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百年婚恋第四辑
定价:29.80元
售价:20.9元,便宜8.9元,折扣70
作者:张德玉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205054861
字数:116000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阳光文化电视图书终于大批量出版了。它标志着我们已经较好地实现了“阳光文化”由单一电视传播向“阳光多媒体”文化传播的跨越,而这种转变可以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国内外的人文资讯……
电视图书是图书家族中的全新品种。它取材于中国和世界的电视节目,运用文字独特的表现力对其进行新的诠释和二度创作,从而使同一主题的内容通过不同媒体表现手段而产生新的魅力。这种媒体转换的图书创新模式,正是为读者日趋明显的多元化需求应运而生的。它为读者从多角度了解世界文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这本书的书名是《百年婚恋第四辑》,我来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写下我的感受。 刚刚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有些复杂,脑海里久久回荡着书中那些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几对夫妻在漫长岁月里的婚姻图景。这不是那种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冲突的爱情故事,而是更贴近生活本质的叙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日常”的捕捉,那些琐碎的争吵、不经意的关心、以及年复一年积累下来的默契,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读着读着,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长辈,甚至是自己的生活。这种代入感极强,让人不禁反思,婚姻究竟是柴米油盐的堆砌,还是灵魂深处的相濡以沫?书中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淡淡的年代感,仿佛时间在这里被拉长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被反复咀嚼。它不提供标准答案,只是呈现现象,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对于那些渴望在平淡中寻找真谛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面镜子。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旁观者视角”。作者仿佛站在一个高处,俯瞰着这些世间百态,既不批判也不偏袒,只是冷静地记录。这种克制的叙事,反而激发出读者内心最原始的情感共鸣。举个例子,书中描写一对老夫老妻为了一个不值一提的小物件争执了半小时,争执过后,丈夫默默地把药放在了妻子床头,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我爱你”,但那份浓稠的情感几乎要溢出纸面。这种“只做不说”的表达艺术,是很多当代作品中所缺失的。我常常在想,真正的爱,是不是就隐藏在这些无需言说的默契和习惯之中?这本书像一杯陈年的酒,初尝平淡,回味悠长。它没有刻意煽情,但其内在的张力却能轻易地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在合书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地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安排,很值得玩味。它并非严格按照时间线索推进,而是通过一些关键的“物件”或者“场景”作为引子,串联起人物跨越数十年的情感轨迹。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就像我们回忆往事一样,不是一板一眼的,而是由某个瞬间触发,然后记忆的链条才被拉开。这种处理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宿命感和历史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环境时所使用的细腻笔触,无论是老式家具的纹理,还是某个特定季节的光影,都成了烘托人物心境的绝佳背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参与了一场漫长的私人展览,每一幅展品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对于那些对“时间流逝”和“记忆保存”主题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文本样本,它证明了宏大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微小的细节来承载。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仿佛是在听一位老者在壁炉边缓缓讲述家族的秘辛。但这种“韵律”并非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来自于对生活节奏的精准把握。它成功地避开了当代言情小说中常见的矫揉造作,回归到一种更本质的人性探讨。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对“沉默”的处理。很多时候,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少得可怜,但那些留白之处,却充满了对话者心中万语千言。这种“不言而喻”的文学处理,需要读者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去解读,但回报是极其丰厚的。它让我意识到,在一段漫长的关系中,真正的交流可能已经超越了语言的范畴,进入了一种纯粹的“在场”状态。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要求你投入情感,甚至要求你直面自己对婚姻的恐惧与期望。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它的价值得以凸显,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初读时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缓慢,甚至有些沉闷,但一旦适应下来,就会发现这恰恰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慢镜头”。它强迫你放慢脚步,去观察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被忽略的“情绪颗粒”。我尤其关注到作者对于不同社会背景下婚姻形态的探讨。比如书中有一对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从年轻时的理想主义到中年后的现实妥协,那种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最终的平静收场,描绘得非常真实。而另一对底层夫妻的故事,则充满了烟火气和生存的压力,他们的爱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行动而非华丽的辞藻来表达的。这种对比让整本书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坦白说,阅读过程并非总是愉悦的,有些段落的残酷和无奈,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种“不加滤镜”的呈现,才是对“百年”二字最大的尊重。它让我们看到,婚姻的伟大,往往诞生于对缺憾的接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