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莊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月庵注 著
圖書標籤:
  • 道傢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古典文學
  • 散文
  • 先秦
  • 莊學
  • 思想
  • 文學
  • 養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賞心悅目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工人齣版社
ISBN:9787500860327
商品編碼:2986011037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莊子

定價:39.0元

作者:月庵注

齣版社:工人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00860327

字數:41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版本 翔實譯注
  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道傢經典之一。
  莊子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為我國古代典籍瑰寶。

 

內容提要


《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傢經典之一,為戰國至漢初道傢莊子一派的著作總集。《莊子》流傳至今的有三十三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三部分。該書繼承發揚瞭和道傢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講天道自然無為。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思想內容深邃,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逍遙遊
  北冥①有魚,其名為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韆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韆裏也。怒④而飛,其翼若垂⑤天之雲。是鳥也,海運⑥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⑦也。
  《齊諧》⑧者,誌⑨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⑩三韆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韆裏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鞦,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鞦;上古有大椿者,以八韆歲為春,八韆歲為鞦。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韆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閤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緻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①冥:又“溟”,海。“北冥”,北海。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本指魚卵,這裏指大魚。
  ③鵬:本為“鳳”字,這裏指大鳥。
  ④怒:奮起。
  ⑤垂:邊遠。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裏指洶湧的海濤。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
  ⑨誌:記載。
  ⑩擊:拍打,這裏指鵬鳥的雙翼拍打水麵。
  摶(tuán):環繞而上。扶搖:由地麵急劇盤鏇而上的暴風。
  息:停歇。
  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塵埃:飛揚在空中的泥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生物: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時所産生的氣息。
  極:盡。
  芥:小草。
  斯:則,就。
  而後乃今:指從這以後。培:通“憑”,憑藉。
  莫:這裏指沒有力量。夭閼(è):又名“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
  蜩(tiáo):蟬。學鳩:一種小灰雀,這裏泛指小鳥。
  決(jué):通“翅”,迅疾的樣子。
  搶(qiāng):突過。榆枋:兩種樹名,即榆樹、枋樹。
  控:投下,落下來。
  奚以:何以。之:去到。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適:往,去到。莽蒼:指看不真切的郊野。
  飡(cān):通“餐”。反:通“返”,返迴。
  猶:還。果然:飽食的樣子。
  宿:這裏指一夜。
  之:這。二蟲:指蜩與學鳩。
  知(zhì):通“智”,智慧。
  朝:清晨。晦朔:一個月的後一天和初一天。
  蟪蛄(huì gū):即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鞦死。
  冥靈:傳說中的大龜。
  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
  根據前後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的下麵當有“此大年也”一句,但傳統的本子均無此句。
  彭祖:古代傳說中長壽的人。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於世。
  匹:配,比。
  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已:矣。
  窮發:不長草木的地方。
  修:長。
  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
  羊角:鏇風,迴鏇嚮上如羊角狀。
  絕:穿過。
  斥鴳(yàn):池澤中的小雀。
  仞:古代長度單位,周製為八尺,漢製為七尺;這裏按周製。
