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疗法-疾病一扫光

养生食疗法-疾病一扫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元德 著
图书标签:
  • 养生
  • 食疗
  • 健康
  • 疾病预防
  • 中医
  • 食谱
  • 营养
  • 保健
  • 传统医学
  • 家庭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67702
商品编码:299067386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养生食疗法-疾病一扫光

定价:30.00元

作者:杨元德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38167702

字数:300000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该书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主编《针灸学题解》、《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疑难病针灸治验》、《养生之学》等多部专著,参编医学专著40余部。从事医药科普宣传40多年,曾分别获得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发表科普文章690多篇,见于《健康报》、《中国医报》、《祝您健康》、《家庭中医药》、《饮食科学》、《家庭医学》等报刊。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年届76岁,仍然坚持每周上午出诊,多年的养生食疗经历使他身体非常健康。本书就是作者养生方法的总结。本书系统介绍了祖国医学的养生方法。重点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的日常生活注意和食疗调护。内容实用,语言通俗,可操作性很强。本书适合于广大读者。愿所有的读者都青春不老,健康长寿。

目录


作者介绍


  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龙江医院针灸兼神经内科主任、首席专家、辽宁省届针灸学会理事、辽宁医学科普协会理事、《针灸临床杂志》编委。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6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多篇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主编《针灸学题解》、《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疑难病针灸治验》、《养生之学》等多部专著,参编医学专著40余部。从事医药科普宣传40多年,曾分别获得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发表科普文章690多篇,见于《健康报》、《中国医报》、《祝您健康》、《家庭中医药》、《饮食科学》、《家庭医学》等报刊。

文摘


序言



《古法中医与现代营养学交汇下的生活智慧:身心调养的系统指南》 第一章:解码人体的内在平衡:探寻中医“治未病”的精髓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领略中华传统医学中博大精深的“治未病”思想。这并非简单的疾病预防手册,而是建立在对人体生命规律深刻理解之上的生活哲学。我们将详细解析“阴阳五行”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阐述寒、热、虚、实等八纲辨证如何指导我们选择适宜的起居作息与情绪管理方式。 一、阴阳五行与四季流转的同步: 春季养肝: 剖析肝脏在春季生发中的关键作用,探讨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绿叶蔬菜的摄入)和情志疏导(如保持心情舒畅)来顺应自然节律,避免“春季易怒”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夏季养心: 深入探讨“心火”的形成机制,介绍清心安神的传统方法,如午间小憩的科学性,以及在炎热天气中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的柔和之法)来帮助心脏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长夏养脾: 重点讲解脾胃在运化水湿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详细阐述湿邪对身体的侵蚀,以及如何利用健脾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和特定的穴位按摩来增强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 秋季养肺: 聚焦于肺主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解析秋燥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介绍润燥养肺的食饮调理,如雪梨、百合等食材的功效,并讨论如何在干燥环境中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冬季养肾: 阐述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基础,强调冬季是“藏精蓄锐”的最佳时节。我们不提倡过度进补,而是倡导顺应自然规律,适度保暖,调整生活节奏,以利于来年春天的勃发。 二、经络与穴位的日常激活: 本书将选取最适合普通人日常操作的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中的关键腧穴,提供详细的图文指引。讲解这些穴位在疏通气血、缓解疲劳方面的作用,并教授如何通过简单的指压、揉按手法,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而非将其视为治疗疑难杂症的工具。 第二章:食物的“四气五味”:超越卡路里的营养观 本章内容旨在打破现代营养学对食物的片面理解,将食物提升到具有“能量属性”的层面进行认知。 一、食物的寒热温凉属性(四气): 详细分类解释:什么是大寒、寒凉、平性、温热、大热的食物。例如,姜的温性如何帮助散寒,而西瓜的寒性则适合清热。 实践应用:指导读者根据自身体质(如阳虚、阴虚)来“配对”食物,避免因盲目追求清热或温补而加重原有体质的偏颇。 二、味道与归经(五味): 甘味: 论述甘味入脾胃,重在补养和缓急,但强调“过甜易生湿”。 辛味: 讲解辛味散行,有助于发散气血,但需适度,否则易耗伤津液。 酸味: 阐述酸能收敛固涩的特性,如何利用酸味来收敛汗液或脾气,并警示过酸对肝的潜在影响。 苦味: 介绍苦味入心经,具有清热燥湿的特性,适用于暑热之季。 咸味: 讲解咸味入肾,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但需注意适量,避免盐分摄入过多对心脉的压力。 三、五谷杂粮与五果的智慧: 深入解析传统主食(如粳米、黍米、稷米)在滋养五脏中的不同侧重,以及不同季节适宜食用的水果类型,强调“不时不食”的原则。 第三章:情绪的“七情”对脏腑的影响与调摄 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影响健康的关键非物质因素。本章着重于心理与生理的互联。 怒伤肝: 分析持续的愤怒情绪如何导致肝气郁结,并提供舒缓肝气的方法,如深呼吸练习与适当的户外活动。 喜伤心: 探讨“过喜”导致的“心神不宁”,介绍静心凝神的方法,如观想练习。 思伤脾: 解释过度思虑如何困遏脾胃的运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忧悲伤肺: 论述情绪低落对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的影响,并提供通过语调的调整和诗歌熏陶来振奋心肺的思路。 恐惊伤肾: 探讨突发或长期的恐惧如何耗伤肾精,并建议通过增强毅力与规律的生活来巩固肾气。 第四章:水、火、土、气:环境因素对体质的影响 本章从宏观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身的内在状态。 一、水的调和:饮水的艺术 区分“白开水”、“药茶”与“汤饮”的差异,强调水温对脾胃的冲击。 讨论饮用量与时机,避免“饮多伤脾”或“饮少伤血”。 二、火的掌控:适度温煦的重要性 探讨现代人过度依赖空调、暖气所带来的“阴液耗损”问题。 强调身体需要适度的“阳气”来温煦脏腑,并指导如何通过衣着、热水泡脚等自然方式来补充这种热量。 三、土的固护:居住环境与安居 分析潮湿或过于干燥的环境对身体湿气和津液的影响。 强调居住环境的通风与适度光照对人体气机顺畅的重要性。 第四章:顺应时辰的养生作息:子午流注的日常化应用 本书并非要求读者严格遵守古代的计时方法,而是将《子午流注》的核心思想融入现代生活。 子时(23点-1点): 胆经当令,强调深度睡眠的重要性,以利于胆汁的代谢与次日决断力的培养。 卯时(5点-7点): 大肠经当令,顺应此时起床排泄,保持肠道畅通。 午时(11点-13点): 心经当令,提倡静心休息,以养护心阳。 本书是一部旨在指导个体认识自身体质、顺应自然规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情绪管理来实现身心和谐的实用参考书,其核心在于引导读者回归朴素、平衡的生活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类“食疗”书籍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大多是故弄玄虚,夸大其词。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的交叉研究成果,让你感觉你不是在听一个江湖郎中的“偏方”,而是在接受一场有科学依据的健康讲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一种食材功效时,都会配上详细的图解,比如某种蔬菜的横截面结构,或者某种药材的炮制过程,细节之丰富,令人赞叹。我特意去尝试了书中提到的关于改善慢性疲劳的那一套食谱,坚持了大概一个月,效果立竿见影。以前下午两三点钟就容易犯困,感觉全身乏力,现在精神头好了很多,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治病”,更在于“预防”。它教会你如何未雨绸缪,通过日常的饮食习惯,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对于那些关注生活品质,希望通过自然方式保持健康的都市人群来说,这简直是挖到宝了!我给它打五星,毫无保留的推荐!

