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敦煌學與古代西部文化
:38.00元
作者:齊陳駿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8151757
字數:780000
頁碼:50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叢書介紹:23世紀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獻流散而興起的“敦煌學”,成為“世界學術之新潮流”。浙江的羅振玉與王國維“導夫先路”,幾代浙江學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奮隨其後,薪火相傳,從趙萬裏、薑亮夫、夏鼐、張其昀、常書鴻等前輩大傢,到王仲犖、潘絜茲、蔣禮鴻、王伯敏、常沙娜、樊錦詩、郭在貽、項楚、黃時鑒、施萍婷、齊陳駿、黃永武、硃雷等專傢,再到徐文堪、柴劍虹、盧嚮前、吳麗娛、張湧泉、王勇、黃徵、劉進寶、趙豐、王惠民、許建平以及馮培紅、餘欣、竇懷永等一批更年輕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學術追求,也有各自0vvvvvvvvvvvv0vvv@vvv0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量的學術精品,為弘揚中華文化做齣我們應有的貢獻,也嚮世界展示瞭浙江大學高質量的人文學術水平。(2)全麵展示瞭我國敦煌學、絲路研究的國際實力。我國的敦煌學研究曾落後於世界,甚至還齣現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的傳言。浙江大學的“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國傢重點學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漢語史研究中心也是以敦煌學為特色或重點;“中西文化交流(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史學科的重要方嚮,也是浙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經過我國學者的努力,敦煌學研究的某些方麵走在瞭世界前列,並有國際公認的學術成果。從“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方麵的成果也可看齣,浙江學人的一些論著早就得到瞭國際學界的認可,代錶瞭國際學術界的先進水平。(3)為國傢戰略“一路一帶”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2013年9月,提齣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這一戰略構想規模宏大,高瞻遠矚,賦予瞭古老的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加大研究、傳播絲綢之路、敦煌文化的力度是其中的應有之義,書係從文史研究和文明傳承的角度,展示韆百年來中國與中亞、西亞、印度乃至歐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百年敦煌研究成果和重要考古發現,圍繞多文明交流互鑒主題,解讀敦煌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弘揚瞭中華傳統文化,突齣中華文明在人類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地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瞭曆史文化支撐。
內容提要
甘肅是古絲路的必經通道,又是敦煌學的故鄉,作者是位從事曆史教學的老師,因此,所寫的文章大多是甘肅古代史中有關絲路、敦煌學基礎知識和與之相關的課題的研究。這個集子主要收集瞭以下一些內容的文章:一、漢唐時期甘肅、西域在古絲路中的地位與作用;二、甘肅的河西走廊是古絲路東段重要的通道,也是中西文化、貿易交流的集散地,作者對走廊的曆史發展及其深遠的影響進行瞭比較係統的梳理與研究;三、對敦煌的曆史沿革、人口增長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作瞭係統的闡述;四、對敦煌遺書中涉及的一些曆史課題進行瞭初步的研究,如唐代西北屯田問題、唐代職田問題、遺書中有關法律文化問題、遺書中有關遺産繼承問題等等;五、對學術界討論的一些問題提齣瞭自己的見解,如唐代西北屯田的多種形式、對古絲路貿易的估價等等。
目錄
作者介紹
齊陳駿,1936年生,浙江天颱人。蘭州大學教授,蘭州大學敦煌學學科的創始人、蘭州大學敦煌所前所長、蘭州大學曆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敦煌學輯刊》創始人、主編。曾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秘書長、甘肅敦煌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河西史研究》、《枳室史稿》、《西北通史》(第二捲)、《隴上學人文存——齊陳駿捲》、《五涼史略》(閤著)等。
文摘
序言
對於我這個長期關注古代中亞地區曆史文化的愛好者來說,能夠擁有一本如此係統而深入探討敦煌與古代西部文化的著作,實屬幸事。齊陳駿先生在這本書中所展現齣的研究功力,令人欽佩。它不僅僅是對敦煌遺跡的簡單介紹,更是對敦煌作為古代絲綢之路重鎮,其在整個西部文化體係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的深刻剖析。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佛教在傳入中國過程中,如何在西部地區落地生根並與本土文化融閤的論述。同時,對那些散落在各個遺址中的珍貴文獻的解讀,相信也能為我們提供更多關於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麵的寶貴信息。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理解古代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以及西部地區的獨特文化麵貌,提供瞭重要的學術支撐和深入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必須深入其曆史的根源,探尋其文明的脈絡。敦煌,作為連接中國與西域乃至中亞地區的關鍵節點,其文化意義不言而喻。這本書《敦煌學與古代西部文化》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來審視這段曆史。作者齊陳駿先生顯然經過瞭大量的史料考證和實地考察,纔得以將如此豐富的內容呈現齣來。從我對目錄的初步瞭解來看,書中對敦煌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民俗風情等方麵的探討都相當全麵。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不同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以及由此産生的獨特藝術風格和思想體係的論述。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努力,它幫助我們重拾那些被遺忘的輝煌,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古代西部文化對於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貢獻。
評分在無垠的絲綢之路上,敦煌,這座曾經繁華的都會,至今仍以其璀璨的文化遺珠吸引著無數探尋的目光。我一直對古代西部地區的曆史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迷戀那段連接東西方文明的輝煌篇章。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這本書時,一種強烈的預感油然而生,這或許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關於那片古老土地的深度解讀。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古樸的字體和寫意的敦煌壁畫元素,瞬間將人帶入那個遙遠的時代。翻開扉頁,作者齊陳駿的名字,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學術的權威性。盡管我尚未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目錄的瀏覽,就足以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那些關於敦煌的地理環境、社會經濟、宗教信仰、藝術成就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章節標題,無不觸及到我對那個時代最核心的疑問。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撥開曆史的迷霧,為我們呈現一個立體而鮮活的古代西部文化圖景。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觸摸那些消逝在歲月長河中的文明碎片,感受那份曾經的輝煌與活力。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學術著作。我一直認為,對於像敦煌這樣承載著厚重曆史文化意義的地域,想要深入理解,絕不能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敘事,而需要一種更加精細、更加體係化的梳理。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齊陳駿先生顯然對敦煌及其所處的古代西部地區有著極其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從書的篇章結構來看,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史料,而是圍繞著“敦煌學”這一核心概念,係統性地構建起一個關於古代西部文化的知識框架。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文化交流方麵所展現齣的廣度和深度,絲綢之路不僅僅是貿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熔爐,而敦煌正是這個熔爐中最耀眼的一個點。書中對各種史料的解讀,以及對齣土文物、藝術作品的分析,想必會為我們揭示齣那個時代多元文化融閤的生動景象。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更是一次關於文明碰撞與演進的深度對話。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我並非曆史學專業齣身,但對那些關於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和魅力總是難以抗拒。這本書以一種相對易於理解但又不失學術嚴謹的方式,為我描繪瞭古代西部地區,特彆是敦煌,那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作者齊陳駿先生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將那些沉睡韆年的故事娓娓道來。我仿佛能看到駝鈴聲聲,商隊絡繹不絕,各種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在這裏交匯,創造齣令人驚嘆的文化奇跡。書中所涉及的佛教藝術、文獻資料、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客觀呈現,更是一種對古代先民智慧與創造力的贊頌。我相信,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從這本書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