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跟着本书游天下 回望古城
定价:29.80元
作者:卢云芬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2060932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回望古城》:那些曾经和过往,尘埃落定。凝望时,脉脉温情犹存。流连那些梦幻一般的时空,回忆再次把美丽重拾。作者(卢云芬)以清静之心观照自然物理、世态人情,以淡雅的水墨笔触写景写情,抒情如山涧清泉,涓涓线行,叙事如杨花般轻扬,缥缈而又粘人,透露出情感的含蓄和浪漫,展现心灵的诗意和温暖。字里行间晕染出清淡的感动。淡定、从容的心态,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质朴、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为现代人提神栖息地和心灵的慰藉。
目录
作者介绍
卢云芬,浙江省临海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为主,兼写散文。作品100多万字散见于《文学报》《文汇报》《小说选刊》《江南》《清明》《黄河文学》等报刊。出版短篇小说集《青苔》《秘色黄昏》及长篇小说《乱红》等。散文《古城行吟》入选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试卷,人编《*美的田园散文》《温馨的精品散文》及中学教学参考书《疯狂作文》,获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等。被评为台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现在台州市财政局工作。任台州市文联副主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处理手法,简直是一场文字魔术的展示。它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幅层层叠叠的织锦,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图案。时空跳跃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前一刻还在千年古塔的阴影下沉思,下一秒就跃入了市井中那场热气腾腾的集市喧嚣。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理解力,但同时,它也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去构建自己的阅读路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声音景观”的刻画,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情绪的渲染。比如,作者描绘黄昏时分,钟楼传出的浑厚钟声,如何与归巢的鸟鸣、炊烟袅袅升起的噼啪声融为一体,那声音仿佛具有物理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沧桑。这种将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嗅觉融为一炉的写作技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部多感官的交响乐,而非简单的文字堆砌。它要求读者调动所有的感官去参与其中,体验感极为丰富。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看似不薄,但阅读体验却极其轻盈,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留白”艺术。很多时候,作者只抛出一个场景或一个物件,便戛然而止,将后续的情感延伸和想象空间完全交给了读者。这种开放式的叙事,避免了说教的沉闷,反而激发了读者的主动参与性。譬如,对某段残垣断壁的描绘,文字极其精简,但那风化程度、斑驳的苔藓色彩,已然暗示了时间对万物的无情雕刻,让人不禁思考“永恒”与“瞬间”的哲学命题。我常常读到一半,不得不停下来,合上书卷,沉浸在刚才文字构建的意境中许久,仿佛自己正站在那个遗址前,被历史的重量所压迫。这种引人深思的叙事留白,是高水平作者的标志,它让阅读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成为一种主动的、充满个人体验的“再创造”过程。这种诗意的克制,是全书最令人称道之处。
评分初捧此书,便觉一股浓郁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仿佛作者早已化身为一位行走的旅人,带着我们穿梭于那些被时光打磨的古老街巷。那些细腻入微的描摹,不仅仅是建筑的复原,更是一种对生活气息的捕捉。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阳光如何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何种独特的香料味道,甚至能“听见”远处小贩的吆喝声,那种带有浓厚地方口音的语调,瞬间将人拉入到那个具体的时空场景之中。叙述的节奏是舒缓而悠长的,像老者慢悠悠地讲述着家族世代的故事,不急不躁,却字字珠玑。它不求宏大叙事,只专注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最真实的人间至味。比如某处不起眼的角落里,那张常年被雨水浸润的木桌,以及桌旁那棵据说活了上百年的老槐树,作者对这些“微观世界”的痴迷与眷恋,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现代生活里是否遗漏了太多值得珍视的细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超一般的旅游指南所能给予的肤浅记录,它提供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共鸣,让人愿意放下手机,真正地去“看”和“感”眼前的世界。
评分坦白说,阅读此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作者精神层面的深度对话。作者的笔触中流淌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并非面对帝王将相的威严,而是对那些默默存在、却支撑起历史血脉的普通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书中对地方习俗和民间传说的挖掘,绝非蜻蜓点水式的介绍,而是带着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的严谨与热情。例如,对某一特定节日祭祀仪式的描写,细节之详尽,连每一个动作的角度、所用器物的材质都做了细致的考量,这背后是作者付出了巨大心血去查阅古籍、走访老者的佐证。这种对“真实”的执着追求,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一般游记的厚重感。它像一面打磨得极其光滑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迅速消逝的文化基因。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立刻动身,去探访那些还没来得及被现代水泥森林吞噬的角落,去聆听那些还未被遗忘的口音,与其说是为了看风景,不如说是为了“抢救”一些记忆。
评分如果说大多数旅行文学追求的是“到此一游”的视觉刺激,那么这本书则追求的是“心之所向”的灵魂安顿。它似乎在不断地问读者一个问题:你所追寻的“远方”,究竟是地理上的位移,还是精神上的归属?作者通过描绘古城中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老人在午后摇着蒲扇打盹,孩童们在巷子里追逐嬉闹,一家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共享晚餐——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慢生活”图景。这种图景并非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是根植于土地和传统的踏实感。它让人意识到,真正的“游天下”,并非是跑马观花地打卡,而是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到宁静和被接纳的“精神坐标”。这本书对“家园感”的探讨是极其深刻的,它用古城的沧桑,反衬出现代人漂泊不定的内心。读罢此书,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的力量,它提醒我,无论脚步走得多远,总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和回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