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骑车游北京
定价:28.00元
作者:上海唐码城邦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115240477
字数:164000
页码:15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14条北京城内和郊区的骑行线路,介绍了骑行的佳出行时间和季节、沿途特色食宿和周边顺游景点;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骑行装备、维修工具、轮胎的更换等专业知识,让骑行更安全。本书精心制作了各条骑行线路的示意图,是旅游爱好者骑车游北京的佳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世界音乐史的百科全书,简直是听觉盛宴的文字版记录。它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固守西方古典音乐的框架,而是用一种非常平等的视角,去梳理了从非洲部落的鼓点文化到南美洲的复调吟唱,再到亚洲传统戏曲体系的演变脉络。作者的文字充满了音乐家的激情,描述起某个旋律或节奏时,仿佛能让你在脑海中“听”到它。比如书中对印度拉格(Raga)体系的解析,详细描述了不同拉格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情感基调,这让我对音乐的“时间性”有了全新的理解。而且,这本书附带了一个超大的二维码索引,可以直接跳转到作者推荐的代表性乐曲试听页面,这极大地弥补了文字叙述的局限性。我通过这本书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流派,它拓宽了我对“和谐”与“韵律”定义的边界,让我对人类声音表达的无限可能性感到惊叹和敬畏。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古代哲学思辨的文集,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被彻底洗礼了一遍。作者的论证逻辑严密到令人发指,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巧的辩论和反驳,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核心观点。我必须承认,有好几处地方,我需要停下来,反复阅读好几遍,甚至要对照着书后的术语注解才能跟上思路。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浏览”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全部的认知资源去“啃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内在确定性与外在偶然性”的章节,作者引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作为论据,并将之与现代科学的某些悖论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迷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极其高阶的提问框架。合上书本时,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审慎和多元化了,仿佛有无数扇紧闭的门被这哲思的钥匙轻轻拨开了缝隙。
评分这本关于室内植物养护与生态设计的大部头,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一直是个“植物杀手”,买回家的多肉植物不出一个月必亡,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光照需求、土壤配比,讲到了复杂的病虫害防治和微气候调节。它的专业性体现在对植物物种的分类非常细致,每一种植物都有详细的生长曲线图和应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在“光线折射与空间美学”部分的探讨,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养活植物,更教你如何利用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优化居住空间的视觉体验。书中的插图是高清彩印,细节清晰到能分辨出叶片上的绒毛纹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友好了,可以直接对着图片判断自己的植物是否健康。按照书中的步骤,我终于成功让那盆我养了三年都没开过花的蝴蝶兰,在过去两个月里孕育出了两串花苞!这种实践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
评分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册,简直就是一趟穿越时空的旅程。每一页的黑白照片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质感,仿佛能闻到老北京胡同里晒着太阳的尘土味儿。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老城门和市井生活的记录,那些挑着扁担叫卖的小贩,那些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聊天的老人,每一个瞬间都被定格得如此生动。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纸张的触感温润,字体排版古典又不失现代的清晰度,让人愿意花上大把时间去细细品味。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它背后蕴含的文化信息量太大,我甚至需要备着一个笔记本,随时记下那些陌生的老物件和消失的习俗。比如书中对早年间“天桥撂地”表演的几幅组图,那种粗粝的生命力和市井的智慧,真是令人动容。它让我重新审视我对“北京”这个概念的认知,原来我熟悉的现代都市之下,埋藏着如此深厚的、充满烟火气的过去。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近代史和城市变迁感兴趣的朋友,它比教科书更直观,比一般回忆录更广博,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品。
评分这本书,一本关于深海探险与生物学发现的纪实文学,读起来比任何科幻小说都要刺激。作者似乎是亲自潜入了马里亚纳海沟,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那些生活在极端高压、永恒黑暗环境中的生物。那些发光的水母、拥有奇特捕食机制的深海鱼类,读来令人毛骨悚然又心生向往。最吸引人的是作者对于科学伦理的探讨,在探索未知生命形式的狂热背后,如何平衡人类的好奇心与对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这个议题被处理得非常深刻。叙事结构上,它采用了第一人称日记体和第三人称科学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紧张的探险过程与严谨的科学发现交织在一起,节奏感掌握得极佳。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描述,当探照灯首次照亮一个从未被记录过的巨型蠕虫群落时,那种“人类首次目睹”的震撼,作者描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船舱内所有人的心跳声。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脚下的这颗星球,知之甚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