  至:極點。
  辯:通“辨”,辨彆、區分。
  效:功效,這裏指勝任。官:官職。
  行(xínɡ):品行。比:比並。
  徵:取信。
  宋榮子:宋鈃,宋國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傢。猶然:譏笑的樣子。
  舉:全。勸:勸勉,努力。
  非:責難,批評。沮(jǔ):沮喪。
  內外:分彆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莊子看來,自主的精神是內在的,榮譽和非難都是外在的,而隻有自主的精神纔是重要的、可貴的。
  境:界限。
  數數(shuò)然:急急忙忙的樣子。
  列子:鄭國人,名叫列禦寇,戰國時代思想傢。禦:駕馭。
  泠(líng)然:輕盈美好的樣子。
  緻:羅緻,這裏指尋求。
  待:憑藉,依靠。
  乘:遵循,憑藉。天地:這裏指萬物。正:本,這裏指自然的本性。
  禦:這裏指因循。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變”,變化。
  惡(wū):何,什麼。
  至人:這裏指道德修養高尚的人。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神人:指精神世界超脫於物外的人。無功:不建立功業。
  聖人:指思想修養趨於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巨大,真不知道大到幾韆裏。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韆裏;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隨著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海。南海是個天然的大池。
  《齊諧》是一部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海時,翅膀拍擊水麵激起三韆裏的波濤,海麵上急驟的狂風盤鏇而上,直衝九萬裏高空,離開北海用瞭六個月的時間方纔停歇下來。”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裏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中生物呼齣的氣息。天空是那麼湛藍,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顔色嗎?還是高曠遼遠沒有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也不過就這個樣子罷瞭。
  如果水匯積不深,那就沒有力量負載起大船。倒杯水在屋中的低窪處,那麼放入芥草就可以當作船;而放上杯子就粘住不動瞭,這是水太淺而“船”太大的緣故。風聚積的力量不夠雄厚,那就無力托負起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鳥高飛九萬裏,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纔開始憑藉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礙它瞭,然後纔能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
  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們從地麵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枋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何必飛到九萬裏的高空而嚮南飛呢?”如果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瞭,迴到時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裏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乾糧;到韆裏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又知道什麼呢!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比不上壽命長的。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麼是黑夜,寒蟬不會懂得什麼是春鞦,這些都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鞦;上古時代有叫大椿的古樹,把八韆年當作春,把八韆年當作鞦,這就是長壽。然而彭祖隻活瞭八百歲,卻以長壽聞名於世,人們都希望與他齊壽,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也是這樣的:“在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廣闊無邊的大海,那是天然形成的大池。那裏有一種魚,它的寬度有好幾韆裏,沒有人知道有多長,它的名字叫作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像一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迴鏇嚮上如羊角般的鏇風直衝九萬裏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然後嚮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池澤中的小雀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裏去?我騰躍起飛,不過幾丈高就落瞭下來,盤鏇於蓬蒿叢中,這就是我飛翔的極限瞭。而它打算飛到哪裏去呢?’”這就是小和大的區彆。
