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也谈情
定价:28元
作者:(美)卡塞尔,徐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8628363
字数:125000
页码:2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为什么你条件不错却还单身?
为什么约会法则说得头头是道,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为什么成功让对方陷入情网,到头来却发现并不是我想要的?
——或许该先问问自己:
我只是想要摆脱“黄金剩斗士”的称号,
还是要一份真诚平等、鲜活灵动、心心相印的感情归宿?
内容提要
剩男剩女当道,相亲节目盛行,
各色约会宝典大行其道,我们却仍感觉力不从心,
遵照“宝典”,我们做到了取悦对方、吸引异性,
却从未真正拥有一段坦诚、真实而长久的感情。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努力在心灵之旅中寻求真爱之人的书。作者将佛家智慧融入两性情感,将恋人间的关系视为一段心灵成长的曼妙旅程,它助你透析自我、与己为友,从而满心喜悦地接纳另一个人走进你的心。这里没有恋爱技巧、没有速配指南,没有“男女约会法则”的条条框框;你将看到的是如何找回真正的自己,如何用一种全新的领悟从种种恋爱定式中跳出来,如何敞开心扉来迎接你的那个Ta。
现在就开启这段爱的旅程吧……
目录
作者介绍
夏洛特·卡塞尔,哲学博士,心理治疗师,在佛教和心灵修炼领域深入研究30余年。她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著作包括《也成婚》、《也育儿》、《也纠结》、《殊途同归》、《女人、性与成瘾》、《心灵家园》等,内容涵盖人际关系、快乐、性、精神治愈和成瘾行为等,将精神与心理的多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她还组织过多个亲职教育团体,是儿童依附治疗与培训协会的创始成员。
文摘
序言
这本所谓的“情”之探讨,读起来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像是在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前徘徊,却始终无法走入那被精心描绘的意境之中。作者似乎非常热衷于构建一种宏大叙事,试图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置于一个近乎哲学思辨的框架下进行剖析。然而,这种过度“理性化”的努力,反而让“情”这个本应是鲜活、跳动的主题,变得有些僵硬和抽离。我期待的是那些深入骨髓的瞬间,是那些在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心跳加速的描写,但更多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观察,仿佛作者本人是站在云端,俯瞰着人间的情爱纠葛。书中对某些经典案例的引用,虽然显得博学,但处理得却有些刻板,缺乏一种“我之为我”的真切感受。就好比你读到一篇精彩的乐评,但乐评人却从未真正投入地去听过那首曲子,一切都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少了那份直击灵魂的共鸣。整体阅读体验是知识性的,却非情感性的,让人不禁思考,在如此精密的结构下,是否遗漏了那些最动人的、最不合逻辑的、却又最真实的“情”的火花。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独特,它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钟表匠,将情感的运作机制拆解成了无数精密的齿轮,然后向读者展示这些齿轮是如何咬合、如何驱动“心”这台机器的。开篇的几章,那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分析视角,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成功地剥离了情感中常见的浪漫化外衣,直指其背后的生物学和社会学驱动力。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不依附于任何既有流派的独立思考能力,令人非常钦佩。然而,这种“抽离”的姿态,也带来了阅读上的疏离感。当情感的本质被过度解构,它便有失去温度的危险。我不得不承认,从学术角度看,这本书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分析工具箱。但对于一个只是想找点东西来慰藉或理解自己内心波澜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更像是一张精确的地图,而不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实地探险。读完之后,我更理解了“情”的构造,却好像更疏远了它本身。
评分坦白说,我被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出版社的背景吸引而购入,期待能在这本“新锐”的解读中发现一些颠覆性的观点。然而,阅读过程却更像是一场对既有观点的“重新包装”与“系统梳理”。书中对“情”的探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一些前人已经深入讨论过的议题,尽管作者试图用现代心理学的模型来赋予其新的解释框架,但骨架依然是熟悉的。文字的表达方式变化多端,时而跳跃,时而沉静,试图营造一种变化莫测的阅读节奏,但这种变化更多地体现在句式结构上,而非思想深度的螺旋上升。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于一些最能触动普通读者心弦的、琐碎而真实的日常情感片段,书中处理得过于“提炼”和“抽象化”了。我渴望看到的是细节的描摹,是那种只有在最私密的时刻才会涌现的情感波动,而不是宏观层面的理论模型建构。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非一本能陪伴你度过失眠之夜,引发你自我审视的良伴。
评分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博采众长”却又“难以定位”。作者似乎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东西方哲学、古典文学与当代社会学研究之间,引用的典籍和理论汗牛充栋,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底蕴。文字的流畅性是极高的,每一个段落都似乎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打磨,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愉悦感。但这种愉悦感更多来自于对文字本身美感的欣赏,而非对其中所探讨主题的深度共鸣。我一直在寻找书中那个真正能让我停下来,反复咀嚼,并感到“啊,原来如此”的那个核心观点,但它似乎被淹没在了太多的旁征博引之中。这本书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堆满了闪闪发光的宝石,但要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佩戴的那一颗,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辨识和筛选。对于渴望一气呵成、直达主题的读者而言,这种广博可能会带来一种阅读上的疲惫感,仿佛作者在不断地向你证明“我懂很多”,而不是真诚地邀请你“来一起感受”。
评分翻开书页,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关于“情”的书,而是在翻阅一本关于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情感形态的编年史。叙事的节奏把握得非常老道,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去审视不同文化下“爱”与“欲”的边界是如何被划定和跨越的。特别是其中关于某种特定社会结构下婚姻制度对个体情感压抑的分析,简直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考据能力。但这种严谨,有时也成了阻碍我沉浸其中的一道无形之墙。我总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旁观者,被要求以一种近乎学术研究的姿态去对待这些情感故事,而不是被邀请成为其中一员,去感同身受那些爱恨交织的命运。读完后,脑海中留下的是清晰的逻辑链条和丰富的历史信息,却缺少了那么一点点“回味无穷”的余韵,像吃了一顿营养均衡但风味略显平淡的大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