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口苹果的滋味
定价:36.0元
作者:女王C-cup(易无忧)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807697787
字数:28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女王C-cup作品《**口苹果的滋味》,与你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
李银河作序,@顾中一,@马徐骏,@成都下水道,@英语口语控推荐。
一女王“真爱粉”、“负心粉”欲眼望穿,暖心支持。
让女性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多识、达观的自己;让男人更懂女人。让男人与女人一起创造更科学的两。
赠送女王手写情话明信片(实体印刷版)、“他趣”十元抵扣券。
内容提要
“如果我是一只天上的飞鸟,我就不会在意地上青蛙的目光。也许我对女性的要求高了一些。要求她们独立、自主、多识、达观,我要求她们不论学业还是事业都多一些坚持,我要求她们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我要求她们成为她们自己。”——女王C-cup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当下,我们关于男女的观念却太糙了,不够科学,也不够诗意。何谓爱?何谓性?传统很开放吗?现代很保守吗?男可不必百口莫辩 女人也实在无需楚楚可怜,自人类燃起把篝火的洪荒时代,男人与女人的爱恨情仇就开始了,我们走出伊甸园,路过男耕女织的田园,穿过机器大工业浪潮,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来到21世纪四个现代化的今天,但是,我们的男女关系现代化了吗?
请不要惊,这本书无关历史宏观叙事,也不是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它是一本关于男人女人,关于性与爱,关于柏拉图和杜蕾斯的书,当然,也关于看这本书的你。
本书由我国知名家李银河作序,她在结尾这样写道:“中国人一向笃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解决了饮食问题又满足了性的欲求的中国人将是快乐的人,将享有快乐的高质量的生活。中国人将摈弃百余年来那一副病弱痛苦的形象,以健康而快乐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当你拿着女王C-cup的这本《口苹果的滋味》,不论阴天晴天,不论得意失意,愿你都能感受到生命初开的滋味。正如王小波先生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目录
作者介绍
女王C-cup(易无忧),一个被头疼折磨的女性主义者。性科普作者、两性专栏作者,新浪微博、果壳网知名作家。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
文摘
从1840 年以来,古老的中国积贫积弱,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西方,以一副贫困病弱、痛苦不堪的形象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中,人们竟然生活得如此痛苦、如此贫困、如此的不快乐。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人们却因为生在这个国度而过着痛苦的生活,这多么令人痛心。在一个温饱未得解决的贫困社会,性是品,性的要求不会提出,人们也不会注意到自己是否拥有了性的快乐。这就是改革开放前的30 年间性的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人们的视野的原因。
有一件事曾给我很大触动。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一位普通的中国学者得到了一次去美国访问的机会,他的行程安排在美国东部,但是由于来自国内的人们当中盛传位于美国西部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有好的表演,他竟然在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不成比例的一大笔钱,千里迢迢地跑去看了一场表演。这个事例表明,在我们的社会中性被压抑到什么样的程度,以致人们会认为做这样荒唐的事情是值得的。从这个事例我痛感中国人活得有多么可怜、多么压抑,人生这么一点可怜的欲望竟要到地球的另一边、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来实现(幸亏他是一位访问学者,如果是干部,他还要为此付出挨批评、受处罚的代价)。人活到这一步,是不是有些可怜?
值得庆幸的是:事情正在起变化。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这20 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革大快的20 年。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统计:英国几乎用尽了整个19 世纪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2.5 倍;在1870 年至1930年间,美国花去了60 年时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3.5 倍;日本在1950年到1975 年这25 年间使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了6 倍;而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是快的:从1979 年开始的30 多年间增长了十几倍。这30 年,我们的社会在从解决温饱到富裕起来的道路上迅疾地跑过了其他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这30 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快的30 年,或许也是全人类和全世界有史以来一个大国发展变化快的30 年。
如此之大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变,不可能不影响到人们观念的变迁。过去由于温饱和安全这些低层次的需求长期不得解决而被视为品的性需求,如今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社会的视野。中国人在性的各个领域中的需求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快乐对于普通的中国人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品,而是一个可望又可即的目标。福柯曾经认为,政权的更迭不一定是革命,而普通国民卡路里摄入量的提高倒有可能算是真正的革命性变革。套用他的思想,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普通中国人生活快乐程度的提高与许多所谓“大事件”相比,要更加重要,更富于革命性?
