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恋中女人不能犯的100个错误
定价:35.00元
作者:廖康强著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54207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一本成功驾驭婚恋情感的手册 男人爱不爱你,女人心里特有数;女人爱不爱你,男人心里特没数。 没有人在与心爱的人亲吻时会想到分手,没有人在握紧爱人的手时会想到离婚。 很多人在婚恋失败后,都会认为是对方的错。很多人在婚恋中犯了错,却还不知不悟…… 很多人在困惑:我全身心地付出,可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爱情。是我做错了吗?当然,是你做错了。更重要的是,你错了却还不自知!爱与被爱是世界上*幸福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感情站。要拥有一段美好的婚恋,需要的不只是爱情……“结婚前睁大眼睛,结婚后半闭眼睛。”——这便是抓住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心态和智慧。
内容提要
婚恋是人生的重要一课。恋爱是否幸福,婚姻是否和谐,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你的生活中是充满甜蜜、幸福,还是拥塞着埋怨、争吵,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该书旨在将人们在婚恋中容易犯的错误告诉读者,让你不犯或少犯这些错误,从而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的人生。
目录
章 女人在恋爱时可能犯的25个错误
1.情陷“单相思”不能自拔
2.盲目囤积男人
3.不敢主动去追
4.约会时说的太多
5.尴尬的印象
6.爱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7.总在男友面前提起他的前女友
8.取笑男友的家人
9.错把“犯贱”当成真爱
10.在不适合的时候撒娇
11.每天都要黏在一起
12.浸泡在醋缸里的女生
13.脚踩几只船
14.守望无言的结局
15.无条件地为恋人改变
16.因为不再是“处女”而自卑
17.用“献身”来证明爱情
18.为“爱情”迷失自己
19.无法承受爱情的挫折
20.戴着面具谈恋爱
21.用恶作剧考验对方
22.美丽是爱情的武器
23.大龄女的心理障碍
24.在逝去的恋情中不能自拔
25.爱上别人的老公
第二章 女人在结婚前可能犯的21个错误
26.只嫁有钱人
27.严守苛刻的征婚标准
28.表现得过于“精明”
29.坦白过去的“情史”
30.因恐惧而产生逃婚的想法
31.不了解自己想要的婚姻
32.结婚不如同居
33.婚姻的一厢情愿
34.过分放大爱情的力量
35.迷恋离婚男人
36.婚姻是拯救自己的出路
37.不被祝福的婚姻
38.结婚只为赌气
39.世上没有好男人
40.从一个到另一个
41.忽视金钱观的不同
42.嫁一个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男人
43.迷信思想作祟
44.结婚证只是一张纸而已
45.找老公只找好的
46.掉入温柔“陷井”
第三章 女人在婚后与老公相处时可能犯的30个错误
47.不能容忍对方生活习惯的不同
48.你的眼里只能有我
49.婚后不懂得珍爱自己
50.相敬如宾才是幸福
51.在人前不给老公留“面子”
52.我的心事需要你来猜
53.为爱放弃自己的理想
54.轻易将丈夫放飞
55.忙于孩子(或事业)而忽略配偶
56.爱得没有了私人空间
57.忽视与丈夫的心灵交流
58.“质检员”似的妻子
59.掏空丈夫的口袋
60.经常对丈夫冷嘲热讽
61.在人后羞辱丈夫
62.疏远丈夫的亲友
63.照顾丈夫事无巨细
64.逾越自己的界限
65.夫妻间不能有隐私
66.回家还当“女强人”
67.强求爱人的报答
68.无休无止的唠叨
69.拿丈夫和别的男人比较
70.看不到老公的优点
71.触犯男人的禁忌
72.对丈夫的关爱视而不见
73.对丈夫过分依赖
74.干扰丈夫的工作
75.总把“离婚”二字挂在嘴边
76.对丈夫无端猜疑
第四章 女人在应付婚姻危机时可能犯的13个错误
77.报复丈夫的背叛
78.咄轨是为寻找所谓的“真爱”
79.对旧爱念念不忘
80.在“一夜情”中迷失
81.享受被男人追逐的浪漫感觉
82.结交“蓝颜知己”的尴尬
8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84.情人升级成妻子后的尴尬
85.憎恨曾经的爱人
86.逃离平淡的婚姻
87.放不下与前夫的感情
88.一哭二闹三上吊
89.被逼离婚时的错误
第五章 女人在婚后与家庭其他成员相处时可能犯的11个错误
90.和婆婆的生活习惯有冲突
91.与老人沟通有障碍
92.在婆婆面前“改造”丈夫
93.和小姑子心生隔阂
94.在大家庭中疲于奔命
95.说话时不加考虑
96.和异性朋友交往忽视婆婆的感受
97.教育孩子引起的冲突
98.与婆婆亲密无间
99.婆媳关系理想化
100.利用娘家人来干涉婚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婚恋中女人不能犯的100个错误》的书名实在是太抓眼球了,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心情翻开了它。坦白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两性关系的处理还算得心应手,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我的“婚姻保鲜秘诀”时常被当作正面案例来讨论。所以,当这本书提到“错误”这个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去看看那些我自认为已经规避掉的“陷阱”,到底有没有更深层次的隐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细致入微,她没有停留在那种老生常谈的“不要太粘人”或者“要保持独立”的肤浅建议上。相反,她深入探讨了日常沟通中的那些微妙的语境偏差,比如在伴侣表达需求时,我们下意识地进行“情感预判”并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这种看似高效实则可能扼杀对方倾诉欲望的行为,在我看来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甚至立刻回想起上周和先生为家庭预算争执时,我那种略带嘲讽的“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的态度,当时只觉得是斗嘴,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情感地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在指责女性,而是在提供一个高清的、多角度的观察镜,让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是如何在不经意间为亲密关系制造裂痕的。