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100建筑游
定价:39.80元
作者:马琴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30303226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数不胜数。而本书却独辟蹊径,从建筑的角度选择了中国美的100个地方呈献给读者。书中内容图文并茂,共收录了大约400余张精美的图片,讲述了包括美的桥梁、美的民居、美的园林、美的宫殿庙宇、美的陵墓、美的名塔、美的古楼、美的现代建筑等在内的中国美的100处建筑胜地。在对每一处建筑描写时,都极尽所能地用生动的语言展现该建筑的历史内涵、特色建筑、当地美丽传说以及让人耳熟能详的相关景点,非常具有可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游”这个动词,我有着非常高的期待。它意味着这不应是一本教科书式的理论堆砌,而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深度导览。好的导游,不仅知道景点在哪里,更知道讲述什么故事,如何引导听众的注意力。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家,带着我们深入到建筑的肌理之中。例如,在介绍一座古塔时,不仅仅是讲述它的层数和斗拱结构,更应该去探究它建造的时代背景,它在当时宗教或防御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它历经风雨后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如果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笔记、手绘草图,甚至是与当地工匠或老居民的访谈记录,那这本书的价值将大大提升。这种融入了“人”的故事的建筑书,才更有温度。我尤其关注作者在描述建筑细节时的笔触是否细腻。比如,梁枋上精美的榫卯结构,是如何在不使用钉子的情况下,实现千年不朽的?门窗的比例又是如何经过反复推敲,达到视觉上的和谐统一?这些技术层面的讨论,如果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将是一大福音。
评分从出版机构“科学出版社”来看,我推测这本书在学术性和资料的严谨性上应该是有保障的。但“美”这个主题,又要求作者具备相当的艺术鉴赏力和表达能力。如何在高精度的专业描述与大众易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这类书籍面临的最大挑战。我设想,这本书可能采用了某种创新性的编排结构。也许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或地理位置排列,而是以“美学主题”为线索进行串联。比如,一个章节探讨“虚实相生之美”,收集那些通过空间布局和光线运用实现这一主题的建筑;另一个章节专注于“色彩与材质之美”,对比不同地域黏土、木材、石材如何被赋予生命。如果作者能提供高质量的实景摄影,特别是那些能捕捉到光影变化的图片,那将是锦上添花。毕竟,建筑的美感很多时候是瞬息万变的,文字描述总有其局限性。另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流变之美”的探讨——即,一座建筑在历史进程中,如何被后世修缮、改造,这种“二次创作”如何又反过来定义了它的新美学价值。
评分阅读任何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都会让我立刻联想到我们民族骨子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这本书既然是关于“建筑游”,想必它一定穿插了大量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一个地域的建筑风格,无不烙印着当地的气候、物产乃至社会结构的影响。我猜测,作者在选择这“一百个”样本时,一定力求覆盖广袤的地理范围,从北方的雄浑大气到江南的婉约秀丽,从西南的吊脚楼到西北的夯土民居,每一种形态背后都藏着生存的智慧。如果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不同地域建筑在空间尺度、材料运用上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那这本书的厚度就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学层面了。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如何平衡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游历建筑,如果只是冷冰冰地介绍结构尺寸,未免失了趣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通过自己的脚步和感官,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比如午后阳光穿过窗棂在木地板上投下的光影,或是老旧砖墙上苔藓的生长轨迹,这些细节才是赋予建筑灵魂的关键。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著作,虽然我没读过,但光看书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作者显然对传统园林美学有着深厚的理解,聚焦于“美”这个核心概念,并试图通过梳理一百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构建出一幅完整的中国古典园林图景。我常常在想,优秀的园林设计,绝非简单的堆砌亭台楼阁,而是对自然、人文、哲思的精妙融合。譬如苏州园林中的借景艺术,如何将远山近水巧妙地纳入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意境?又比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不仅仅是色彩的点缀,更是四季更迭、生命哲理的隐喻。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这些细微之处,而不是停留在对建筑样式的简单罗列,那它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我期待它能带领读者走入那些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园林深处,去触摸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石板,去聆听那水榭中传来的清风声。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或许是从材料学、营造技艺的角度切入,为我们揭示古人如何用看似简单的材料,实现如此复杂的空间叙事。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建筑图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居住智慧的百科全书。
评分一本好的游记类书籍,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的行动欲。读完之后,我希望能够立刻打包行李,去亲眼看看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奇迹。因此,这本书在导览性上必须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要告诉我“是什么”,更要告诉我“怎么去,以及去看什么”。如果能附带详尽的旅行信息,比如最佳参观季节、内部导览的重点提示、周围配套的文化景点推荐,那么这本书就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到“实用指南”的完美转化。我个人对那些深藏于乡野之间,尚未被过度商业化的古建筑尤其感兴趣。这类建筑往往保留了最原始的建造语境和最纯粹的地域特色。如果作者能够冒着“泄露秘境”的风险,带领读者探访这些“遗珠”,那这份勇气和洞察力,就值得我们高度赞赏。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游”记,能成为一本集历史考察、建筑分析、美学赏析和旅行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在心灵上完成一次深刻的“中国美”的朝圣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