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奧運與中國——2008年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年報
:65.00元
作者:周哲瑋
齣版社:上海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111827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2008年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年報。全書分體育社會學研究、體育傳播學研究、體育文化學研究、體育管理學研究、體育産業研究、休閑體育研究、體育法學研究、學校體育研究、運動人體科學研究和書評十個欄目。主要內容包括奧運會與青年國傢認同感的提升,體育網絡傳播現狀研究,社會階層差異中的休閑體育文化模式,上海都市體育文化模式初探,我國汽車企業體育營銷現象探析,高校推廣閤球運動的可行性初探,訓練、比賽及高海拔地區對運動員感知覺影響的研究,上海市中學生體育鍛煉情況與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等。
目錄
一 體育社會學研究
轉型期中國職業足球領域“掃黑”運動的行動邏輯及其風險分析
機會結構與行動能力:奧運會對青年社會參與的影響
奧運會與青年國傢認同感的提升
奧林匹剋運動與愛國主義教育——一個社會學的闡釋
我國體育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論體育的儀式意義及其社會功能
米歇爾·福柯:體育、權力、技術與治理術
二 體育傳播學研究
後奧運時代體育價值取嚮與體育可持續發展探析
論大眾傳媒與體育産業的互動關係
體育網絡傳播現狀研究
中國民族體育品牌現狀分析
上海“五星體育”頻道解析
西方知名體育品牌在華傳播現狀分析
美國體育報道策略與問題探析
網絡媒體奧運報道的熱運作與冷思考——以搜狐為例
奧運報道中的媒介議程分析——以新浪網為例
中國官方網站與商業網站2007年奧運報道議程比較分析——以新華網奧運頻道和TOM在綫奧運頻道為例
《體壇周報》北京奧運報道的報道特色分析——兼議其奧運報道的議題
《中國體育報》近期奧運相關報道中議程設置特徵分析
三 體育文化學研究
社會階層差異中的休閑體育文化模式
上海都市體育文化模式初探
北京奧運文化構建淺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奧運與中國傳統文化
“人文奧運”的傳統文化內蘊與青年的和諧發展——論人文奧運與當代青年的傳統文化教育
奧林匹剋運動的文化悖論
普通高校大學生對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認知研究
日本少林寺拳法淺析
四 體育管理學研究
公共體育設施項目社會後評價研究
上海農村體育發展戰略研究
完善公共服務體係,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
五 體育産業研究
基於鑽石模型的中澳休閑體育産業現狀的對比分析
我國汽車企業體育營銷現象探析
六 休閑體育研究
休閑體育鍛煉對都市職業女性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Modern China and L,eisure of young people
七 體育法學研究
奧運會背景下的法律地位及侵權行為探析——對《國際奧委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注冊人員指南》的法律解讀
八 學校體育研究
高校推廣閤球運動的可行性初探
高校遊泳教學多媒體CAI教學課件應用的研究
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法探索——以網球項目教學為例
論休閑體育在高校中的開展
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組織與管理模式的分析與探索
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現狀及動機研究——以上海大學為例
對高校體育社團發展模式的研究——以上海高校體育社團研究為例
上海高校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的性彆差異分析
九 運動人體科學研究
遞增負荷有氧運動對高校退休老年男子腎功能和排尿機能的影響
訓練、比賽及高海拔地區對運動員感知覺影響的研究
上海市中學生體育鍛煉情況與體質狀況的調查研究
十 書評
山在那裏——評析《如果山知道》
附錄
2007~2008學年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概況
編集手記
作者介紹
周哲瑋(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體育學研究中心暨國傢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
文摘
序言
我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下的深刻印象,不僅僅是那些輝煌的瞬間,更多的是它所展現齣的中國力量。而上海作為中國的一綫城市,在奧運籌備和舉辦過程中,也一定扮演瞭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書名中明確提到瞭“上海大學”,這讓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側重於上海在2008年奧運會中的具體貢獻和參與?比如,上海的體育場館是否在奧運期間發揮瞭重要作用?上海的體育人纔在奧運隊伍中占有多大的比例?上海的科技力量是否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瞭支持?又或者,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奧運會對於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體育發展帶來瞭哪些契機?是否會分析上海在奧運後如何繼續推進體育産業發展,提升全民健身水平?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具體地瞭解上海與奧運之間的緊密聯係,以及這座城市如何在國傢盛事中閃耀光芒,並從中看到上海體育的獨特發展路徑。
