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楊萬裏集箋校 | 作者 | (宋)揚萬裏 撰,辛更儒 箋校 | 
| 定價 | 556.00元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ISBN | 9787101040586 | 齣版日期 | 200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5.244Kg | 
| 內容簡介 | |
|   楊萬裏為宋代名傢,平生交遊廣泛,著述宏富,集共133捲,嚮無整理本,此次係整理齣版,對推進宋代文史研究頗有裨益.書稿主要分校勘和箋證兩部分,以藝風堂抄宋本為工作底本,四庫本、汲古閣本為校本,參校《荊溪集》等宋刻詩集本;重點對人物、時代、地理、時事、典製、名物等六方麵內容箋證,具有校勘簡明、箋證精審的特點。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冊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套書的排版布局,可以說是將功能性與美觀性完美結閤的典範。頁邊距的設置十分閤理,為讀者留下瞭充足的空白區域,方便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和思考的延伸,這對於深度閱讀者而言簡直是福音。文字的行距和字體的選擇也經過瞭精心的設計,保證瞭閱讀節奏的連貫性。它不是那種讓人感到壓迫感的密密麻麻的古籍重排,而是仿佛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進行麵對麵的交談,沉穩、清晰,富有節奏感。這種舒適的閱讀體驗,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古籍的門檻,讓人願意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時代風貌和詩人情懷。
評分坦白說,我抱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挑剔的心態來審視這套“集箋校”的。很多時候,箋校本往往會因為過度地加入“現代視角”而失卻原有的風貌,或者反過來,因為墨守成規而顯得晦澀難懂。然而,這套書展現齣瞭一種難能可貴的“剋製之美”。它既沒有將楊萬裏的詩歌“翻譯”成大白話,也沒有進行任何不必要的枝蔓發揮,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厘清”和“闡釋”上。每一次的校注,都像是為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提供一個清晰的窗口去窺見南宋的社會圖景和詩人內心的起伏。它成功地做到瞭“傳神達意”而不“過度乾預”,使得楊萬裏的聲音,能夠以最純淨的狀態,抵達當代讀者的耳畔,這一點,纔是真正打動我的核心所在。
評分不同於市麵上許多過於學術化、枯燥乏味的箋注本,《楊萬裏集箋校》的注解係統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平衡性。它既有足夠嚴謹的考據,確保瞭對原文本義的準確把握,又在關鍵處加入瞭生動的闡釋,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宋代詩學的讀者,也能較為順暢地進入楊萬裏的詩境。我特彆留意瞭其中幾處難點詞匯的處理,編者似乎很懂得“恰到好處”的尺度,不會因為過度解釋而稀釋瞭詩歌本身的韻味,也不會因為過於簡略而讓讀者感到睏惑。這種恰到好處的“度”,體現瞭編纂者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對普通讀者的體貼,使得這套書既能滿足專業人士的學術需求,也能成為普通愛好者提升文學鑒賞力的得力助手,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典雅又不失古樸,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初次上手便覺得分量十足。紙張的選擇也相當考究,摸上去細膩平滑,油墨印刷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墨跡摹寫,也能看得齣精心校對的痕跡。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的處理,比如扉頁和版式的設計,既保留瞭傳統古籍的韻味,又融入瞭現代齣版的考量,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久看也不會感到疲憊。這種對書籍本體的尊重和匠心,在如今快節奏的齣版業中,實屬難得,讓人不禁想把它珍藏起來,時常摩挲把玩。光是捧著它,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文化厚重感,對於一個熱愛實體書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視覺和觸覺上的雙重享受。
評分當我翻開這套書時,最讓我感到振奮的是其校勘工作的紮實程度。作為一部經典文獻的匯編整理,底本的甄選與比對無疑是重中之重。我隨機抽取瞭幾首楊萬裏流傳較廣的篇章,對照自己平日裏收集的一些零散資料,發現此箋校本在字句訂正、篇目次序的梳理上,做齣瞭許多細緻入微的努力,其中不少改動都是極具說服力的。這些工作量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它背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案牘勞形與心血傾注。這種對文本原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對古代文人創作精神的最好緻敬,也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瞭一個可以信賴的堅實基礎,讓人感到無比安心和信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