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 2 勿忘我 董宏猷梦幻文库
定价:30.00元
作者:董宏猷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6816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是《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的姊妹篇,也是董宏猷梦幻文库的一部重头巨作。是作者三十年来对梦幻文体进行不懈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梦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而结出的硕果。作品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与孩子的童心、天真、美丽梦想有机融合。一百个孩子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4岁到15岁;不同地区的孩子,包括大陆、港澳台、海外华人;不同民族的孩子,涵盖中华民族中的主要民族;不同国别的孩子,有国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对中国向往的孩子,也有随父母在中国学习、游历的孩子。一百个梦展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阔世界:森林、花草、动物、星星、天皮影、京剧、网络、海洋,孩子们喜欢的热爱的应有尽有。书中有对星空的仰望,有对鱼虫的细察;时而与李白对诗,时而跟乔布斯通话。一百个梦组成无奇不有的万花筒,形成多彩多姿的梦幻王国。不仅反映了当下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也折射、反映出多元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该书荣获2016年“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百种读物”。
内容提要
三十年前,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策划并出版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一经出版便引起巨大反响。三十年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与作家董宏猷再度联手出版《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区4-13岁孩子梦想的真实刻画和细腻描述,反映当代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同时折射出多元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本书中,你可能前一秒与四川大凉山的留守儿童一起苦数维持生计的核桃数量,后一秒你就在为该不该整容发愁;前一个故事变身穆桂英与孙悟空在京剧舞台上pk,下一个故事就到南极去与企鹅共舞,到复活节岛上去看星星……作者时而以诗体语言铺排激情,时而用白描的文字勾勒美景,时而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各种形象组合叠加产生梦境……作者以他的奇思妙想,继《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之后又创造了一座广阔而瑰奇的梦幻王国。
目录
作者介绍
董宏猷,生于武汉。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文学期刊编辑、主编、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等作品。曾在海内外获奖30余次,三次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儿童文学奖”、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台湾出版后,被评为“十佳图书”(爱书文人),并获“优良图书金龙奖”。同时,作为一部纯文学作品,代表中国参加波兰第六届亚努什·科尔恰克国际儿童文学评奖。《十四岁的森林》在日本、台湾出版。报告文学《长江旋风》获全国1980年-1985年儿童文学奖。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真实”的追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这里的“真实”,并非指对事件的完全复述,而是一种情感光谱的真实。他并没有将这些孩子塑造成完美无瑕的“未来之星”,而是毫不避讳地展现了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嫉妒、他们偶尔的怯懦和不合群。正是这些不完美,才使得每一个“梦”的描绘都显得如此立体和可信。我记得有一段描写,是关于一个孩子在自己的“杰作”被无意中破坏后,那种瞬间从狂喜跌入谷底的复杂情绪,作者用了一整页的篇幅来剖析这种瞬间的情感崩塌与重建。这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捕捉,是极具功力的。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梦想之路,从来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它必须经过反复的打磨、甚至自我怀疑的洗礼。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我们这些成年读者,可以不必带着评判的目光,重新去体验那种纯粹的、混杂着泪水与汗水的“想要变得更好”的原始冲动。
评分当我真正沉浸在文字的河流里时,我才发现作者的叙事技巧简直是大师级的。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宏大叙事的主题,巧妙地拆解成一个个微小、细腻到令人心碎的生活片段。比如说,他描绘那个在老旧胡同里,孩子们用泥巴捏出心中“未来城市”的样子时,那种光影的捕捉、那种环境音的烘托,简直让人身临其境。我仿佛能闻到夏日午后阳光暴晒下,泥土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味道,听到他们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就而发出的、稚嫩而又真诚的欢笑声。这种叙事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跳跃和隐喻。作者擅长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埋下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有时候,一句孩童脱口而出的童言稚语,其重量能压过成年人长篇大论的分析。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那些抽象的“梦想”概念,瞬间变得鲜活、可触摸,并且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本书的节奏把控非常精妙,时而舒缓如溪流,让你细品人情的温暖;时而又陡然加速,像是被一阵强劲的风吹过,让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一丝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既有古典文学那种沉稳的韵味,又夹杂着现代口语的灵动与鲜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人物内心活动时所使用的那些富有画面感的词汇。他描述一个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那种“不服输的倔强”,不是用直接的形容词来概括,而是通过描绘他攥紧的小拳头、他微微颤抖的下巴线条,甚至是眼神中那团不肯熄灭的火光来体现。这种间接的、富有张力的表达,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时,总能找到一种既本土化又具有普适性的表达方式。比如,他将某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比作“老槐树的根须”,默默地穿透坚硬的岩石,去寻找地下深处的水源。这种意象的运用,既贴合我们对中国传统意境的理解,又精准地契合了“梦想”需要扎根与汲取养分的本质。通篇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一种语言的“音乐性”,那些句子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仿佛有一支无形的乐队在为这些孩子的梦境伴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带着岁月沉淀感的靛蓝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装帧的质感很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轻飘飘的读物,而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厚重之作。我最欣赏的是那种内敛却又充满力量的视觉语言,它没有用那种浮夸的色彩去堆砌,而是通过一些留白和细微的纹理,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意境。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纪实或者说较为严肃的文献汇编,但当我翻开扉页,看到那些带着手写体印记的引文时,心中那种期待感瞬间被点燃了。特别是扉页上印着的那句不知名的格言,那种古朴中透着灵气的字体,让我立马联想到了很多关于童年、关于理想,甚至关于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宏大叙事。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号和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很多当代出版物所缺失的。每次合上书本,看到那个简洁却又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仿佛触摸到了某种遥远而又真实的,关于“梦”的脉络。这本书的物质形态,已经为即将展开的精神之旅,做足了最好的铺垫。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智慧。它不像那种单线发展的传记体,而是像一个精密的万花筒,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梦想”这个核心主题。有时候,你会看到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对话,一个发生在旧时学堂里的期盼,与另一个在现代科技实验室里的实践,被奇妙地并置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时空对话感。这种非线性的编排,反而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思考的广度。你读完一个故事,它并不会给你一个确凿的结论,而是会抛出一个让你必须自己去填补的问题。例如,当作者描述完一个孩子为了实现目标所做的巨大牺牲后,他并没有直接给出“成功”或“失败”的标签,而是留下了一个悬而未决的画面,让读者自己去想象:那份牺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种鼓励读者参与到意义建构中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远超书本本身。它迫使我不断地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生活轨迹,去重新定义那些我曾经轻易放弃的“小小的执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