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坐人气列车游世界遗产
定价:55.00元
作者:(日)樱井宽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321596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他的足迹遍布86个国家、铁路里程达22万公里、出国次数超过215次
·他还是日本摄影家协会、日本旅行作家协会会员
·800余张照片,令人感动的奇景
·日本9届交通图书奖获得者
·从斯特拉斯堡大岛到马丘比丘,搭乘全球*美列车,开始*幸福之旅
内容提要
《坐人气列车游世界遗产》介绍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收录的铁路,或者与世界遗产相连接的铁路,以及沿途经过世界遗产的铁路。车窗外的风景,到访的足迹,沿途的乐趣,都跃然纸上。作者樱井宽到访之处全都是值得一看的*美景观,阅读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旅行的气息。
目录
作者介绍
樱井宽(1954- ),日本作家、摄影师,生于长野县,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摄影专业。毕业后,在出版社摄影部工作,1990年成为自由摄影新闻工作者。1994年,他以《铁道世界梦纪行》获得9届交通图书奖。他的足迹遍布86个国家,出国次数超过215次。他还是日本摄影家协会、日本旅行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品包括《铁路世界遗产》《世界铁路之旅》《世界豪华列车之旅》《坐列车拜访世界绝景》《铁路便当之旅》《畅谈铁路今昔》《与宫胁俊三一起坐火车旅行》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更多地来自于它对“人与遗产”关系的探讨,尽管没有直接拍摄人像,但字里行间和构图选择中,都透露出一种对人类文明创造力的敬畏。我注意到,作者在展现那些巨大的、似乎永恒的石制建筑时,常常会将一小段蜿蜒的步道、一个孤独的台阶,或者远处一个模糊的村落纳入画面,这种尺度上的对比,瞬间突显了个体生命的渺小与人类集体智慧的伟大。这种巧妙的布局,让我反思我们现代生活方式与这些古老智慧之间的联系与断裂。它迫使我思考,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当下,我们是否遗失了对慢工出细活、对持久价值的尊重。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旅行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尺度和人类文明耐力的哲学探讨集。
评分这本摄影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作者的镜头捕捉到了那些被时间洗礼的古老遗迹最动人的一面。那种光影的运用,特别是对自然光线的驾驭,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千年石墙上风的抚摸和阳光的温度。每一页的构图都极其讲究,不是那种简单的到此一游式的记录,而是深入挖掘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比如书中对某个地中海沿岸遗址的展现,天空的湛蓝、海水的深邃与那些残破的柱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生命力的顽强交织在一起,让人看得心潮澎湃。我尤其喜欢他处理细节的方式,比如一块风化的砖石上的苔藓,或者一扇古老木门上的雕刻,这些微小的元素被放大后,讲述着比宏大叙事更深刻的故事。这本书不只是在展示“有什么”,更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在这里,它们经历了什么”。对于一个热爱旅行和历史的人来说,这本画册无疑是一张通往不同时空的手绘地图,让人迫不及待想要背起行囊,去亲眼看看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克制而优雅,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去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那些令人屏息的影像之上。我发现作者在选择拍摄视角上有着非常独到的眼光,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最能体现遗产地精神内涵的角度。记得有一幅关于亚洲某处山顶寺庙的俯瞰图,云雾缭绕,仿佛整个建筑群漂浮在虚无之中,那种宗教上的超脱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联想到人类对更高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在影像的呈现之外,还穿插了一些非常简练却精准的文字说明,它们不是冗长的历史介绍,而是像诗歌的注解,点到为止,却能瞬间激活读者对该地点的联想和探索欲。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冥想,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和滋养。
评分说实话,我对“世界遗产”主题的图册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太多同类作品流于表面化,缺乏真正的艺术感染力。然而,这本摄影集完全打破了我的成见。它的影像质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甚至能想象出印刷厂为了还原原图的色彩和层次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特别是那些夜景或黄昏时分的拍摄,光线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例如,书中收录的某处古城遗址在暮色四合时的全景,天空的深紫与建筑群内部透出的微弱暖黄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张力,那不仅仅是记录,简直就是情感的渲染。这种对氛围的极致把握,使得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值得我们驻足细品良久。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遗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情感层次,这才是真正优秀的纪实摄影应有的面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跟随着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向导,进行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环球旅行。这位向导对细节的关注近乎偏执,他不会让你错过任何一个值得驻足的角落。我特别欣赏他为每处遗产地所选择的切入点,往往避开了最常见的明信片角度,而是去寻找那些相对隐秘、却更能体现其独特性的局部景观。比如,对一处热带雨林中被藤蔓缠绕的神庙的描绘,他没有聚焦于神庙的主体结构,而是用特写的方式展现了植物是如何富有侵略性却又和谐地与石雕融合共生的画面。这种对“共存”主题的关注,让人感受到自然界强大的修复和包容力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库得到了扩充,更重要的是,我对“美”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开阔和多元,这本书无疑是摄影艺术和文化遗产传播的完美结合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