它让我明白,维系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更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关系管理”的艺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为他好”,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防御机制在作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的疏离感,读起来更像是听一位阅历丰富、洞察人心的资深朋友在娓娓道来她的经验教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试图将所有女性塑造成完美的伴侣形象。相反,它非常坦诚地讨论了“女性在婚恋中的疲惫感”和“身份切换的焦虑”。例如,当谈到如何在母亲和妻子这两个角色之间进行平衡时,作者并没有提供一个“万能公式”,而是鼓励读者去定义属于自己的“足够好”的标准,而不是被社会期待所裹挟。这种对女性个体经验的尊重,使得这本书的建议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和人情味。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情绪的财政学”的比喻,即情绪的付出和接收也需要健康的预算和流动性,而不是单方面的透支。它提醒我,维持一段长期关系,最耗费精力的往往不是外在事务的处理,而是情绪能量的有效分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试图用“完美表现”去赢得伴侣“持续喜爱”的表演者,而更像是一个有能力去建设和维护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园丁。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侧重于外在形象管理或者如何用某些“技巧”去吸引伴侣的目光,毕竟很多婚恋书籍都会强调这一点。结果我惊喜地发现,它几乎将笔墨集中在了女性的“内在稳定感”和“自我价值的构建”上。其中有一段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它没有要求女性去“忍耐”伴侣的某些缺点,而是探讨了“当忍耐成为习惯时,它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了你的边界感和自我尊重”。这种对女性自我赋权的深刻洞察,让我感到非常受用。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并非真的无法开口表达不满,而是害怕一旦表达,就会破坏那种脆弱的、表面的和谐。作者巧妙地指出,真正的亲密关系不是建立在不设防的“虚假和平”之上,而是建立在双方都敢于展示脆弱且知道自己会被接纳的基础之上。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百个“Don’t”,而是通过案例引出背后的心理动因,再给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这种由内而外的梳理,让我不再将婚姻中的问题仅仅归咎于对方的行为,而是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反应模式和深层需求。
评分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婚姻的书,很多都将“沟通”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但往往在如何进行“高质量沟通”这一点上含糊其辞,最终落得空泛。这本书在这方面则显得尤为扎实和具体。它没有满足于说“要多倾听”,而是细致地划分了“被动倾听”、“积极倾听”和“共情性倾听”之间的巨大差异,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对话脚本来练习后两者。比如,当伴侣抱怨工作不顺心时,我们常常急于提供“解决方案”,而这本书则明确指出,很多时候,男性(当然也包括女性)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情感容器”来容纳负面情绪,而不是一个“问题解决中心”。这个观点对于我这种习惯性“救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此外,它对“赞美的艺术”也有独到的见解,强调赞美必须是针对“努力和过程”而非仅仅“天赋和结果”,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并意识到这种思维模式同样适用于伴侣的互动。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套非常精密的工具箱,里面装的不是锤子和钉子,而是各种形状的润滑剂和校准器,帮助你在日复一日的亲密关系运营中,减少摩擦,提升效率。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于它是否会落入那种“成功学式”的教条灌输有些警惕。毕竟市面上同类书籍太多,很多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把复杂的婚姻关系简化成一个线性的、可以被精确操作的公式。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异常的温暖和富有弹性。作者似乎更倾向于描述“情景”而非“铁律”。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原生家庭的介入”那一章节,没有简单粗暴地要求“划清界限”,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女性在面对婆媳关系时的那种微妙的“忠诚度测试”——我们总是在测试伴侣是选择原生家庭的习惯,还是选择我们建立的新家庭的规则。这种描述,让我感觉像是作者坐在我对面,非常真诚地分享着她观察到的真实人性,而不是在宣讲某种僵硬的道德准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到了“情感账户”的概念,强调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存款”——一次及时的感谢、一个放下手机的专注眼神——才是抵御风暴的基石。这与我过去那种“只要我足够努力工作/照顾家庭,爱就会自然而然维系下去”的线性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它承认了复杂性,并引导读者去拥抱那些不完美但真实的情感互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