中国人一向笃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解决了饮食问题又满足了性的欲求的中国人将是快乐的人,将享有快乐的高质量的生活。中国人将摈弃百余年来那一副病弱痛苦的形象,以健康而快乐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
谨以此文作《口苹果的滋味》序。
李银河
2015年3月3日
性爱会让人上瘾吗?这个不成立的担忧由来已久,我们的执世理念是如此的质朴,以至于任何快乐看起来都容易让人堕落。如果你冲着片名去看《女性瘾者》这部电影,你可能会失望。你以为会有无数个性爱镜头等着你,但终收获的却是沉重的哲思。 影片开头,受伤的Joe被一个单身老头救回家中,两人自然而然开始聊天,Joe向老头讲述了自己执迷于性的半生,她找陌生人、和闺蜜到火车上寻找快餐性爱、她每天分小时不停和各种男人约炮……
以及后来也许是命运的恻隐之心,终于她还是遇上了自己的真爱,却在和他厮守的时候,发现自己失去了性快感。至此影片完结了上部。这可能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而这个讽刺的关键词:真爱、性,又是如此真实地戳中了我们的软肋,叫我们坐立不安。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旅行,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每一次停驻都带来新的感悟。作者在人物塑造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立体感,那些角色,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和闪光的片刻,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真实可信,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认识的某个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对话的设计上所花费的心思,那不是教科书式的对白,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潜台词的交流,很多时候,角色没有说出口的话,比他们实际说出的话更加有力量,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得炉火纯青。全书读罢,我发现自己对“选择”这个主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那些曾经轻易做出的决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不动声色地重塑你的世界观,让你带着一种更宽容、更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周遭的一切,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新近入手的好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别致的韵味,那种色调的搭配和排版的气势,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拿捏,读起来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老道的旅人,穿梭在一条条光影交错的小巷子里,时而急促,时而悠缓,让人心头的那根弦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张力。书中的那些细节描摹,简直是神来之笔,仿佛能透过文字的缝隙,闻到空气中特有的味道,感受到皮肤上拂过的微风,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近期的阅读中是极为少见的。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毫不费力地就在字里行间编织出了一种深沉的哲思,它不是那种说教式的灌输,而是自然而然地在你阅读的某个瞬间,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引发一阵久久的沉思。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需要合上书本,静坐良久,回味那种意境的悠长。这种能让人产生“共振”的作品,无疑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珍品,它不仅仅是消磨时间的作品,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洗礼,让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角度都产生了微妙而积极的转变。
评分翻开这册书的瞬间,一股强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那种文字的质地和遣词造句的风格,明显带着一种老派文人的沉稳和厚重,完全不是当下流行的那种轻盈快餐式的写作。作者的笔力之雄健,可见一斑,尤其擅长在宏大的背景下,勾勒出小人物的命运轨迹,那种历史的洪流与个体挣扎的对照,让人读来唏嘘不已,深感个体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并存的矛盾张力。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那份笔墨,细腻得近乎苛刻,仿佛每一个场景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反复的推敲,没有一处是多余的赘述,每一笔下去都是为了烘托主题或人物性格服务。这种对文字的“克制”与“精准”,是区分平庸与卓越的关键。读这本书,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需要一份沉静的心境,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字面之下的复杂情绪和未尽之言。它更像是一幅需要你慢慢走近,才能看清其中每一个笔触纹理的油画,急躁不得,也跳跃不得。它挑战了我的阅读习惯,但最终的回馈,却是异常丰厚的,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畅快感。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题材抱持着一丝怀疑,总觉得可能会落入俗套,但这本书硬是凭着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成功地突破了我的预期。作者的视角是如此的刁钻而新颖,像是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切入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脉络中,一下子就赋予了旧事物全新的生命力和解读空间。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自洽且引人入胜的内在逻辑系统,让你完全信任作者所铺设的这个世界观,并心甘情愿地跟随他进入其中。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的“转折”所震撼,那些伏笔的设置,精妙得让人拍案叫绝,当你回溯前文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一切早有端倪,只是被作者巧妙地隐藏在了日常的表象之下。这不仅仅是情节上的高明,更是作者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刻洞察。它探讨的问题极其尖锐,但处理得却异常温柔,这种刚柔并济的艺术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层次感。对于喜欢在阅读中寻找智力挑战和情感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难得的饕餮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音乐家在演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每一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功能。它巧妙地融合了多种文学元素,既有史诗般的叙事广度,又不失私人化情感的细腻捕捉,这种融合做得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的生硬拼凑感。我深感作者在文字的音乐性上投入了极大的心血,那些长句的结构、词语的选择,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内心戏的描写,也充满了节奏感,让人忍不住想大声朗读出来,去感受文字在口腔中震动的回响。更值得称赞的是,全书的结构布局堪称精巧,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仿佛是一件打磨得极其光滑的玉器,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能看到它流动的光泽和完美的线条。它不仅提供了故事和思考,更提供了一种纯粹的、高级的审美享受,这种对美学极致的追求,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达到“经典”门槛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