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扬中作为一个岛园城市,有人居住只有千年,但由于其岛园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特殊性,民风民俗也有着独特的魅力。梳理婚姻传统习俗中的积极部分,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纠正现代婚俗中的一些乱象,引导农村婚礼向文明婚礼、简约婚礼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刘俊,李跃林主编的《扬中婚俗》就是一本引导旧婚俗向新婚俗过渡的媒介。全书分四部分:靠前部分,婚俗议程;第二部分,婚俗故事;第三部分,婚俗歌谣;第四部分,婚俗研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美学”层面的挖掘。它不只是一本讲“规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风雅”的指南。书中对传统婚礼中的服饰、器物、乃至搭建的场景布置,都有着极其精细的描摹。那些用料考究的凤冠霞帔,那些精心雕琢的喜床,那些寓意吉祥的刺绣纹样,无不体现出古人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花轿”的设计,从轿帘的颜色到轿顶的装饰,无一不寄托着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那种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智慧,在今天的快节奏生活中已不多见了。阅读时,我常常忍不住停下来,想象着当时的匠人如何一针一线地完成那些精美的工艺品,那种对手工和匠心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本书可以说是将视觉、触觉乃至嗅觉(通过对香料和酒气的描述)都调动了起来,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沉浸式阅读体验,远超我原本对“婚俗”题材的想象。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的书,简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画卷,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了一场场充满仪式感的婚礼。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从新娘的嫁妆准备到迎亲队伍的浩浩荡荡,每一个细节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于那些早已失传的古老礼仪,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考据和民间访谈,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重现,让人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读到关于“合卺酒”和“却扇礼”的部分时,我甚至能想象出当时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庄重。书中不仅记录了仪式本身,还穿插了许多与婚俗相关的民间故事和谚语,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文关怀。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地域习俗差异的梳理,比如南方与北方的嫁娶差异,这使得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绝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宝典。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婚姻”二字的重量与美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两种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那一定是“沉浸”。作者的文字功力极高,他似乎拥有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画面的魔力。书中关于“闹洞房”这一环节的描述尤其精彩,它不仅仅是描写了那些嬉笑打闹的场面,更深入剖析了这种集体狂欢在维护社区关系、缓解新人压力中的社会功能。不同村落对“闹”的尺度把握不同,折射出地域文化的保守与开放程度。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邀请的隐形客人,坐在角落里,观察着每一个细节,倾听着每一个笑声和低语。这本书的篇幅很可观,内容扎实,但由于叙事流畅且富含故事性,完全没有阅读疲劳感,反而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文化理解的大门,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社会历史、民俗文化乃至人情世故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知识与情感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记录“过去是怎样的”,更在于引发我们对“当下是什么”的思考。作者在行文的间隙,不时地穿插一些现代观念的对比和反思,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张力。比如,当描述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苛刻要求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宗法制度下进行分析,这种客观而深沉的探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礼”与“情”之间张力的探讨——在层层叠叠的礼法束缚下,真实的爱情与情感是如何寻求表达和安放的?书中引用了一些文人墨客描述自己婚礼的信件或日记片段,那些含蓄却真挚的表白,比起现代直白的示爱,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悸动感。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是否也遗失了传统中某些珍贵的情感联结与社会责任感。
评分坦白说,初次拿起这本书时,我有些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满晦涩难懂的术语,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自然,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娓娓道来那些陈年旧事。作者似乎对人性的洞察非常敏锐,他没有停留在表面描述那些繁复的礼节,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仪式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和伦理观念。比如,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代的婚姻观的剖析,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佐证,使读者能理解在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婚姻是如何被社会结构所塑造的。读到关于婚后“敬茶”和“改口称谓”的章节,我深刻体会到传统社会对于家庭伦理秩序的重视程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从订婚的“议亲”到婚后的“回门”,脉络清晰,逻辑严密,即便是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非常适合作为了解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