“特殊情况”的篇幅,比如宝宝感冒初愈后如何快速恢复元气,或者如何应对偶尔的挑食问题。这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一般的育儿书籍,感觉作者不仅是做了食谱整理,而是深入研究了婴幼儿的生理需求。这种兼顾了科学性和操作性的平衡点,是它最大的亮点。
评分真正让我对这本书产生深度认同感的,是它对“食物的质地与口感”变化的精妙把握。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加了什么”,却忽略了“怎么吃”。这本书对辅食从细腻的“糊状”过渡到有颗粒感的“软烂”再到小块“手指食物”的每一个阶段,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视觉指导和操作提示。它甚至配有小图示,告诉你什么样的稠度才算合格,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引入咀嚼挑战。我发现,我之前给宝宝添加的蔬菜块可能太硬了,宝宝总是不愿意吞咽,后来对照书里的建议,我把胡萝卜煮得更软一些,加入了少许牛油果泥增加润滑度,宝宝的接受度立刻就提高了。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营养学家,更是资深的“喂养观察家”,她深知宝宝在不同月龄对食物的口腔感知需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惊喜和乐趣的,尤其是在解决“选择困难症”方面,简直是神器。我们都知道,宝宝的辅食世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但每天早上打开冰箱,面对一堆食材时,常常会陷入“今天该做点啥?”的僵局。这本书的“一周食谱建议表”彻底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它不是那种僵硬的日程表,而是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框架:周一主打鱼肉蛋白,周三侧重粗粮谷物等等。更妙的是,每个模块下都提供了两到三种不同的食谱选项,比如周一你可以选择“三文鱼菠菜泥”或者“鳕鱼蔬菜烩饭”,让我在既有指导又不失自由度的前提下,轻松完成了备餐任务。这种结构化的引导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精神负担,让我能更享受陪伴宝宝吃饭的过程,而不是为做饭而焦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