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
定价:30.00元
作者:王建红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4165548
字数:
页码:22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信用的基本理论问题,得出:信任是人类简化世界复杂性的一种基本机制;人类的大多数经济行为都可以归属于交换行为,而交换在本质上是复杂的;在人类*早的交换形式——血亲交换中既已存在简化复杂性的信任机制;当交换从血亲交换发展至礼物交换、商品交换时,信任机制一直存在,并逐渐发生转化;在商品交换中,信任*终转化为信用,信用成为商品交换复杂性简化的直接机制;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信用完成的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品信用逐渐演化出借贷信用、赊购(销)信用、信用货币等信用的多种形态;到了当代,信用形态进一步分化、演进,传统的信用形态出现了新变化,还产生了新的信用形态,比如各种金融交易和金融工具等。
目录
导论
章 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理论基础
节 基本概念:交换、信任与信用
第二节 信用起源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复杂性及其简化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信用的萌芽:非商品交换及其复杂性简化机制
节 广义交换略史
第二节 信任的起源
第三节 信任特性及信用的萌芽
第三章 信用的完成:商品交换及其复杂性简化机制
节 商品交换的复杂性
第二节 商品交换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第三节 商品信用的经济性
第四章 信用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节 信用的初形态:人类早期交换活动中的信用
第二节 信用的成熟形态:成熟商品交换中的信用
第三节 信用的发展形态:借贷、赊(预)购(销)、信用货币
第五章 对当代信用形态的再考察
节 信用形态的分化:两种基本类型
第二节 信用行为的当代演进
第三节 信用载体的当代演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王建红:男, 1978年5月生,汉族,河北曲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研究;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任教。已出版专著2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3篇,其中CSSCI检索8篇,复印资料转载1篇;主持或参研国家、教育部、河北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共17项;曾获得教育部2010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保定市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文摘
《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
一、原始的信任:动物血亲交换中的信任
在奥菲克看来,除了人类,在一些动物之中,也存在一般只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个体和伴侣之间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诸如食物分享,在生儿育女、保卫、觅食、食物运输和筑巢中的分工,以及合作捕食等行为。由于这些行为发生时具有内在的相互作用性和报酬性,符合广义交换概念的特征,所以可以称之为交换;而由于这些交换一般只发生在具有血缘和亲属关系的个体之间,所以进而可以称之为血缘和亲属间的交换(本文简称为血亲交换)。奥菲克认为,血亲交换的产生“是由普遍和相当古老的进化论机制调节的:即血缘选择和性别选择”。②将这句话阐释开来既是,在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进化机制面前,一些善于食物分享,或者善于在生儿育女、保卫、觅食、食物运输和筑巢中进行分工,或者善于合作捕食的动物便具有了进化的优势,通过将这一优势遗传给后代,具有了这种进化优势的动物便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长久生存下来,并保持了上述优势行为;人类从诞生之日起更是集中了上述全部优势行为于一身,并利用自身的思维优势,逐渐将上述各种优势行为系统化、制度化,使进化优势更加明显,从而成为了“万物之灵”。
奥菲克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这对解释血亲交换的产生机制是不够的,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对这种机制产生的外在过程的描述。而且正如人们不能将人类社会所有的对与错都简单归结为“进化之果”一样,人们也不能将人类和动物的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概简化为进化。血亲交换在一些动物和人类中的产生必然有其合理的内在机制。
进化论所能告诉人们的是,一旦某种进化优势出现,这种优势就具有了强化并保持下去的趋势。但是,某种进化优势是如何出现的问题,进化论却不能给出很好的回答。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主要是由基因突变论解答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基因突变论主要解答的是生物进化中的生物属性优势的产生机制,比如某种生理机能、机体构造的改变。但是诸如分享、分工、合作(这三种行为就是血亲交换的三种基本类型)等社会属性的优势的产生绝不是基因突变所能全部解释的。到目前为止,将分享、分工、合作等社会行为完全解释为基因控制的证据是不足的,对于哺乳动物和人类这些复杂的动物而言尤其如此。①而如果像斯密一样,将人类的交换行为归为一种“天然倾向”,②只能视为研究者将问题暂且搁置起来的一种表述策略。将人类的各种社会行为归为“天然倾向”只能算是一种回避问题的一种研究策略,而没有任何理论说服力。
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性机制中去寻找。按现有的进化论理论看,任何生物的任何社会都不是“天然”具有的。以非洲野狗为例。非洲野狗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动物,它们以合作的方式抚育幼仔和狩猎,生活完全依靠频繁的食物运输和食物分享机制。如果一只野狗急需食物则可以从该群体其他成员处获得,手段是用婴儿式的乞求或积极地做屈服状,同伴一般会分出猎物,甚至吐出刚刚吃下不久的肉。捐助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有能力的成年野狗之间频繁地变换。这种食物分享模式似乎也显示了因食物而发生的地位交换。⑧人们当然可以假定存在于当今非洲野狗身上的上述社会在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几百万年前野狗的狼种祖先身上已经存在,甚至可以假定在几千万年前的野狗的非狼种的祖先身上就已经存在。但是无论如何,按进化论的观点看,这种血亲交换的社会并不是在动物身上一直存在的。只要沿着时间之轨前推,人们总能找到某种更早的野狗的某种哺乳动物的始祖,而这种始祖在一开始并没有上述社会。
……
