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诗词经典》为康震教授长期浸淫古典诗词的心得之作,全书共收录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代诗、词作品一百余首。每一首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行迹;“导读”部分主要介绍诗的出处、诗题含义、诗歌大旨和诗词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注释部分主要对诗词中的重点、难点字词进行的注疏和解释,个别难解的诗句则对整句进行串讲;“延伸阅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诗题相关的文化史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二是简要介绍古今学者对本诗词的点评,三是古代文人学者与诗词作者的唱和酬答及怀念之作。
康震,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模范教师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中国散文通史`隋唐五代卷》、“康震评说唐宋文学家系列”等著作二十余部,荣获、省部级成果奖多项,主持、省部级重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
2005 年至今,在《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专题讲座;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汉语桥》等栏目文学顾问与点评嘉宾。
序
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诗经
桃夭
延伸阅读:三家诗与“毛诗”
燕燕
淇奥
伯兮
黍离
子衿
蒹葭
鹤鸣
汉乐府
陌上桑
延伸阅读:“乐府”和“乐府诗”
白头吟
有所思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延伸阅读:古今点评
回车驾言迈
西北有高楼
曹操
短歌行
延伸阅读:横槊赋诗
王粲
七哀诗(其一)
刘桢
赠从弟(其二)
曹植
赠白马王彪(并序)
白马篇
阮籍
咏怀诗(其一)
颜延之
五君咏之阮步兵
延伸阅读
左思
咏史(其一)
陶渊明
和郭主簿(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谢灵运
登池上楼
延伸阅读:论诗*句三十首(其二十九)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梅花落
……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诗
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安排得非常巧妙,绝非简单的知识堆砌。我注意到,它似乎是遵循着一条清晰的学习主线在推进,从基础的常识到进阶的艺术鉴赏,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特别是对某些核心概念的阐释,往往会引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边界,让我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被定义的解释。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配上极强的逻辑组织能力,使得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像是严丝合缝的拼图,最终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希望系统性构建自己古典文学知识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这种结构化引导,简直是无价之宝,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会是这样”。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清晰度和逻辑性达到了一个令人赞叹的高度。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那些长篇古文时的留白艺术,恰到好处的间距处理,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服,眼睛不容易疲劳。那些需要重点标注的地方,字体和字号的微调处理得非常细腻,既突出了重点,又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友好。而且,书中引用的插图,虽然我不能具体描述它们的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配图绝非随意的填充物,它们似乎是经过精心挑选,与所论述的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有时甚至能以无声的画面阐明一个复杂晦涩的意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它有效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古代文本变得亲切可触。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共情”体验,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了那些历史场景的构建。作者在描述作品创作背景时,常常能捕捉到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和时代氛围,使得那些尘封已久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情感。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对诗词背后的那份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尊重。它成功地拉近了古代文人与当代读者的距离,让我意识到,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依然能精准地击中我们现代人内心的柔软之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似乎也变得更加开阔和富有诗意,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提升,是任何其他类型的读物都难以比拟的,它留下的是一种持久的、温润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独具匠心,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我尤其喜欢它在色彩搭配上所下的功夫,那种墨绿与淡金的交织,仿佛将人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群星璀璨的古代文坛。初次捧起它时,那种纸张的质地也让人感到愉悦,不是那种廉价的漂白纸,而是带着一丝温暖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去触摸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字。装帧的工艺也十分精湛,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松散的感觉,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确实下了不少心思,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它都能与其他书籍形成一种和谐的视觉统一,提升了整个阅读空间的格调,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和敬意。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用心良苦,值得珍视”。
评分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沉闷的“工具书”,但阅读下来,我发现作者的叙事风格是如此的生动活泼,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仿佛不是一位学者在对你进行说教,而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友,在温暖的炉火旁,带着无比的热情与你分享他毕生所爱。他总能用最贴近现代人思维的方式,去解构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古典情怀,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我特别喜欢他处理一些典故时的那种幽默感,既保留了历史的严肃性,又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这种将深奥知识与轻松笔调完美融合的本事,绝对不是随便可以模仿出来的,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大众读者的真挚关怀,让人读完后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到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