  那些纔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閤乎一鄉人的心願,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是這樣的。宋榮子因此譏笑他們。即使世人都贊譽他,他也不會因此受到激勵,世上的人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變得沮喪。他能夠劃定自身與外物的區彆,辨彆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對於世俗功名,從來不急切地追求什麼。雖然如此,他還是沒能達到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而行,那樣子實在輕盈,遨遊瞭十五天纔返迴。列子對於求福,從來沒有急切的追尋。他這樣做,雖然免除瞭行走的勞苦,但畢竟還是有所憑藉。如果能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中,他還仰賴什麼呢!因此,道德高尚的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於物外的人,心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趨於的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堯讓天下於許由①,曰:“日月齣矣,而爝火②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③乎?夫子立④而天下治,而我猶屍⑤之;吾自視缺然⑥,請緻⑦天下。”許由曰:“子⑧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⑨也,吾將為賓乎?鷦鷯⑩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榖,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榖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鍾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①堯:儒傢所認為上古時代的聖明君主。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高士,字仲武,隱於箕山。相傳堯要讓天下給他,他自命高潔而不受。
  ②爝(jué)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勞:這裏指徒勞。
  ④立:位,在位。
  ⑤屍:廟中的神主,這裏指空居其位,虛有其名。
  ⑥缺然:不足的樣子。
  ⑦緻:給予。
  ⑧子:對人的尊稱。
  ⑨賓:次要的。
  ⑩鷦鷯(jiāo liáo):小鳥名。此種鳥善於築巢。
  偃鼠:鼴鼠。
  休:止,這裏是算瞭的意思。
  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庖人:廚師。
  屍祝:主持祭祀的人。樽俎:代指廚師。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
  肩吾、連叔:皆為有道之人,是虛構的人物。
  接輿:楚國的隱士,姓陸名通,字接輿。
  當(dàng):底,邊際。
  反:返。
  河漢:銀河。
  逕:門外的小路。庭:堂外之地。“逕庭”連用,比喻差異很大。
  藐(miǎo):遙遠的樣子。姑射(yè):傳說中的山名。
  淖(chuò)約:柔弱、美好的樣子。
  神凝:神情專一。
  疵癘(lì):疾病。
  狂:通作“誑”,虛妄之言。
  瞽(gǔ):盲。文章:花紋、色彩。
  時:通“是”。女:通“汝”,你。
  旁礴:混同的樣子。
  蘄(qí):祈;亂:治。
  弊弊焉:忙忙碌碌、疲憊不堪的樣子。
  大浸:大水。稽:至。
  秕:癟榖。陶:用土燒製瓦器。鑄:熔煉金屬鑄造器物。
  資:販賣。章甫:古代殷地人的一種禮帽。適:往。
  斷發:不蓄頭發。文身:在身上刺滿花紋。越國處南方,習俗與中原的宋國不同。
  四子:指王倪、嚙缺、被衣、許由四人,是作者虛構的人物。陽:山的南麵或水流的北麵。
  窅(yǎo)然:悵然若失的樣子。喪:喪失、忘掉。
  堯準備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升起來瞭,可是小小的炬火還燃燒不熄。它要與太陽和月亮的光亮比光,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瞭,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這種費力的人工灌溉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果居於國君之位,天下會得到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迴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得到瞭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是為瞭名嗎?‘名’是‘實’的附屬品,我要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占用一根樹枝就夠瞭;鼴鼠到河邊飲水,不過喝飽肚皮就夠瞭。你還是打消念頭迴去吧,天下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廚師即使不下廚,祭祀主持的人也不會越俎代庖的!”
  肩吾嚮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裏聽到談話,大話連篇不著邊際,一說下去就迴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驚駭於他的言論,好像銀河那樣沒有邊際,他的話與常人的言談相差甚遠,荒唐到瞭不近情理的地步。”連叔問:“他說的是什麼呢?”肩吾轉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一般,體態柔美像處女,不食五榖,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災害,年年五榖豐登。我認為他的話是虛妄誇大的言論,一點兒也不可信。”連叔說:“是呀!對於瞎子沒法與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沒法與他們聆聽鍾鼓的樂聲。難道隻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智力上也有這樣的缺陷呀!這話似乎是說你肩吾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一迴事呢!那樣的人,沒有什麼外物能傷害他,洪水滔天不能淹沒他,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卻不能使他感到熾熱。他身上留下的塵埃糟粕,仍能造就齣堯舜那樣的聖賢仁君來,他怎會把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
  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越國,越國人不蓄頭發滿身刺著花紋,用不著帽子。堯治理天下的百姓,安定瞭海內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麵,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瞭天下。

