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永远的九寨沟
定价:58.00元
作者:邓一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038572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伴随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变革,九寨沟从名不见经传的荒野山沟,到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先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相继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三十年的艰难、壮阔与辉煌,浓缩了许多别的风景区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回望来路,物是人非,荣光犹存——前赴后继的九寨人秉承“保护为发展,发展促保护”的理念,经过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享誉四方的“保护型发展”模式,开创并铸造了的旅游黄金品牌。
如歌的岁月倏然而逝,曾经与之一道走过那段峥嵘历程的人们早已是鬓生花发、天各一方。纵然此去经年,那山、那水、那树、那花,却依然记忆犹新,亲切感人……
作为见证人,本书作者邓一老先生怀着切肤之痛,叙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寨沟在林场斧钺下满目疮痍的悲怆;作为亲历者,他怀着欣悦之情,记录了九寨沟走出厄运、着力保护的艰难历程;作为管理者,他以客观的态度,讲述了八十年代九寨沟开发伊始,那些真诚感人、堪入史册的动人故事;作为参与者,他以生动的文笔,描绘了景点勘查和游客接待中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作为文化人,他以极个性的审美视角和赏景体验,介绍了“童话世界”九寨沟的奇异景色,以及藏族人家那些原生态的风俗民情,为人们呈现出九寨沟独特的神奇与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画册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翻开它,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邀请的秘密访客,进入了一个未被世俗污染的纯净世界。作者似乎避开了所有常规的“明信片”角度,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充满生命力的瞬间。例如,描绘冬季雪霁后,阳光初照在被冰霜覆盖的树冠上,那种晶莹剔透的质感,仿佛每一个冰晶都在低语。我甚至能“听见”那种静谧,那种只有在极高海拔才能体会到的、万籁俱寂中的“嗡鸣”。摄影师对于细节的执着令人钦佩,无论是岩石表面的纹理,还是云层内部那种微妙的色彩过渡,都处理得细腻入微,使得照片不仅具有宏大的气势,也禁得起近距离的审视。这本书的厚度恰到好处,装帧的硬挺感让人愿意把它放在茶几上,随时翻阅,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代表着对自然之美的极致尊重和向往。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真正沉淀心绪的读物,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展现的意境远超出一本简单的风光画册所能承载的重量。那些雪山顶上,在极端光线下折射出的冷峻与辉煌,仿佛在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沉默与坚韧。作者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够让观者感受到风的呼啸和雪粒的冰冷,这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共情。我留意到一些细节,比如高原上那些顽强生长的苔藓和小花,它们被放置在广阔背景中的比例恰到好处,突显出生命的渺小却又不屈服的史诗感。不同于那种追求极致色彩冲击力的作品,这里的每一幅画面都蕴含着一种东方哲学中的“留白”之美,给予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去填补那份未尽之意。它更像是一部用光和影写成的叙事诗,讲述着人类在面对自然伟力时的谦卑姿态。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体现了极高的审美,图片之间的节奏感处理得非常到位,读起来一气呵成,又不至于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实属难得的艺术品。
评分老实说,我对很多风景摄影集都感到审美疲劳,总觉得千篇一律的“到此一游”式拍摄,缺乏灵魂。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记录,它是在“诠释”。尤其欣赏作者对光影流逝瞬间的捕捉,比如夕阳西下时,山谷中光线那种戏剧性的变化,那种金色是如何从山脊线缓缓退去,最终被深沉的靛蓝所取代的过程,被精准地定格了下来。这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需要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我反复品读了其中一组关于溪流穿过密林的照片,水面波光粼粼,树影斑驳,那种光怪陆离的组合效果,让人联想到印象派画家笔下的光斑,充满了动态的韵律感。书中的文字(如果有的话,或者我在这里指代的是图片配文的氛围)极其克制,将表达的权力完全交给了画面本身,这种自信是非常有力量的。它成功地将一个地理名词,转化成了一个具有强烈情感指向的符号,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想要立刻启程、亲自去体验那种空旷与纯净的冲动。
评分这本摄影集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身心的洗涤。它捕捉到的不仅仅是风景的壮美,更是那种难以言喻的气韵。比如其中一组关于晨雾缭绕的山谷的照片,那种朦胧中透出的层次感,让人忍不住想深吸一口那带着松脂和湿润泥土气息的空气。光影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即便是最寻常的瀑布,在它独特的处理下也仿佛拥有了生命,水流的动态被凝固成了永恒的诗篇。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色彩的克制与大胆之间的平衡,比如对海子的那种宝石蓝的精准捕捉,既没有过度饱和的失真,又将那种高海拔湖泊独有的清澈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精心挑选的角度,避开了游客常去的主干道,带我走进了那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秘境角落,那种发现未被过度打扰之地的惊喜感,让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使用手触摸也能感受到那份厚重和用心,印制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度令人信服,完全没有廉价相册的粗糙感。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冥想,心灵被涤荡得无比干净,对未来又充满了坚定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应该是能够超越地域限制,触动人类共通情感的。这本集子做到了。它没有过度依赖那些广为人知的奇观,而是通过对光线、结构和意境的深刻理解,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精神空间。那些高饱和度的色彩,比如秋日林海的火红与金黄,被处理得既热烈又沉稳,没有丝毫的俗气,反而有一种油画般的厚重感。相比起那些只是炫技的作品,这本册子更注重“情感的留存”——它记录下的是“那一刻”天地间最纯粹的对话。有一张关于水面倒影的构图,简直是几何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水平线几乎消失,使得天地融为一体,让人产生一种失重感,仿佛自己悬浮于空灵之中。对于一个热爱旅行和摄影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双重的:它提供了极高的艺术参考,同时也为我设定了一个未竟的追寻目标。读毕,心中充满了一种宁静的满足感,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漫长而庄重的自然朝圣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