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致我的爱人:60封为爱而写下的不朽书信
定价:22.00元
作者:王艳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800057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虽然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虽然人类已经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BBS取代了手写书信,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一封情书的力量。人,说到底,是文明的情感动物,而文明和情感表达的*完美形式之一,就是情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中收集的60封情书,比传记和回忆录更有力地展现了西方作家、诗人、艺术家、政治家、建筑师、军事将领等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使我们于消逝的历史瞬间瞥见了他们充满激情的爱情表达,以及这些文字后面浮现出的鲜活的人物关系和纷纭的情感纠葛,仿佛他们的情爱场景正历历在目地展开……
目录
一、温柔的爱
霍拉肖·纳尔逊——爱玛·汉弥尔顿
乔治·卡斯特——伊丽莎白·卡斯特
莫扎特——康斯坦莎·莫扎特
伊丽莎白·勃朗宁——乔治·巴莱特
米开朗基罗——维多利亚·克罗娜
哈里·杜鲁门——伊丽莎白·贝丝·华莱士
乔治·布什——芭芭拉·皮尔斯
纪伯伦——玛丽·哈斯克尔
本杰明·富兰克林——布瑞伦夫人
约翰·济慈——范妮·布劳恩
纳撒尼尔·霍桑——索菲娅·霍桑
奥利弗·克伦威尔——伊丽莎白·克伦威尔
玛丽·华兹华斯——威廉·华兹华斯
二、为你痴狂
杰克·伦敦——安娜·斯坦斯基
海明威——玛丽·威尔什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
马克·夏加尔——贝拉
维塔·韦斯特——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维塔·韦斯特
缪塞——乔治·桑
杰克·凯鲁亚克——塞巴斯蒂安·桑帕斯
艾尔弗雷德·德雷福斯——露丝·德雷福斯
玛乔莉·福萨——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
爱洛伊丝——阿比拉德
拜伦——卡罗琳·兰姆夫人
詹姆斯·乔伊斯——诺拉·巴娜克勒
维克多·雨果——阿黛尔·富歇
罗伯特·舒曼——克拉拉·维克
文森特·梵高——凯
伍德罗·威尔逊——伊迪丝·布琳·高尔特
三、激情散文
四、痛苦的分离
五、火与冰
六、禁爱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的情感认知产生了微妙的冲击。我过去可能更偏向于将爱情理解为一种瞬间的激情爆发,但这些信件让我意识到,更持久、更深刻的爱,其实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选择和维护。信件中的作者们,面对生活中的琐碎、误解甚至分离,依然选择用文字来重建和巩固彼此的联系。这种“重建”的过程,比单纯的热恋期浪漫多了,它包含了大量的理解、耐心和自我牺牲。我特别欣赏其中几封信件中,对“陪伴”一词的重新定义——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在场,更是精神上对彼此选择的持续肯定。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感情瓶颈或想要提升亲密关系质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古老却又无比有效的方法论:那就是真诚且持久的沟通。它不是一本“如何追到爱人”的指南,而是一本“如何维系爱”的教科书,只是它没有用教科书的方式呈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深深的承诺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洪流之中。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真正触动内心深处,描绘爱情最纯粹形态的作品,而这本似乎捕捉到了那种“不朽”的精髓。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份份精心保存的琥珀,将特定瞬间、特定心绪凝固下来,让后世的我们得以窥见。我尤其好奇的是,这些信件是如何跨越时间的考验,保持其感染力的?是措辞的精妙,还是情感的真挚达到了某种普世的共鸣?毕竟,爱情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变迁,但核心的渴望与失落似乎是不变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告白与未曾说出口的深情。它应该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对爱最原始的定义和向往。光是想象这些信件的作者与收件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就已经足够引人入胜了。
评分从装帧设计上看,这本书的质感让人联想到老式的信纸和泛黄的边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克制,没有过多的装饰,让焦点完全集中在书信的内容上。这使得阅读体验成为一种近乎仪式性的行为,仿佛自己真的在拆阅一份被时间尘封的私人信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信件中展现出的“脆弱性”。现代人倾向于将自己的感情包装得非常坚固和理性,但这些信件却毫无保留地暴露了写信人当时的恐惧、不确定和极度的依赖。这种近乎赤裸的真诚,在当下快节奏的交流中是极其罕见的。它教会我们,真正的亲密关系,是敢于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最不设防的一面。这本书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慢下来,去感受”的契机,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深度,远超社交媒体上的点赞和评论。
评分对我而言,购买这本书是一个对“永恒”概念的探索。在如今一切都追求即时反馈和快速迭代的时代,“不朽”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形容词。但当阅读这些跨越年代的文字时,我开始相信,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确实具有超越时间的力量。这些书信的作者们,或许早已化为尘土,但他们倾注于笔端的爱意,却通过新世界出版社的努力得以重生,并继续感染着像我一样的陌生人。这让我思考,我自己的生命中,有哪些瞬间值得被如此郑重地记录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别人的故事,它更像是一个邀请函,邀请读者反思自己在爱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留下的印记。它成功地将阅读行为从一种被动的接受,转化成了一种主动的自我对话,让人读完后,不仅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其细腻的叙事纹理,它不像小说那样铺陈宏大的情节,而是通过微小的、私密的片段,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那些信件的笔触,有的遒劲有力,有的则带着颤抖的温柔,这种文字上的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将某些描述与自己生命中经历过的某些微妙时刻进行对照,那些关于思念的描绘,尤其到位——那种夜晚降临时,突然涌上心头的、无法抑制的对另一个人的渴求,被文字精准地捕捉。发行这本书的出版社,选择的角度非常刁钻,他们没有去挖掘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而是聚焦于日常的、持续的“爱着”的状态。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没有阅读负担,却又在不经意间,让你红了眼眶。它证明了,最伟大的情书,往往不是写给“完美”的爱人,而是写给那个“唯一”的、独一无二的灵魂伴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