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的場所》作者李清誌耗費兩年時光的一趟“速度旅行計劃”。全書采移動+速度分類,作者在各個章節中納入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公裏、海裏、漫步、靜止),到以這個速度所能抵達的地點(城市、海島、小鎮、墓園),看建築、看文化、看風景、說故事,是一趟結閤建築、藝術和人文的當代建築之旅。 本書分作“旅行人生故事”和“速度旅行概念”兩段式書寫。圖文搭配,描繪瞭各種(小故事)(小情節)(小對白)。除瞭豐富整本書的情節畫麵,也和讀者暢談瞭一場他的生命旅程、他的人生風景、他的速度旅行告白。
李清誌,建築人文學者,專欄作傢,廣播主持人。密歇根大學(Ann Arbor)建築碩士。現為颱灣實踐大學建築設計係專任副教授。以“都市偵探”自居,酷愛旅行、攝影、電影。已齣版《鐵道建築漫遊》、《天堂美術館》、《安藤忠雄的建築迷宮》《靈魂的場所》等作品。
Recommendation 李清誌的新建築烏托邦
Preface 旅行與速度
SpecialFeature 李清誌的旅行思路講堂——從思想、生命、觀看、移動齣發的20 種旅行概念
PART 1 高速鐵路城市之旅 2 50 —3 5 0 km/hr HighSpeed Rail to Cities
旅行人生故事01 欲望的熱血狂奔
Part 1- 1 西班牙AVE 高鐵與都市天傘 AVE High Speed Train & Metropol Parasol
Part 1- 2 小町號與安藤新建築 Super Komachi & Taodo Ando’s LatestProject
Part 1- 3 法國TGV 與當代建築之旅 TGV High Speed Train &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s
PART 2 鐵路周邊小鎮之旅 1 00 —1 5 0 km/hr Railway and theSmall Towns Nearby
旅行人生故事02 鐵道旅行的無憂記憶
Part 2- 1 日立號與世界的盡頭 SuperHitachi in the End of the World
Part 2- 2 白鳥號與鼕雪中的奇幻曆險 Super Hakuchō and the Adventures in Snow
PART 3 公路駕駛自由之旅 8 0 —1 0 0 km/hr Freedom on the Highway
旅行人生故事03 公路漫遊的自我追尋
Part 3- 1 美西公路建築散步 Architecture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3- 2 美西公路藝術散步 ArtRoad Trip and U.S. Highway
PART 4 電車藝術人文之旅 3 0—8 0 km/hr Riding a Tram to Art
旅行人生故事04 人性化的旅行速度
Part 4- 1 和歌山電車與貓咪車站 WakayamaLine & Tama Station
Part 4- 2 韆葉都市單軌電車與HOKI 美術館 ChibaUrban Monorail & HOKI Museum
Part 4- 3 江之島電車與世界吃的早餐 Enoden Line& The Best Breakfast in the World
Part 4- 4 叡山電鐵的京都另類旅行 EizanElectric Railway & Alternative Things to Do in Kyoto
Part 4- 5 馬賽建築與路麵電車之旅 MarseilleArchitecture & Tramway
PART 5 渡輪濱海跳島之旅 2 0 —3 0 km/hr JumpingIslands in a Ferryboat Ride
旅行人生故事05 漂泊的孤寂航行
Part 5- 1 瀨戶內海的跳島旅行 Islandsof Adventures at Seto Inland Sea
Part 5- 2 鬆本零士的科幻未來船 A Futuristic Journey with theTokyo Cruise Ship
PART 6 漫步巷弄恬淡之旅 2 —4 km/hr Take a Stroll Down the Alley
旅行人生故事06 好奇的城市漫遊者
Part 6- 1 JR 綫的高圓寺建築散步 Kōenji Station Architecture Walks
Part 6- 2 建築偵探的東京追逐旅行 AnArchitecture Detective’sInvestigation in Tokyo
PART 7 迴歸寜靜墓園之旅 0 km/hr Finding Peace at the Cemetery
旅行人生故事07 死亡與欲望的安息
Part 7- 1 巴黎墓園散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Paris
Part 7- 2 東京城市靈園漫步 A Walk in the Cemetery in Tokyo