评分

天呐,最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又翻到了那本关于健康饮食的宝典,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温暖的米黄色纸张,拿在手里就有种舒心的感觉。内容上,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营养学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简直是太实用了!比如春天容易肝火旺盛,书里就推荐了几款简单易做的清肝汤水,连我这个厨房新手都能轻松上手。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很贴心地提供了很多“懒人食谱”,那些食材常见又便宜,几分钟就能搞定一顿营养均衡的早餐。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随便填饱肚子,而是把每一餐都当成是给身体充电的机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速效药都管用。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被我安利了,他们都说自从照着书里的一些建议调整了日常饮食后,气色明显好了很多,连睡眠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随时可以翻阅的实用指南,绝对是家庭必备良药!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医药理有点兴趣,但又怕太晦涩的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读者量身定制的。它没有使用大量拗口的古籍词汇,而是用现代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解释那些复杂的药理概念。举个例子,它把脾胃比作我们身体的“化工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消化不良的严重性。更妙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民间智慧,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我读到某个食疗方子时,发现它竟然是某个古代名医的经验总结,这立刻让我对这个方子肃然起敬,执行起来也更加认真了。这本书的“疗效”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是身体上的改善,更是一种对传统养生哲学的重新亲近和理解。它让我明白了,健康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深深植根于我们每天的“吃”当中。每次翻开它,都感觉像在和一位温和睿智的长者对话,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它的“可操作性极强”。很多食谱都考虑到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我工作日通常时间紧张,但作者非常贴心地设计了一批可以在周末提前准备、工作日快速食用的“预制”食谱。比如,教你如何将某些需要长时间炖煮的食材,提前处理好分装冷冻,工作日晚上回家只需要简单加热搭配即可。这对于我们这些忙碌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没有过度强调“治大病”,而是专注于日常的“小毛病”的调理,比如失眠多梦、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常遇到的困扰。通过书中提供的循序渐进的调理方案,我发现自己对保健品的依赖度在悄悄降低,因为身体的自愈能力被真正激发出来了。这让我对“回归自然疗法”深信不疑。这是一本真正能融入生活的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工具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健康又不想把生活弄得太复杂的现代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朴素,但内页的排版却充满了巧思。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阅读习惯,总能在关键时刻插入一些“小贴士”或者“误区澄清”的方框,让人在吸收主要信息的同时,也能及时纠正自己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我之前一直盲目相信某些“超级食物”,认为多吃就一定好,结果反而造成了营养过剩。是这本书让我明白,食疗讲究的是“平衡”与“个体化”,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和目前的健康状态。书中关于不同体质(比如寒性、热性)如何选择食材的章节,写得极其细致,我对照着书中的描述,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属于哪一类型,这为我后续的饮食调整指明了方向。说真的,市面上很多健康书读完后,感觉知识点很零散,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完整,从宏观的膳食结构到微观的食材配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人读起来非常过瘾,完全没有阅读障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