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尼泊尔:雪域圣地
定价:38.00元
作者:池月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06871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知道珠峰在哪里吗?珠峰,一半在中国,另一半就在尼泊尔。知道尼泊尔的人可能不多,但珠峰几乎没有什么人不知道的。尼泊尔就是一个悬挂在喜玛拉雅山脉南坡上的小国家。”
自公元2~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来到尼泊尔的蓝毗尼朝圣并竖立石柱,从而开始了尼泊尔的史记。
历史上的尼泊尔,经历了很多朝代,从阿希尔王朝、克拉底王朝、理查维王朝,到马拉王朝,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于是,马拉王朝也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即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他们分别拥有自己的国王和皇宫,此时也是尼泊尔的盛世和艺术的*。后,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Prlthvl Narayan shah)统一了整个尼泊尔,并建立了沙阿王朝,直到2 006年。如今这些皇宫都已经成了联合国的世界遗产。
当你走进尼泊尔的那一瞬间。感觉好像从21世纪的国际城市回到了中世纪,回到了马拉王朝,古老却不沉重。走在那些古城的广场。就像走进了一座座没有围墙,活着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在这些广场上,你会看见很多生活在周围的人,他们在这里做着各式各样的小买卖。他们朝拜,他们过节,都离不开这里,这里原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靠着、坐着,躺着……那份随意,使来到这里的我,想不分享这份随意都不行。
目录
章 行前必读
你所需要的准备
行程线路的确定
货币
旅行意外保险和疾病保险
准备行囊
中国对尼泊尔开放的陆路口岸
尼泊尔去第三国的签证及对外开放的口岸
办理延期签证
网络电话和上网
邮寄和物件托运
加德满都的目的地——泰米尔
专为游客服务的警察
尼泊尔的民俗礼仪和禁忌
第二章 旅行攻略
好又方便的线路
漂流Rafting
蹦极Bungee、Jumping
滑翔Paragliding
飞越珠峰Mountain Flight
尼泊尔主要交通干线
省钱的交通方式
第三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
悬挂在喜马拉雅南坡上的国家
世界文化遗产
八座米以上的高山
博物馆、皇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尼泊尔的历史
尼泊尔的民族
宗教与文明
风土人情
第四章 加德满都
文殊菩萨与加德满都河谷的传说
加德满都古城景点
鲜活的帕坦古城
浪漫的巴德冈Bhaktapur
大的曼陀罗——布达哈大佛塔Boudh~
古老的斯瓦扬布佛塔Swayambhu Nal
那摩布塔Namo Buddha
布塔尼堪纳特Budhanilkantha
帕斯帕提纳特神庙Pashupatinath
巴格马蒂圣河Bagmati
昌古·纳拉扬神庙Changu Na rayan
第五章 泰米尔及皇宫周边
泰米尔、奇异街、嬉皮士、和性
泰米尔及周边
古城杜巴尔广场周边
科尔街KeI Tole
阿甚街Asan Tole
新路New Road
新皇宫周围Royal Palace
通迪凯尔广场及周边Tundikhel
疯狂购物
特色餐点
五花八门的酒吧和餐厅
不同风格的酒店旅馆
加德满都谷地的交通
第六章 加德满郜周边的故事
加德满都东部
加德满都西部
加德满都南部
加德满者B北音B
加德满都到中国西藏边境
第七章 博卡拉Pkhara
博卡拉一徒步的天堂
博卡拉的游玩方式
Shira餐厅
一位英国老作家的岁生日
卡拉的妻子
坦森 Tansen
第八章 特赖河流域的城镇和国际口岸
特赖区域的历史
特赖中部城市及口岸
特赖东部及口岸
特赖西部及口岸
第九章 蓝毗尼Lumbini
传说中的蓝毗尼
蓝毗尼圣园Lumbini Sacred Garden
玛雅·戴维庙Maya Davi Temple
佛陀诞生地
摩耶夫人浴池Sacred Pond
婆罗双树
的阿育王柱Asoka Piller
佛塔和僧院遗址
各国寺院
第十章 徒步冉码拉雅
徒步路线
萨加玛塔峰
高山协助的夏尔巴人
荷兰普徒步线路
廊塘峰群Langtang Hima.