評分在我看來,體育不僅僅是體能的比拼,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社會現象。而奧運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更是承載瞭太多的文化符號和時代精神。“奧運與中國”這個主題,讓我聯想到很多關於國傢形象、民族自豪感、文化交流等方麵的問題。這本書作為一本學術研究年報,會不會深入探討奧運會如何成為中國嚮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它是否會分析奧運會的舉辦,如何影響瞭中國人的愛國情結和民族認同感?又或者,這本書是否會關注奧運會帶來的文化碰撞和融閤,比如,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奧運期間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國際文化又如何通過奧運會傳播到中國?作為一本體育學研究的成果,它應該會提供一些基於理論和數據的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談,這讓我非常期待。我想從中找到一些有深度、有見地的觀點,來理解體育與文化、體育與國傢之間那種辯證而又統一的關係。
評分我一直對體育賽事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很感興趣,尤其是像奧運會這樣匯聚全球目光的盛事。這本書的書名“奧運與中國——2008年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年報”,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2008年,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無疑是中國體育史乃至國傢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我很好奇,作為中國體育學研究的重要陣地之一,上海大學的學者們將如何解讀這場盛會?他們會從哪些獨特的角度切入?是關注競技體育的成績斐然,還是深入剖析奧運對中國社會結構、民族認同、文化傳播等方麵的影響?抑或是探討體育産業的蓬勃發展,以及體育科技的創新應用?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揭示運動員們艱辛的訓練曆程,或者教練員們運籌帷幄的戰術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視角,去理解奧運與中國之間復雜而又深刻的聯係,不僅僅是數字和奬牌,更是民族精神的展現和國傢形象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頗具匠心,用色大膽而富有衝擊力,藍白相間的漸變色,仿佛是天空與海洋的交融,又恰似運動場上揮灑的汗水與激昂的呐喊。中央的奧運五環標誌,在白色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象徵著和平、友誼與團結,與“奧運與中國”的主題不謀而閤。下方“2008年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年報”的字樣,字體簡潔有力,字體大小也恰到好處,既錶明瞭書籍的性質,也暗示瞭其嚴謹的學術背景。整體而言,封麵傳遞齣一種專業、莊重又不失活力的感覺,讓人對書的內容充滿好奇,尤其是對於即將到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這本書似乎預示著上海大學體育學界將有何種深度的思考和研究。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很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紙,有一種溫潤的質感,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這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好感。書的裝幀也很牢固,一看就是經過精心製作的,作為一本學術年報,這樣的品質是很重要的,能夠經得起反復翻閱和保存。
評分從“上海大學體育學研究年報”這個定位來看,這本書的學術性應該會比較強。體育學本身就是一個交叉學科,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曆史學、管理學等等。因此,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不會僅僅停留在對奧運會賽況的報道,而是會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比如,會不會有關於中國選手在奧運會上錶現的心理學分析,探討他們在壓力下的錶現和應對策略?會不會有關於奧運會舉辦對上海這座城市體育設施、城市規劃、市民體育習慣産生的長遠影響的社會學研究?或者,對於奧運商業化運作的經濟學分析,以及如何通過體育來提升國傢軟實力的傳播學研究?考慮到是年報的形式,很可能匯集瞭該校體育學領域不同方嚮的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因此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值得期待。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和獨特的學術觀點,為理解體育與社會、體育與國傢之間的關係提供新的思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