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0汽车销售图册
定价:128.00元
作者:《中国汽车销售图册》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8066379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1.580kg
编辑推荐
四大亮点
? 性强 汽车企业倾力打造;
? 准确性高 国际水准、专业团队、强势媒体;
? 可读性强 视角独特、直击市场焦点;
? 指导性强 深度解析发展趋势。
这是我们为汽车企业与汽车需求者量身订做的图册,因为:
——它是一个全新的、无限延伸的展示平台;
——它是汽车企业推广、销售产品的强大媒介;
——它是消费者了解汽车品牌的工具书;
——它拥有炽烈的热情与真诚服务的信念。
品牌演绎: 品牌与创始人、经典车型与经典人物
展会展台: 经典展台展示 /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展台亮相
汽车产品展台: 年度主力销售车型展示及相关参数配置、参考价格、安全测评等
4S店促销信息发布台: 各汽车品牌4S店**优惠及促销信息——发布平台。
多款新车,亮相!
内容提要
《2010中国汽车销售图册》是由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主编,联合中国消费者报、各地方车展组委会等相关单位,配套各大国际车展,专为促进汽车销售所倾力打造的全新媒介,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国际汽车展。
《2010中国汽车销售图册》将以赏心悦目之貌、丰富动人之姿为汽车企业提供的展销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可靠全面的导购信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010汽车销售图册》的另一大亮点是它对“选车建议”的巧妙融入。虽然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买A还是买B”的答案,但它通过对不同车型优缺点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描绘,巧妙地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我记得当时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首次购车族的最佳选择”,里面对比了几款经济型家轿的特点,并分析了它们的适用场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指导。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预算、用车需求,以及对品牌的偏好,在书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车。这种“潜移默化”的指导方式,比直接的推荐更让我信服。
评分这本书在“品牌解读”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车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介绍品牌的历史、技术优势,以及市场定位。比如,在介绍某些德系豪华品牌时,书中会提及它们在工程技术、安全性能方面的悠久传统;在介绍一些日系品牌时,则会强调它们在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优势。这些背景信息的补充,让我对不同品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明白,选择一个品牌,往往不仅仅是选择一款车,更是选择一种价值理念和一种生活方式。我记得当时对“驾驶乐趣”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是从阅读关于一些欧洲运动型轿车的介绍开始的。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历史感”。2010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正经历着爆发式的增长,各种新的品牌和车型层出不穷。这本书就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将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定格了下来。我看到了一些如今已经淡出市场,或者已经更新换代的车型,它们承载着一代人的汽车记忆。比如,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自主品牌车型,它们在当时的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当年的汽车产品,更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2010汽车销售图册》简直就是一本时光胶囊,把我一下子拉回了那个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年代。我记得当时对车子的了解还停留在“好看”和“贵”的层面,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一点点揭开了汽车世界的神秘面纱。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2010年各品牌车型布局的梳理。那一年,日系品牌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实惠的卡罗拉、思域,到豪华的雷克萨斯ES、IS,再到SUV领域的CR-V、RAV4,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本书详尽地列出了每一款车的关键参数,比如发动机排量、功率、扭矩,还有变速箱类型、车身尺寸、油耗等等。对于我这样一个当时还在纠结第一辆车的年轻人来说,这些信息简直是福音。我不再只是凭感觉去挑选,而是能够对照自己的实际需求,比如通勤距离、家庭成员数量、对燃油经济性的看重程度,来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2010汽车销售图册》在对“配置差异”的描述上也非常细致。在2010年,汽车配置的丰富程度远不及现在,但即便是当时,不同配置版本之间的差异也足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这本书会详细列出不同配置车型的区别,比如天窗、真皮座椅、导航系统、倒车雷达等,并分析这些配置的实用性。对于我这种对科技配置有点小追求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权衡了“性价比”和“科技感”之间的关系。我能够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最能满足我需求的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评分翻阅《2010汽车销售图册》,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琳琅满目的4S店展厅,耳边回响着销售顾问的介绍声。书中的图片质量很高,每一款车型的外观和内饰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那些充满年代感的角度和构图,它们捕捉到了每一辆车的“神韵”,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品牌的设计哲学。比如,德系车的严谨、日系车的精致、美系车的粗犷,都能从这些图片中窥见一斑。而且,书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砌配置,而是能够点出每一款车的“灵魂”。我记得当时对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车型,比如凯美瑞、雅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如此受欢迎。
评分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冰冷的数据罗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当时的“市场洞察”。我记得2010年左右,SUV市场的崛起势头可谓迅猛,各大厂商都在摩拳擦掌,推出新款车型。这本书对当时几款热门SUV,比如途观、ix35、ix55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它们各自的亮点,比如空间、通过性、配置,还提到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这让我意识到,汽车的销售不仅仅是技术和性能的比拼,更是一种市场策略和用户洞察的体现。我当时就对一个“年轻家庭SUV”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我还没结婚,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也让我开始关注汽车的“生活方式”属性,而不仅仅是代步工具。
评分总而言之,《2010汽车销售图册》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汽车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消费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对汽车有一定了解的“半个行家”。我学会了如何理性分析,如何权衡利弊,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论,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我至今仍然珍藏着这本书,时不时会翻阅一下,回味那个充满激情和变革的汽车年代,也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对一些“细分市场”的关注。在2010年,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虽然已经出现,但远未像今天这样普及。不过,这本书已经开始关注一些混合动力车型,以及一些对燃油经济性有特别要求的车型。我记得里面提到了一些早期尝试性的新能源技术,虽然当时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都存在诸多限制,但这本书的远见卓识让我为之惊叹。它不仅仅记录了当时的市场现状,更是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读者,我感受到了这种前瞻性的力量,也让我对汽车行业的变迁有了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0汽车销售图册》在描述各款车型时,并没有回避一些“痛点”。比如,对于一些当时市场口碑不算特别好的车型,它也会客观地指出其在操控性、舒适性、或者可靠性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诚意。它不是一本单纯的“广告册”,而是更像一本“汽车百科全书”,力求为读者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信息。我记得当时有一款车,它的外形设计非常吸引我,但是看完书里关于它在隔音和底盘舒适性方面的评价后,我打消了购买的念头。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理性地看待汽车,避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