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既怕愛不來 又怕愛亂來
定價:28.00元
作者:徐昕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213048340
字數:196000
頁碼:2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徐昕是我的LAN友,我們卻從不見麵,都說他的迴信比我溫柔,其實,溫柔是硬朗的機製。所以,他的書是男人的溫柔一刀。”
——巫昂
☆“這是一本關於愛情和人生的診療書,68個一問一答,解決的不僅是旁觀者清的情感糾結,還有當局者迷的人生睏惑。遇到情感問題,求醫不如求徐昕老師。”
——邵雙平,《風景名勝》、《城市周刊》主編
☆“心裏的事都是大事,解決起來,一靠細緻,二靠長久。這是一套非常好的療心的方子。”
——徐建軍,《行報》總編輯
☆“以導遊盡攬風景的眼光,憑老師一針見血的智慧,一語道破真相,解開層層心結。他就是大傢的'虛心老師'。”
——姚麗萍,《每日商報》社長
內容提要
★這是一方比《我愛問連嶽》熱情,比《癡男怨女問瀋爺》有底綫,比《愛情就是一物降一物》靠譜,比《愛的地下教育》溫暖的情感敗火良藥……
★“70後”學者型 悶騷型情感大師;北京高校教師,多傢主流媒體專欄主筆,常年主持都市情感信箱,他(徐昕)的迴信,有一種掩飾不住的霸氣側漏。
目錄
作者介紹
徐昕,“70後” 男 文藝 憤青,情感信箱主持人。十年來,在《京華時報》、《新京報》、《北京晨報》、《每日商報》、《風景名勝》等國內多傢主流媒體擔任專欄主筆。職場閱曆豐富,官方身份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人稱“虛心老師”。2001年、2011年兩次獲得歐盟使團及瑞典使館組織的國際文學翻譯大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油畫質感,色彩搭配得恰到好處,讓人在書架上第一眼就被吸引住瞭。我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紙張的觸感也挺舒服,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銅版紙,而是帶著一點點細膩紋理的啞光紙,捧在手裏有種沉甸甸的實在感,讓人覺得這絕非是一本可以輕易翻閱就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內頁的字體排版也顯得十分用心,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拿捏得當,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這對於我這種習慣在睡前捧著書本享受寜靜時光的人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是下瞭不少功夫,不僅僅是內容的打磨,連同載體本身,都力求做到一種美學和實用性的完美結閤。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往往預示著書中所蘊含的思想或故事也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雕琢的。這本書的實體書,本身就具備瞭一種值得收藏的價值,光是擺在桌麵上,也能為周遭的環境增添一份書捲氣和沉靜的力量。
評分我個人對敘事節奏的把控要求比較高,很多小說或散文集,開頭總是拖遝冗長,鋪墊過多,讓人提不起精神。但這本書的開篇處理得非常高明,它沒有采取那種宏大敘事的開場白,而是直接將讀者投入到一個充滿張力和微妙情感的場景之中,像是一部電影的精彩剪輯片段,瞬間抓住瞭我的全部注意力。情節的推進不是綫性的、平鋪直敘的,而是充滿瞭巧妙的迴鏇和意想不到的轉摺,讓你總忍不住想翻到下一頁去探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且,作者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捕捉極其細膩和精準,即便是寥寥數語,也能勾勒齣一個復雜、真實、有血有肉的靈魂。我常常在閱讀某個段落時,會突然停下來,迴味作者是如何用最精煉的語言,將那種糾結、掙紮、或是瞬間的釋然描繪得如此入木三分。這種閱讀體驗,與其說是“看”故事,不如說是“參與”瞭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曆程,讓人欲罷不能,經常一不留神就讀到瞭深夜。
評分從主題探討的深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超越瞭許多同類作品的。它並沒有試圖提供一個簡單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而是巧妙地設置瞭一係列復雜的情境和兩難的選擇,迫使讀者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進行深入的思辨。它探討的那些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中的那些隱秘的張力、那些未曾言明的期待與恐懼,都觸及瞭人性的核心地帶。我讀完一些章節後,常常會陷入長時間的沉思,思考自己過往在類似情境中的處理方式,那些曾經被情感衝昏頭腦而做齣的決定,在作者的冷靜剖析下,顯得如此的清晰和……赤裸。這種“被直視”的感覺是令人不安的,但同時也是極其寶貴的,它提供瞭一種自我矯正和成長的契機,讓你對“復雜的人性”有瞭更寬容也更清醒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極具個人特色,絕非是當下流行的那種網絡化、口語化的簡單敘述。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遣詞造句考究,但絕不故作深奧晦澀。相反,它像是一股清泉,時而溫柔細膩,時而又帶著一種洞察世事的銳利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微觀瞬間”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哲學意味。比如,對光影變化的捕捉,對一次偶然對視的深入剖析,對沉默的價值的探討,都讓人在平凡之中發現瞭不凡的詩意。這種文字的質感,需要讀者有一定的耐心去細細品味,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忘的爽文,而是像一塊值得反復咀嚼的陳年佳釀,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和更深層次的共鳴。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匆忙忽略的細節,提醒我要慢下來,去真正地“感覺”生活,而不是僅僅“度過”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氛圍營造得非常成功,它不是那種純粹的悲觀主義,也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而是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種微妙而堅韌的平衡點。它承認瞭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痛苦的必然性,但同時又通過一些細微的、近乎於奇跡般的連接和理解,展現齣人性中蘊含的巨大韌性和對美好事物的本能嚮往。這種“在廢墟上開齣花朵”的意境,讓人在感到一絲沉重之後,立刻又被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所鼓舞。它像是一位睿智的老友,在陪你度過漫長而迷茫的夜晚後,輕輕拍著你的肩膀說:“是的,一切都很艱難,但你看,我們依然在這裏,依然可以感受光。”這種復雜的情緒層次感,讓閱讀體驗變得極其豐富和立體,我很少能找到一本能如此精準地平衡“殘酷現實”與“微弱希望”的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