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导游词系列:北京名胜导游词
定价:22.00元
作者:李四清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03238079
字数:
页码:3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北京名胜导游词》以昔日帝王家开篇,继之,是皇家园林、皇家祭祀、古迹遗存、北京的长城、千秋古渡、宗教名胜等。在宗教名胜这一范围里,又进行了细分,如佛教寺院、道教官观、基督教堂、清真古寺。如此,北京四大宗教古迹遗存已跃然纸上。编者对于北京那些尚存古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筛选,特别选择了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遗存。书中编写的景点均具有具象性、可看性、可导性及可安排性。
目录
前言
昔日帝王家
一、城楼
二、紫禁城(故宫)
三、恭王府
四、郑亲王府
五、睿亲王府
六、豫亲王府
七、孚郡王府
八、醇亲王府
皇家园林
九、颐和园
十、北海公园
十一、景山公园
十二、
十三、静宜园(香山)
十四、圆明园遗址公园
皇家祭祀
十五、天坛
十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十七、社稷坛(中山公园)
十八、北京孔庙
十九、国子监
古迹遗存
二十、正阳门及箭楼
二十一、德胜门箭楼
二十二、东南角楼
二十三、古观象台
二十四、鼓楼
二十五、钟楼
二十六、国子监街
二十七、段祺瑞执旧址
二十八、北京大学红楼
二十九、明十三陵
北京的长城
三十、八达岭长城
三十一、居庸关长城
三十二、慕田峪长城
三十三、古北口长城
三十四、司马台长城
千秋古渡
三十五、万宁桥(后门桥)
三十六、卢沟桥
三十七、银锭桥
古遗址
三十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三十九、元大都土城遗址
佛教名寺
四十、雍和宫
四十一、潭柘寺
四十二、戒台寺
四十三、云居寺
四十四、碧云寺
四十五、十方普觉寺(卧佛寺)
四十六、觉生寺(大钟寺)
道教宫观
四十七、白云观
四十八、东岳庙
基督教堂
四十九、宣武门天主教堂(南堂)
五十、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堂)
五十一、王府井天主教堂(东堂)
五十二、西直门天主教堂(西堂)
清真古寺
五十三、牛街礼拜寺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是《导游词系列:北京名胜导游词》,以下是五段不同风格的读者评价: 手头这本关于北京名胜的导游词汇编,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疑虑,毕竟市面上的这类资料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是陈词滥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打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耳熟能详的地点时,所采用的叙事角度。比如在描写故宫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三大殿”的宏伟,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故事,比如某块砖石的来历,或是某个特定时间点阳光照射下产生的视觉效果,这些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让人感觉不是在看一份官方文件,而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带着你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娓娓道来。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仿佛能让人嗅到空气中残留的宫廷气息。对于一个计划深度游览北京的游客来说,这样的导游词无疑是极佳的行前准备材料,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如此”的深度解读。我发现自己光是沉浸在这些文字描述中,就已经对紫禁城的布局和背后的权力更迭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非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有强迫症的旅行者,传统的导游词往往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含糊其辞,或者只是给出非常官方和标准的表述。然而,这本《导游词系列》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或相对复杂的历史事件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平衡感。比如在介绍天坛的圜丘、祈年殿时,它没有回避古代祭祀礼仪的复杂性和宗教意义,反而用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将这些仪式的流程和象征意义清晰地拆解开来,让即便是对古代礼制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精髓。这种“去伪存真”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深度。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简化复杂的历史背景,而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读者在欣赏建筑艺术的同时,也能触及到中华文明深层的哲学思考。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大学里相关课程的辅助阅读材料,它的知识密度和逻辑性都相当高。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地方小众文化”方面的挖掘。大家都知道长城、天安门,但真正有价值的导游词,应该能带人看到更深层的肌理。这本书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它花了不少篇幅去讲述一些虽然名气不大、但文化价值极高的胡同群落和老北京的市井风情。比如,对某一处老茶馆的历史沿革、以及特定戏曲流派如何在某个小剧场扎根的故事,都有着相当生动和细节化的描述。这种叙事策略,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生活场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北京”这个概念不再是冷冰冰的纪念碑集合体,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命力的鲜活都市。通过这些文字,我仿佛能听到胡同里自行车铃声和老人们闲聊的声音,感受到那种时间沉淀下来的独特韵味。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让现代的游客得以跨越时空,与那个逝去的、却又依然存在的北京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这本导游词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慢下来”,去品味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文化碎片。
评分阅读这套导游词的过程,简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沉浸之旅,完全超出了我对一般旅游指南的预期。它的语言风格极为灵动,一点都不刻板教条,尤其是对颐和园部分的描绘,简直是文学性的盛宴。作者似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仅罗列了昆明湖、万寿山这些地理名词,而是用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了“一池三山”的意境,描绘了长廊上彩绘的精妙与光影的变幻,让我这个身处异地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人在画中游”的境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似乎融入了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游览景点的最佳视角推荐,这在其他导游词中是极少见到的。比如,它会提示你在初雪覆盖下,景山万春亭的独特视野;或者是在夏季傍晚,玉渊潭畔的静谧氛围。这种细致入微的体贴,显然是基于常年累月的实地观察和对当地人文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这本书的价值,已经从“导游词”的范畴,提升到了“北京生活美学指南”的层面。
评分我通常对那种动辄号称“全方位覆盖”的旅游书籍敬而远之,因为它们往往贪多嚼不烂。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是按照一条精心设计的“游览流线”来组织内容的。它把北京的名胜不是简单地按行政区划罗列,而是构建了一种主题式的探索路径,例如“帝都核心权力中枢”、“皇家园林与休闲文化”以及“近现代历史变迁的见证地”等等。这种分门别类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目的性。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特定区域时,会穿插一些关于当地交通、餐饮的“非官方”提示,这些小窍门,虽然不占据主体篇幅,却充满了实战价值。比如,书中提到在游览某个特定博物馆后,应该选择哪条公交线路才能避开高峰期并顺路看到另一个遗址的小型展览。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人性化,显示出编撰者不仅是历史专家,更是个精通城市脉络的行家,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这次旅程更顺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