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为何婚姻会伤人
定价:26.80元
作者:陈治亦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801129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出发,围绕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系统展开阐述,全书共分10章,、2章介绍了第三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第3章至第9章分别介绍了第三方物流项目的启动、招投标、计划、组织、成本、风险和信息管理。0章侧重于实践操作,介绍了第三方物流项目方案的设计和撰写,在每章后面配备了讨论、阅读案例和练习题。本书把项目管理的理论框架与第三方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构筑起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的理论雏形,为第三方物流的理论研究及课程建设开辟一个新的突破口。
本书适合于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以及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学习和参考。
目录
1 第三方物流理论概述
1.1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概念
1.2 第三方物流发展概述
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来源与类型
1.4 第三方物流服务特点
1.5 第三方物流的正负面效应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2 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概述
2.1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2.2 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概述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3 第三方物流项目启动管理
3.1 第三方物流项目识别和构思
3.2 第三方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
3.3 第三方物流项目的启动和经济评价
3.4 第三方物流项目融资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4 第三方物流项目招投标管理
4.1 项目招投标
4.2 第三方物流项目招标
4.3 第三方物流项目投标
4.4 第三方物流项目合同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5 第三方物流项目计划管理
5.1 第三方物流项目计划概述
5.2 第三方物流项目计划的制订
5.3 第三方物流项目计划的制订工具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6 第三方物流项目组织管理
6.1 第三方物流项目组织
6.2 第三方物流项目团队
6.3 第三方物流项目经理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7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管理
7.1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7.2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的构成与分类
7.3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的估算
7.4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的预算
7.5 第三方物流项目成本的控制
本章小结
案例
思考题及课后练习
8 第三方物流项目风险管理
9 第三方物流项目信息管理
10 第三方物流项目方案设计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我会选择“陌生化”。作者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体验和日常场景,用一种全新的、几乎是异域的视角重新呈现出来。比如,书中描述“日常的疏离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拉远镜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人的互动模式,瞬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和清醒感。这种叙事手法非常大胆,需要读者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书中的对话设计尤为精彩,充满了潜台词和留白,每一次交锋都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心理博弈,信息量巨大,需要反复推敲。它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力很强,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棱镜似乎发生了一点轻微的、但却是本质性的偏移。这是一本能真正改变你看待“连接”和“距离”这两个概念的书,绝对是文学界的惊喜之作。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者的叙事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你好像坐在温暖的壁炉旁,听一位智者讲述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字的肌理非常丰富,时而细腻得像描绘清晨的薄雾,让人心头一颤;时而又磅礴得如同夏日雷雨,直击人心深处那些隐秘的角落。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被捕捉得丝丝入扣。每一个角色的动机、挣扎,都显得那样真实可信,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灵魂。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回味那几行文字的排列组合,思考它们背后蕴含的深意。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极为精巧,看似松散的叙事线索,到最后却汇集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将所有伏笔一一揭开,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久违的阅读体验。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慢品,细嚼,并且值得反复翻阅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复杂与美丽。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一本主题如此沉重的书,读起来竟然是如此的轻盈和充满希望。我原以为会是一连串的苦难堆砌,结果发现,作者的视角是向上的,是致力于在残破中寻找缝隙,在灰暗中捕捉微光的。书中对于“自我救赎”的阐述,没有使用任何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主人公们在一次次试错后的微小进步来体现。那些细腻的情节转换,比如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交汇,一次及时的雨伞递送,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善意是不会消亡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脆弱性”的重新定义,它不再是需要掩盖的弱点,而是连接彼此、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桥梁。这本书仿佛一股清新的山泉水流过心田,洗净了积压已久的阴霾,让人在看到生活底色的同时,依然有勇气去拥抱明天。它给予的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一种坚韧的力量。
评分这本阅读体验简直像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思想马拉松。它不是那种读完能让你立马获得某种“标准答案”的书,恰恰相反,它抛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并且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质疑和修正。作者的知识储备显然非常扎实,他巧妙地将一些哲学思辨和心理学洞察熔铸进故事的血肉之中,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我读到其中关于“期望管理”的那一段时,简直有被当头棒喝的感觉,那种精准的洞察力,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许多不切实际的执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偏向学术的严谨,但同时又保持了文学的温度,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能满足我对深度思考的渴望,又不会因为过于晦涩而让人望而却步。如果你喜欢那种需要动脑筋,并且愿意和作者进行深度智力对话的读者,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探讨人际关系主题的作品一向抱持着审慎的态度,很多时候都流于表面,或者陷入矫揉造作的煽情。但这一本,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行文极其克制,没有刻意去渲染戏剧冲突,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抽丝剥茧般地展示了人物关系的张力。作者的笔触冷静而犀利,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现代人情感交往中的那些坚硬外壳,直抵核心的脆弱地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沉默”的描绘,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那些凝固在空气中的尴尬与理解,其力量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辩白。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像一首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激昂澎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沉浸其中。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遭的人情世故,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和包容,不再那么容易下判断,而是学会了去探究“为什么”。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共情”教育,令人佩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