序言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关于经济学理论演进的深刻见解,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我们日常经济活动背后逻辑的著作。这本书的书名,"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虽然我还没有阅读具体内容,但“复杂性”和“简化性”这两个词汇的组合,让我联想到宏观经济学中关于模型构建和理论演进的辩论。我很好奇作者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联系起来,用以阐释“信用”这个如此基础却又至关重要的经济概念的起源。我猜测书中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早期社会形态下信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信用体系又如何演变和适应。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信用体系,并且解释它如何从最初的简单形式,逐渐演变成如今错综复杂的全球金融网络。这种理论层面的探索,对于理解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帮助我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更宏观、更深远的视野来审视经济现象。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理论哲学都颇感兴趣的读者,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书籍。“信用的起源”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纵深感,而“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则为这种探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框架。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在梳理信用的发展脉络,更是在探讨其背后更深层的驱动力和逻辑。或许,作者会从人类社会最初的交易行为出发,分析那些促使个体之间产生互信的根本原因,并逐步揭示这些原因如何在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演化出各种形式的信用机制。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简化性”如何在复杂系统中发挥作用,比如,如何通过建立统一的信用标准或评估体系,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揭示,在过度追求“简化”的过程中,是否也潜藏着新的“复杂性”或新的挑战。这种辩证的视角,往往能带来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触感温润,封面的字体也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著作。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它的外包装就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封面的设计,那种低调却又充满智慧的光泽,仿佛预示着书中将要揭示的关于“信用”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层奥秘。我通常会花一些时间来观察和感受一本新书的整体风格,这有助于我更好地进入作者所构建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喜欢那种纸张的质感,不至于太薄而显得廉价,也不至于太厚而笨重,恰到好处的重量让我觉得它蕴含着扎实的内容。而且,书本散发出的淡淡油墨香,更是我这类“老派”读者所钟爱的体验。总而言之,这本《信用的起源》在外观上就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要捧在手里,慢慢地去感受它带来的知识的温度。
评分读完一本好书,最有趣的部分莫过于开始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并且尝试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对照。这本书的书名“信用的起源: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让我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关于“信用”的片段。我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朋友之间的借贷,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信任,乃至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这些看似平凡的交往,其背后都离不开“信用”这个无形的力量。我好奇作者是如何从“复杂性”和“简化性”这两个角度来解读这个现象的。也许,在复杂的世界里,信用扮演着一种“简化器”的角色,帮助人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又或者,信用的起源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从极其复杂、原始的互惠行为中提炼出简化规则的过程。我正摩挲着书脊,想象着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真实的历史案例和社会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交织,往往是产生深刻洞察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基于复杂性及其简化性理论的研究”,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学术方法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通常会关注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以及他们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我猜想,本书的作者可能运用了系统论、博弈论或者社会网络分析等与“复杂性科学”相关的理论工具,来解构“信用”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同时,“简化性”的提法,也暗示着作者可能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寻找那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简化原则”。这让我联想到经济学中,模型简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复杂世界的。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两种视角之间找到平衡,既能充分展现信用的复杂性,又能提炼出其核心的简化逻辑。这种严谨的学术探究,通常能够带来对某一领域深刻而独特的见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理解“信用”的全新分析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