安娜普娜山脉Annapurna
西米戈特——艰难而又难忘的
后记
附表
常用中、英、尼泊尔语言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它的纸张质感非常特别,那种微微粗粝但又带着一丝温润的手感,非常契合书中所描绘的原始、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环境。而且,书中的地图绘制是另一大亮点。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现代GIS地图,而是带有一种古典手绘风格的测绘图,详细标注了重要的山口、河流的源头以及传说中的隐秘之处。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对照着地图阅读正文,想象着自己拿着指南针,在那些曲折的路径上摸索前行。作者在正文中对地名和民族的注释也做得非常详尽,让我避免了阅读时因不熟悉术语而产生的困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成为了一个可以收藏和反复品味的实体艺术品。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拿到它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是它对于“精神避难所”这一概念的阐释。它不遗余力地描述了那些隐藏在云雾深处的寺院和修行场所,以及当地人对“轮回”和“涅槃”的日常理解。通过作者的观察和记录,我明白了为什么这片土地会被冠以“圣地”之名——那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地理位置的美丽,而是一种深植于文化与信仰中的宁静力量。书中引用了一些当地僧侣的访谈,他们的回答朴素却直击人心,让人反思都市生活中我们究竟追求的是什么。每读完一个关于禅修或祭祀的章节,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喧嚣被暂时镇压了片刻,仿佛也被拉入到那种高原上独有的、缓慢流淌的时间维度中。这本书成功地引导读者进行了一次由外在山川到内在自我的深度对话,是近年来读到的最具启发性的旅行文学作品之一。
评分那本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旅行文学简直是把我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能捕捉到空气中每一粒雪花的温度和味道。读着那些关于徒步穿越偏远山村的描述,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高原稀薄空气带来的每一次心跳加速,以及清晨阳光洒在古老寺庙屋顶上那种宁静而神圣的光芒。尤其赞叹的是,书中对当地宗教信仰的探讨,并非那种干巴巴的学术介绍,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讲述了那些虔诚的朝圣者如何用他们的生命故事来诠释“雪域圣地”的真正含义。翻阅那些描述,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不再是明信片上的风景照,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烟火气的山地生活图景,那些崎岖的道路、简陋的客栈,以及围坐在火堆旁听老人讲述神话的温暖瞬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壮丽景观,也有对人性和坚韧精神的深刻挖掘,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久久不能忘怀那份远离尘嚣的纯净与震撼。
评分我一直对比较小众的探险历史感兴趣,而这本书在侧重自然风光之余,对早期探险家和传教士的记录着墨不少,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探险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探险背后的动机与挣扎。那些关于如何在高海拔地区维持后勤补给、如何与当地部落建立信任,以及面对未知的恐惧时个人心理变化的描述,极其引人入胜。特别是书中提到几位登山家在尝试登顶过程中所做的哲学思考,让人不禁反思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究竟源于何处。这种将宏大的地理探索与微观的个人心理刻画结合起来的叙事手法,使得全书的厚度大大增加,不再仅仅是一本旅游指南,而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极限精神的史诗。阅读这些历史片段时,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敬畏感,敬畏于那片土地的严酷,也敬畏于人类意志的强大。
评分这本书的摄影作品集部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张照片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摄影师捕捉光影的技巧,无论是正午时分直射下来,将岩石纹理刻画得清晰可见的强光,还是日暮时分将整个山谷染成一片迷人紫罗兰色的柔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照片不仅仅是风光摄影,它们充满了人文关怀。那些特写镜头,捕捉到了当地居民脸上饱经风霜的皱纹,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与自然抗争又和谐共处的智慧,非常有力量。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能听见经文被风带向远方的诵读声。如果说文字是引导我进入这个国度,那么这些高清的图像就是彻底俘获我的灵魂,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甚至开始研究,如果我要去实地探访,应该选择哪个季节才能拍到最接近书中呈现的这种令人屏息的景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