  ……

序言



《莊子》是一部充滿智慧與詩意的哲學經典,其思想精邃,文筆汪洋恣肆,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這部偉大的著作所探討的領域極其廣闊,其深刻的內涵遠不止於對單一主題的闡述。若要詳盡地描繪其 umfangreichen 內容,我們不妨從幾個核心的維度來展開。 首先,《莊子》的核心在於其對“道”的理解與闡釋。這裏的“道”,並非某種具體的實體或法則,而是一種超越一切概念、無形無相、生養萬物的宇宙本源。莊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起源,也是萬物運行的規律。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卻又不可言說,不可捉摸。他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譬喻,試圖引導讀者去體悟“道”的實在性,盡管“道”本身是無法被語言完全捕捉的。“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這段話便直觀地展現瞭“道”的特性:它具有實在的效用和信用,卻又是無為而無形的;可以憑藉實踐去領悟,卻無法直接被接受或看見;它是萬物的根源,在天地未生之時就已存在;它創造瞭天地萬物,卻又超越瞭神明帝王。莊子反復強調,我們所看到的、所認知的世界,不過是“道”的顯現,而“道”本身則更為根本和深遠。 其次,莊子提齣的“齊物論”是其哲學思想的另一大支柱。“齊物論”並非指將萬物混為一談,而是強調萬物在“道”的麵前是平等的,不存在絕對的價值高下之分。莊子通過“朝三暮四”、“莊周夢蝶”、“東施效顰”等故事,揭示瞭人們由於認識的局限和主觀的偏見,常常會産生是非、美醜、大小的分彆心,而這種分彆心恰恰是束縛人心的枷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這句話便是“齊物論”的精髓。當一個人能夠超越主觀的分彆,將自己視為宇宙的一部分,將萬物視為同源的兄弟姐妹時,便能達到一種“心齋”的境界,即滌除心靈的雜念,達到虛靜的狀態。莊子認為,世人之所以煩惱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執著於自我,執著於對事物的片麵認知,而無法認識到萬物一體的真相。 再者,“無為而治”是莊子在政治和人生哲學上提齣的重要理念。“無為”並非消極避世、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不妄為,不強為。“無為而無不為”,意指通過順應自然的規律,反而能夠成就更大的事業。莊子批判瞭當時統治者通過繁密的法度和人為的乾預來治理國傢,認為這隻會適得其反,擾亂民心。“治大國,若烹小鮮。”(《德充符》)他用烹調小魚的比喻,說明治理國傢如同對待細嫩的小魚一樣,需要小心翼翼,避免過度地攪動和翻弄,否則就會將魚弄碎。在個人層麵,“無為”則意味著放下不必要的欲望和執念,順應生命的自然節奏,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和諧。這種“無為”是一種積極的順應,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尊重。 此外,莊子對於“精神自由”的追求,更是其思想中最為閃耀的部分。“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神之所托也。”(《逍遙遊》)他嚮往一種超越物質束縛、精神自由翱翔的境界。這種自由不是擺脫現實的逃避,而是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保持內心的獨立與清醒。莊子塑造瞭一係列超凡脫俗的人物形象,如“藐姑射山的神人”、“無用之木”的惠施,他們都體現瞭對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他鼓勵人們要“安時而處順”,在順應命運的同時,也要保持內在的精神獨立,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祿所乾擾。這種精神自由,是莊子哲學中對個體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 最後,我們不能忽略《莊子》中那令人目眩神迷的想象力和汪洋恣肆的文風。《莊子》的語言極富錶現力,充滿瞭象徵、譬喻、寓言和悖論,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閱讀衝擊和深刻的思考。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的宏大想象,到“蜩與鴬鳩笑之”的生動刻畫,莊子用他獨具匠心的筆觸,描繪瞭一個豐富多彩、充滿哲理的世界。他的文章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深刻的哲學道理融入其中,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中,領悟生命的真諦。這種藝術性的錶達,使得《莊子》超越瞭一般的哲學著作,成為一部具有永恒藝術魅力的文學經典。 總而言之,《莊子》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哲學巨著。它不僅深刻地探討瞭宇宙本體“道”的奧秘,提齣瞭“齊物論”以消解世俗的分彆心,倡導“無為而治”以實現和諧的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它指引人們追求“精神自由”,超越物質的束縛,達到一種超越世俗的生命境界。同時,其汪洋恣肆的文風和充滿想象力的敘事,使其在文學上也具有極高的價值。閱讀《莊子》,便是在與一位充滿智慧的先哲對話,去體悟生命的遼闊與深遠,去尋找通往內心平靜與自由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書的文字風格,在我讀過的所有古代典籍中,是獨樹一幟的。它充滿瞭奇特的幽默感和一種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這種幽默感並非膚淺的笑料,而是源於對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後,對人類自身局限性的那種帶著善意的嘲諷。作者似乎總能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闡述最嚴肅的命題。他筆下的世界是流動的、變化的,充滿瞭驚人的想象力,各種光怪陸離的形象層齣不窮,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古人精神世界的豐富性。這種文學上的張力,使得哲學思辨不再是乾巴巴的理論推演,而是一場場生動活潑的戲劇。它鼓勵讀者像孩子一樣去觀察世界,不帶預設立場,去享受那種探索未知、打破常規的樂趣。這本書不僅是思想的啓迪,更是一次文學上的盛宴,它以一種近乎詩歌的方式,將深奧的哲學原理優雅地包裹瞭起來,讓閱讀本身成為一種享受。

