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的文化發展觀
定價:22.00元
作者:韓永進
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03929953
字數:160000
頁碼:20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進入新世紀以來撰寫的關於文化方麵論文匯編。其中有在中央提齣牢固樹立新的文化發展觀後,次全麵係統論述新的文化發展的文章——《新的文化發展觀》,有次嘗試運用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學理角度探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怎樣結閤的文章——《一項艱巨的曆史使命》,有次全麵係統探討以來黨關於先進文化理論發展的發展文章——《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十六新論”等文章。
目錄
作者介紹
韓永進,國傢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長、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1982年2月畢業於南開大學曆史係。長期從事文化宏觀管理的學習和研究工作,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報刊發錶文化管理、文化政境、文化産業、文化體製改革等方麵的文章多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叫做《新的文化發展觀》,書號是9787503929953,齣版社是文化藝術齣版社。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文化發展的思考非常深刻,而且視角也很新穎。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對於文化的理解和定位似乎也變得模糊起來。這本書恰恰就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梳理瞭過去我們對文化發展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提齣瞭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觀點,讓人眼前一亮。比如,書中關於“文化自信”的論述,我印象特彆深刻。它沒有停留在口號式的宣揚,而是深入剖析瞭文化自信的內涵,以及如何在實踐中構建和發展它。作者強調,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大,而是建立在對自身文化價值深刻認同和對多元文化開放包容的基礎上的。這一點讓我茅塞頓開,原來之前我理解的文化自信,可能有些片麵瞭。此外,書中對於數字時代下文化形態的變遷,以及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保持文化傳承與創新,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它不僅僅是理論層麵的探討,還穿插瞭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象化,也更容易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關於文化發展問題的深度對話,它挑戰瞭許多固有的觀念,也為我們提供瞭全新的思考維度,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文化”這個概念的理解,已經超越瞭許多傳統意義上的界定。他不再局限於藝術、文學這些顯性的文化錶現形式,而是將其延伸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等。這一點讓我覺得非常耳目一新。書中對於“文化生命力”的探討,更是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作者認為,一種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其不斷自我更新和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又與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息息相關。他強調,要激發這種生命力,就需要營造一個寬鬆、包容的文化環境,鼓勵多元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在書中,我看到瞭作者對於“文化原創性”的重視,他認為這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個國傢文化獨特性的重要體現。在當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又能積極吸收外來文化,實現“和而不同”,這本書給齣瞭很多富有啓發性的思考。它讓我意識到,文化發展並非一條單行道,而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的生態係統。
評分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這似乎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和深度。迫不及待地翻開,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行文流暢,邏輯清晰,但又不失文采。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並能將其與現代社會的文化發展緊密結閤,提齣瞭一係列富有創新性的觀點。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文化自覺”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強調要認識到自身文化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傳承、創新和發展。這種“自覺”並非被動接受,而是主動的、有意識的文化建構過程。書中還對一些當下的文化現象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比如消費主義對文化的影響,以及網絡文化的兩麵性等等,都寫得鞭闢入裏。作者在分析這些問題時,並沒有簡單地批判或贊揚,而是力求客觀公正,展現瞭其深刻的洞察力。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文化發展問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視角,它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文化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發展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曆史演變和當下境遇,有著深入骨髓的理解。他並沒有停留在對曆史的追溯,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未來,提齣瞭許多極具前瞻性的文化發展理念。讓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書中對“文化生態”的構建和維護的論述。作者認為,一個健康發展的文化,需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包括但不限於政策支持、市場機製、社會參與等多個方麵。他強調,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文化産品的生産,更要關注文化生産的土壤和環境。此外,書中對“文化創新”的解讀,也讓我茅塞頓開。作者認為,真正的文化創新,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建立在對傳統文化深刻理解和傳承基礎上的變革與超越。他用豐富的案例,生動地闡釋瞭如何在古老的文化基因中,孕育齣符閤時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式。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關於中國文化未來的深刻對話之中,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無疑是一次關於文化發展的新思考,也為我理解和參與文化建設,提供瞭寶貴的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一開始就吸引瞭我。那種沉靜而又富有力量的藍色調,以及簡潔明瞭的書名,都透露齣一種不凡的氣質。翻開書頁,我更是被作者那種宏大的視野和嚴謹的邏輯所摺服。他並沒有急於給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鋪陳開來,從曆史的縱深感齣發,梳理瞭文化發展的脈絡,然後一步步地走嚮當下,分析瞭我們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文化軟實力”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將文化視為一種工具,而是將其上升到國傢核心競爭力的層麵來解讀。這種高度的站位,讓我看到瞭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書中對於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互鑒的探討,也讓我覺得很有啓發。它告訴我們,在追求自身文化發展的同時,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和藉鑒其他文化的優秀成果,從而實現共同繁榮。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將書中的觀點與現實生活中的文化現象進行對照,發現很多曾經睏惑的問題,似乎都找到瞭解答的鑰匙。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進行深度思考,培養一種更為理性、更為全麵的文化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