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史 9787504948670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工商银行史 9787504948670 中国金融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工商银行
  • 银行史
  • 金融史
  • 中国金融
  • 企业史
  • 经济史
  • 金融出版社
  • 9787504948670
  • 工行
  • 国有银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48670
商品编码:298918811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工商银行史

定价:70.00元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史》编辑委员会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04948670

字数:370000

页码:3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此次出版的《中国工商银行史》三个分册,所记述的是工商银行1984年成立到2004年21年的发展史。《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1993)》和《中国工商银行史(1994-2004年)记述的是中国工商银行成立后至股份制改造前21年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杰中国工商银行史(附录卷)》是对中国工商银行1984-2004年21年历史正文的补充。主要由大事辑要和领导人、机构名录,以及统计报表和示意图等组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工商银行史》:一部波澜壮阔的金融巨擘成长史 前言 在中国现代金融史的长河中,中国工商银行(ICBC)无疑是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其近七十载的风雨兼程,不仅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缩影,更是国家经济腾飞的生动见证。这部《中国工商银行史》(以下简称《史书》)正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详实的史料记载、深刻的理论分析,系统梳理了中国工商银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专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辉煌历程。它是一部关于改革、创新、发展与担当的史诗,是留给未来的一份宝贵遗产。 第一章:筚路蓝缕,奠基伊始(1953-1978)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了包括信贷、储蓄、结算等在内的各项商业银行业务。1953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人民银行被明确为中央银行,原先承担的商业银行业务被分拆。195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工商业信贷管理局成立,标志着工商银行前身的雏形开始显现。这一时期,工商银行(及其前身)的核心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计划,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这一阶段,工商银行的运作模式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资金拨付、贷款发放、存款吸收和结算等业务。每一笔贷款的流向、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尽管如此,工商银行在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这一时期,工商银行的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职能局,到后来的专业银行,其内部管理、业务流程也在逐步规范。虽然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存在巨大差异,但这一时期的探索和实践,为日后工商银行的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积累了宝贵的金融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忠诚奉献的金融工作者,这些都是中国工商银行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 第二章:改革潮涌,转型启航(1979-1992)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金融领域也迎来深刻的变革。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进行分业经营的改革。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独立运营,成为一家专门经营工商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这一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独立的金融机构,开始踏上市场化的探索之路。 独立后的工商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和体制束缚依然存在,市场化经营的理念和实践尚需磨合。这一时期,工商银行积极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其核心任务从单纯的信贷资金拨付者,逐步转变为商业性信贷提供者。开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信用状况,自主决定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同时,大力拓展存款业务,特别是吸收居民储蓄,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结算业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这一阶段,工商银行的组织机构不断优化,分行、支行网络迅速拓展。科技的应用也开始被引入,初步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然而,体制上的转轨、观念上的转变、管理上的提升,都充满了艰辛。工商银行的领导者和员工,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学习,为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改革与探索,为工商银行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第三章:扬帆远航,腾飞壮阔(1993-20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金融市场化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合二为一的体制改为中央银行,进一步明确了分业经营的改革方向。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肩负起更重要的使命。 1994年,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试点。1995年,中国工商银行确定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为控制”的经营理念,标志着其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时期,工商银行在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科技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业务创新方面,积极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如储蓄存款、信用卡、个人贷款等,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公司金融业务也得到大力发展,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国际业务也逐步拓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的重要金融支撑。 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了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不良贷款进行了集中处置,优化了资产质量。 在科技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业务处理系统,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ATM、网上银行等新兴支付渠道开始出现,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一时期,工商银行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步成长为一家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四章:巨擘崛起, global reach (2006至今) 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这不仅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迈入了全球资本市场,开启了其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新篇章。上市后的工商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公司治理与战略转型: 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机构治理模式,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其战略定位也从“中国领先,全球领先”逐渐演进,强调成为“世界一流的上市银行”。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应用于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建成了强大的线上服务平台,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亿万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支付结算、普惠金融、智慧网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 建立了更加审慎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市场风险。在合规经营方面,严格遵守境内外监管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 在巩固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提供跨境金融服务。通过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其国际化运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中国金融服务“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服务国家战略与普惠金融: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地区等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金融服务,践行其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担当。 结语 《中国工商银行史》不仅仅是一部银行的“家史”,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史书。它记录了中国工商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金融机构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通过对工商银行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以及国有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宝贵案例。它不仅仅是金融从业者的必读之作,对于任何关心中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进程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庞大金融机构的成长,需要时代的机遇,更需要无数金融工作者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分量”。不仅仅是实际重量,更有一种精神上的厚重感。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但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对此书的内容尚不了解,但我可以想象,这样一本巨著,一定是对中国工商银行这个庞大金融机构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深刻解读。我期待它能够展现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家银行是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砥砺前行,如何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如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是否会描绘出那些关键的决策时刻,那些改变命运的改革举措,以及无数银行人默默奉献的身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更能将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动人的改革细节融入其中,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它所承载的,或许不只是一家银行的过去,更是中国金融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官方”和“专业”。封面的字体、排版,以及出版社的信息,都透露出一种庄重感和权威性。我虽然不太了解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仅凭这一点,我就能推测出它必然是一部经过精心策划和编纂的、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这本书里可能记录了无数的数据、图表、以及历史文献,这些都是研究中国金融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我特别想知道,它是否会展现出工商银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它又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克服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这本书的篇幅,让我预感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金融概念和经济政策,并将其融入到工商银行的发展故事中。我想,对于任何对中国经济发展史、特别是金融业发展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扇重要的窗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个庞大机构的演变,以及它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独特贡献。

评分

这本《中国工商银行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所呈现出的“规模感”。单看书的厚度,就已经超越了我平时阅读的绝大多数书籍。这种厚度不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信息量的象征。我猜测,这本书的编写过程必然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海量的资料搜集、严谨的考证、以及专业的研究。我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勾勒出工商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如今的辉煌的?我期待它能像一部史诗,将那些曾经的风云变幻、决策的艰难、以及无数银行人的奋斗故事,娓娓道来。仅仅是想象其中可能包含的年代记叙,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它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行业特点、政策影响、以及技术革新?它是否会深入探讨那些关键的转折点,以及在这些转折点上,工商银行是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我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个机构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成长,如何成为中国金融版图上举足轻重的一员。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史书,更像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着实令人惊叹,摆在书架上自带一股厚重感,仿佛蕴含了无数的岁月沉淀。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硬朗的封面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虽然我对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了解不多,但光是这份沉甸甸的分量,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分量和价值。我想,如此规模的巨著,必然是对一个庞大机构历史的细致梳理和深度挖掘。翻开扉页,精选的用纸和清晰的排版,都传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我忍不住想象,在这页页之间,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多少改革的阵痛,多少辉煌的成就。这本书的体量,让我可以预见,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可能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经济发展、以及特定行业发展轨迹的百科全书。我对它的期待,在于它是否能够以一种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展现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那种亲手翻阅厚重史书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翻页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9787504948670,这个ISBN号码,以及“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字样,都传递出一种专业和权威的信号。我虽然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但我可以肯定,它一定是一部内容翔实、研究深入的作品。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这本书可能会像一部宏伟的交响乐,层层递进地展现中国工商银行从初步建立到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银行之一的壮丽征程。我很好奇,它会如何描绘出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关键人物,以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措施?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能够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金融体系的演进。这本书的篇幅,让我可以想象,它一定能够涵盖极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揭示这家金融巨头是如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它本身,或许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鲜活的注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