書評一: 這本《李清誌一旅行的速度 7種由快到慢的速度旅行 20篇私密旅行概念 一場跨時空的速度概念之旅》無疑是一次對“旅行”這一古老命題的徹底顛覆與重構。它不是那種告訴你哪個城市值得一去的導遊手冊,也不是空洞的抒情散文集,更像是一部融閤瞭哲學思辨與個人體驗的深度田野調查報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速度”維度上的精妙構思,它不再是單純的物理概念,而是被賦予瞭文化、情感乃至曆史的厚度。比如,當他描述那種“慢到幾乎靜止”的旅行狀態時,那種沉浸感和對細節的捕捉,幾乎讓我能聞到空氣中泥土和舊木頭的味道。這是一種對“在場性”的極緻追求,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與腳下的土地進行瞭頻率同步。不同於市麵上那些追求效率和打卡的指南,這本書引導我們思考:我們究竟是在“移動”,還是在“存在”?這種對旅行本質的拷問,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瞭一種緩慢而有力的內省之旅。作者的敘事如同精心編織的掛毯,每一條綫索都指嚮一個全新的認知維度,讓人在閤上書本之後,仍然在腦海中迴放那些關於時間與空間的奇異對話。
評分書評三: 坦白講,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帶著一種強烈的、引人入勝的悖論感——“速度”與“私密概念”,它們似乎天生對立,但作者卻成功地將它們熔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被深深吸引的是作者對於“跨時空”維度的處理手法。這絕非簡單的曆史迴顧,而是一種將當下足跡與遙遠曆史進行奇特共振的嘗試。想象一下,在某個當下你踏足的地點,作者能夠瞬間激活潛藏在地層之下的、前一個世紀甚至更早的某種情緒或場景,並且這種連接是如此的自然與不著痕跡,讓你幾乎相信時間河流在這裏齣現瞭分岔點。閱讀體驗是高度依賴讀者的主動性的,你必須願意放下既有的地圖,跟隨作者進入他所構建的那個精神場域。它不是那種讀完後會讓你立刻訂機票的指南,而是會讓你在下一個清晨醒來時,重新審視你傢窗外那片熟悉的天空,試圖從中捕捉到一絲“慢速”旅行中纔能捕捉到的、尚未消散的微光。
評分書評二: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剛完成瞭一場認知上的馬拉鬆,但收獲的不是疲憊,而是被徹底刷新過的感官係統。作者李清誌展現瞭一種近乎偏執的細膩觀察力,尤其是在他構建的“20篇私密旅行概念”中,那些往往被我們忽視的邊角料——比如一個老舊火車站颱上的光影變化,或是一段被遺忘的窄巷裏的迴聲——都被賦予瞭震撼人心的敘事力量。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多變,有時是冷峻的理性剖析,如同拆解一颱精密的機械;轉瞬之間,又切換為一種近乎夢囈般的抒情,充滿瞭對逝去時光的溫柔緬懷。這種巨大的風格跨度,恰恰完美呼應瞭書中對“速度”的七種不同界定。它挑戰瞭我們對旅行體驗的固有期待,迫使讀者跳齣“快進”的現代思維定勢,去適應那種時而加速、時而慢放的節奏變化。對我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錯失的那些生命瞬間。它不是關於去哪裏,而是關於“如何”體驗“那裏”。
評分書評五: 這本書的文本密度極高,需要反復咀嚼。它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把“旅行”從一個地理名詞,徹底升華為一個哲學動詞。作者在探討不同速度時,仿佛在解剖人類對“效率”的病態崇拜,並溫柔地引導我們迴到生命節奏的本源。那些“私密旅行概念”的揭示,沒有一絲一毫的炫耀或說教,而是通過極其剋製而精準的筆觸,展現瞭真正具有穿透力的觀察。例如,對於某種“近乎零速度”的移動狀態的描述,其深刻程度遠超任何關於深度遊的論述。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關於旅行的書,而是在閱讀關於如何更完整地使用“時間”和“自我”的說明書。它迫使我們停下來,去質問那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既定認知:什麼是真正的抵達?速度的終點又在哪裏?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教”瞭我們什麼,而在於它“喚醒”瞭我們內心深處對非綫性體驗的渴望。
評分書評四: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非功利性。在充斥著“最佳攻略”、“最快到達”的時代語境下,李清誌提供瞭一種近乎禁欲主義的、對體驗本身的尊重。七種速度的劃分並非僵硬的分類學,而更像是七種不同的“心流”狀態。我尤其喜歡他對“慢”的定義,那種深入到身體肌理層麵的感知,比任何高清照片都來得更為真實。文字的編排也充滿瞭設計感,不同主題和速度的切換,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模仿瞭旅行中的起伏跌宕。它像是一部未完成的交響樂,每一個樂章都有其獨立的張力,但又被“速度”的主題綫索緊密串聯起來。這需要讀者具備相當的耐心,去適應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高低起伏,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被邀請進入一場思想與感官的“私密派對”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它成功地將閱讀行為轉化成瞭一種主動的、具有高度參與性的“慢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