評分

這本《莊子》讀起來,簡直像是進行瞭一場靈魂深處的漫遊。一開始我還抱著一種“學術研究”的心態去翻閱,想從中汲取一些為人處世的智慧,結果卻被作者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脫塵世的視角徹底俘獲瞭。書裏那些關於蝴蝶夢、濠梁之辯的篇章,初看之下會讓人覺得有點玄乎,仿佛在聽一位智者講述一些不著邊際的寓言故事。但當你放下世俗的功利心,靜下心來細品時,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張力。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在這個社會上“成功”,反而在引導你思考“成功”本身的意義何在。那些關於“逍遙遊”的描述,描繪瞭一種徹底的自由狀態,那種自由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一種心境上的解放,不被外物所纍,不被世俗標準所縛。書中的語言,時而如清風拂麵,輕盈靈動;時而又如山澗瀑布,氣勢磅礴,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在鬆弛與振奮之間切換。我尤其喜歡他那種對生命本質的追問,那種對有限生命如何麵對無限宇宙的坦然與豁達,讓人讀完之後,感覺眼前的一切煩惱似乎都縮小瞭,變得不那麼重要瞭。這本書真正做到瞭“以小見大”,用看似簡單甚至荒誕的故事,揭示瞭深刻的哲學命題。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自然主義和生命本真的推崇。書中的意象總是與山川河流、飛鳥走獸緊密相連。那些描述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甚至超越瞭人類中心主義的段落,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震撼。它不像有些教條主義的作品那樣,將人類視為世界的中心,需要去“徵服”或“管理”自然。相反,莊子的視角是謙卑的,他將人視為萬物鏈條中的一環,強調順應自然的“天道”。這種順應,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一種洞察瞭事物發展規律之後的最高效能——無為而無不為。讀到這些內容時,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古代隱士在高山流水間自得其樂的畫麵,那是一種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這本書仿佛自帶一種環境音效,讓你在喧囂的城市中,也能聽到鬆濤陣陣,感受到泥土的芬芳。它讓人重新審視我們與周遭環境的關係,提醒我們,真正的充實,往往來自於與最本初、最原始的生命力量的連接。

評分

坦白說,我第一次接觸這類古代哲學著作,最擔心的就是晦澀難懂,充斥著拗口的文言和故作高深的論述。但《莊子》這本書,齣乎意料地充滿瞭生命力和畫麵感。它不是那種堆砌辭藻、讓人望而卻步的古籍。相反,裏麵的敘事方式非常像一個充滿靈性的說書人,娓娓道來,卻又常常拋齣一個讓你措手不及的“冷笑話”或者一個驚人的比喻。比如對“有用”與“無用”的探討,他毫不留情地諷刺瞭那些追逐功名利祿的世人,而那些看似“無用”的生命,反而獲得瞭最長久、最圓滿的自在。我感覺作者就像一個站在時間盡頭嚮我們投來目光的長者,他看穿瞭人類一切的掙紮與盲目,並用一種近乎戲謔的溫柔來提醒我們:放鬆一點,生命遠比你想象的要廣闊。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段落的意境所震撼,需要時間去消化那種寜靜緻遠的感覺。它像是一劑強效的鎮定劑,能迅速撫平被現代生活磨礪得焦躁不安的心靈,引導我們去關注內在的流動,而非外在的得失。

評分

這部作品的結構和邏輯,簡直是一種反邏輯的藝術呈現。如果你期待它像一本現代的邏輯教科書那樣層層遞進、論證嚴密,那你很可能會感到睏惑。它更像是一幅由無數碎片化靈感和頓悟時刻拼貼而成的巨大壁畫。不同的篇章之間,主題似乎是流動的、重疊的,仿佛作者在不同的時間點,麵對不同的自然現象,産生瞭各種交織在一起的感悟。這種跳躍性,恰恰體現瞭“道”的無常和不可捉摸。閱讀它,需要讀者主動去搭建聯係,去感受那些潛藏在故事錶象之下的韻律。我發現,每次重讀同一個章節,由於我自身心境的變化,都會得到全新的理解。今天覺得是關於個體自由,明天可能就體會到的是萬物齊一的和諧。這種開放性,使得這本書具有瞭近乎永恒的生命力。它不給你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麵鏡子,讓你在其中看到自己對世界的不同投射。對於那些習慣瞭綫性思維的人來說,這會是一次挑戰,但也是一次徹底打破思維定勢的絕佳機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