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婚姻傢庭性彆研究(第三輯)
定價:69.00元
作者:梁景和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97427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18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社會文化史在中同已經有瞭20多年的曆史,取得瞭可觀的研究成果。一般而言,社會文化史主要是以研究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曆史。而人類社會生活的內容又是極其廣泛和復雜的,它包括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等等。就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言,也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增減相關的生活內容。但是人類的社會生活又有其基本的一些內容,諸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兩性倫理、娛樂休閑、生老病死,等等。我們編輯的這本書是以婚姻、傢庭和性彆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婚姻、傢庭和性彆問題有的是人類的永恒話題,有的是接近於人類的永恒話題,在相當久遠和相當漫長的時代裏,我們的生活都要和婚姻、傢庭、性彆相聯係,與其聯係的主體是人類中的絕大多數人。所以婚姻、傢庭和性彆問題一直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熱點話題,經久不衰。婚姻傢庭問題又各具時代特色,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婚姻傢庭觀念、不同的婚姻傢庭禮俗、不同的婚姻傢庭生活、不同的婚姻傢庭模式,等等。那麼這些各個時代的不同是怎樣形成的,與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又是怎樣密切聯係著的,這就是人類所一直關心的重要問題。
目錄
婚戀觀轉變與基層行政
——以1953年北京貫徹婚姻法運動月為中心
引子
一 宣傳準備與典型試驗
二 運動月階段:傢喻戶曉、深人人心
三 發展生産與婚姻傢庭的張力
四 在安定團結中重塑婚戀傢庭觀
五 建立在政權認同之上的基層行政網
六 結語
“姹紫嫣紅”的迴光返照
——“美化服裝”運動(1955—1957)初探
一 希求進步——革命時尚的興起與泛濫
二 “怎樣的服裝纔能與社會主義時代的新中國相稱”
——“美化服裝”運動話語的邏輯睏境
三 “乍暖還寒時候,怎敵它晚來風急”
——“美化”凋零為哪般
結語:趕時髦還是隨大溜——時尚與衣著的二重性
20世紀80年代中國婚姻倫理嬗變研究
女性服飾問題研究
北京地區性倫理探索(1966~1976)
北京婚姻文化嬗變研究(1966~1976)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地區傢族關係與傢庭教育研究(1949~1966)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的封麵,讓人一拿上手就感覺這不是一本輕飄飄的快餐讀物,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內容厚重的學術力作。我尤其喜歡它在字體選擇上的考究,宋體和黑體的搭配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彰顯瞭齣版社的專業水準。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內文,但僅憑這第一印象,就能感受到編輯團隊在細節上投入的心血。這種對書籍本體的尊重,往往預示著內容質量的可靠性。我期待著翻開內頁後,能看到如同封麵一般精緻、嚴謹的排版和圖錶展示,畢竟對於研究性的書籍來說,清晰的邏輯結構和直觀的數據呈現至關重要。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齣品,嚮來在學術規範上值得信賴,這次的裝幀無疑又為這份信任添瞭一筆重重的砝碼。希望未來的閱讀體驗,能與這精美的外殼相匹配,帶來知識上的充盈和思想上的啓發。整體而言,從視覺觸感到紙張的質感,都傳遞齣一種沉甸甸的、值得珍藏的價值感。
評分說實話,最近讀瞭很多關於宏大敘事的曆史著作,讀完之後總覺得少瞭點什麼——那種對微觀個體日常經驗的關注。我希望能從這本收錄的論文集中,找到更多關於“生活世界”的細緻描摹。我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但對社會變遷中個體身份如何重塑、傢庭結構如何因應時代浪潮而發生微妙變化的議題,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比如,當代都市青年在麵對傳統傢庭期望和個人發展之間的拉扯時,是如何構建他們的新型關係模式的?這些細微的、充滿張力的地方,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真實肌理。我傾嚮於那些能夠提供豐富細節、具有強大敘事能力的文本,即使是學術論文,如果能以生動的筆觸描繪齣研究對象的睏境與掙紮,那閱讀體驗也會大大提升。我期待作者們能夠擺脫過於抽象的理論模型,將冰冷的社會學概念“穿上”具體的時代外衣,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正在發生的、鮮活的社會變動。
評分我最近在整理書架時,偶然發現瞭這本新入手的書,它靜靜地立在那裏,散發著一種學術的清冷氣息。我過去閱讀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的著作時,常常遇到一些理論框架過於晦澀難懂的問題,希望這本匯集瞭“第三輯”精粹的作品,能在復雜議題的闡釋上做得更加平易近人一些。我特彆關注那些跨學科的視角,因為在理解當代社會現象時,單一的學科壁壘往往是最大的障礙。我希望作者們能夠巧妙地整閤心理學、法學乃至經濟學的分析工具,來剖析那些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最新的田野調查案例,那就更好瞭,畢竟理論的生命力在於與現實的緊密連接。看到齣版社的名字,我立刻聯想到瞭他們以往齣版的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譯著和原創研究,這讓我對本書的理論深度抱有很高的期待。我打算先從目錄入手,看看哪些議題是當下學界討論的熱點,然後集中精力攻剋那些我個人相對陌生的領域。
評分我通常習慣於在閱讀學術前沿作品時,會同步關注其在國際學界的反響。這本“第三輯”的齣版,意味著它匯集瞭一段時期內最前沿的思考和研究成果。我特彆好奇,在過去幾年全球社會思潮發生劇烈變化(比如技術加速發展、新的社會運動興起)的背景下,國內的學者們是如何調整他們的分析框架,來應對這些全新挑戰的。一個優秀的研究集,應該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讀者明白當前領域的研究熱點在哪裏,主要的爭議焦點是什麼。我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一個復雜的社會切麵,而不是泛泛而談。而且,如果能有一篇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導言,對本輯的研究主題進行係統的梳理和定位,那就再好不過瞭。這樣的結構安排,能極大地幫助像我這樣的非核心專業人士,快速建立起對該輯內容的全景式認知,避免在閱讀過程中迷失方嚮。
評分最近我對“身份政治”這個議題越來越關注,它滲透在媒體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我們對公共議題的看法和立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為審慎、去情緒化的分析視角。在當下這個信息碎片化、觀點極化的環境中,我們太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斷。因此,我渴望在專業的研究成果中尋找一種錨點,一種能夠幫助我理解現象背後深層結構性力量的工具。我期待看到對長期曆史脈絡的梳理,避免將當下的衝突簡單歸咎於某一代人或某個群體的“錯誤”。優秀的社會研究,理應具備穿透錶象、直抵根源的穿透力。這本書的定價和齣版規格,暗示瞭它的專業定位,這讓我相信它不會提供廉價的答案或煽情的論調,而是會引導我們進行更為艱難但更有價值的思考。我希望讀完之後,我能更清晰地分辨齣哪些是錶麵的爭吵,哪些是真正觸及社會核心矛盾的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