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
定价:32.0元
作者:(日)阪口朱未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317335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像慈禧太后一样,74岁无斑点、无皱纹、无白发、不。
● 秘不外宣的77个宫廷美食公开!
● 只需运用五大食材:山药、核桃、黑芝麻、鸡翅、白萝卜。跟黑斑、皱纹、白发说拜拜!
● 慈禧太后4大美肌守则::不吃冰冷食物;以花茶放松身心;注意肠胃保健;多吃含胶原蛋白的肉类。
内容提要
慈禧太后作为一个执政四十多年的掌权者,在历史上争议很多。同样作为女性,她的美容养颜话题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据说,慈禧太后一生热衷于美容,70多岁肌肤仍然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乌黑的长发中看不到一丝白发。为了能够容颜永驻,她曾命令御膳房制作种类繁多的抗衰老药膳。
作者为了将慈禧太后美容方面的经验和智慧运用于当代美食,曾长期在北京进行潜心研究,根据清廷的美容美食宴,再现当年慈禧太后的美容膳食,利用山药、核桃、黑芝麻、鸡翅、白萝卜这五种常用食材,制作出77道简单的抗衰老美食,让女性吃出健康,吃出美丽,更加自信和优雅。
目录
作者介绍
阪口朱未,药膳料理家,株式会社kanpokitchen的代表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日本分校讲师。是日本中药研究的先驱。1991年曾到北京留学,成为日本首位以主修药膳学公费出国留学的人士。于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留学时,致力于探讨清代的宫廷药膳配方。此外也发表了日常饮食知识与药膳食谱。著有《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温热身体、提高受孕几率的助孕药膳》等书籍。
文摘
我们可以和慈禧太后学到什么?
辛勤工作后,借由美容获得活力。
历史上的头号恶女正是慈禧太后!?
如果对世界各地发出一份问卷,问题是:“提到历史上的‘恶女’,您会联想到谁?”那么,慈禧太后想必会列入排行榜的前几名。
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当中,从配方中可以窥知慈禧太后的饮食生活与身体状况。
年纪轻轻就取代亡夫执掌政权,极尽之道,带领清朝走向灭亡的女性;残虐、嫉妒心强、权力欲望强……这些都是慈禧太后留给世人的印象。
花卉、宝石、芳疗……女性的理想休闲时光
的确,她的生活过得相当精彩。餐桌上摆满中国各地的知名美食,而这一道道的珍馐上,还以玫瑰花、茉莉花、莲花、丹桂等花瓣缀饰出缤纷色彩。另外,她也很喜欢宝石,在宝石房里,从地板到天花板都装饰了琳琅满目的各式宝石。根据记载,她甚至穿戴过3500颗珍珠制成的披肩。
她对于美容的热衷程度非比寻常,入浴时会使用野玫瑰香皂,在全身涂上金银花(别名忍冬)的化妆水,服用具有美白效果的珍珠粉,并且使用所谓的“美颜滚轮”来按摩面部。
她的好奇心非常旺盛,命令曾在法国留学的女官穿着西式的晚宴服装。对于新奇事物的接受度也相当高,曾经搭乘名为“火车”的铁路机关车,而且还留下了穿着观音菩萨的服装拍摄的相片。
这样的慈禧太后,从40多岁起,也开始出现更年期的症状,为失眠与消化不良等症状所苦。
看到这里,您是否觉得慈禧太后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呢?和男人一起工作,累积不少压力,所以更需要有充分放松身心的时光,作为给自己的“奖励”。慈禧太后因为有了这样的念头,同时以药膳料理调养身体,才能在当时人们平均寿命只有45岁的时代里,维持青春健康,直到74岁为止。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当然更不能松懈。即使是充满压力的现代人,若能像慈禧太后般注重养生,必定可以永葆青春美丽,不受老年症的威胁。
女性身体以7年为周期产生变化35岁为转折点
需及早开始养生
女性每隔7年为关键点,荷尔蒙在此时产生变化
您是否听说过,女性的身体会以“7的倍数”产生变化?
在《黄帝内经》这本中国古老的中医医学书中,早已记载关于人类的老化现象,并且指出女性的身体每隔7年进入转变期(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一到转变期,身体状况与精神的平衡将产生极大变化。
关于避免人体衰退的抗老化问题,中医有其独特且带点哲学性的思考观点,那就是人体内有着一股构成生命力来源的“生命之火”。这把火的力量,掌控着人类的成长与老化等变化,以及现在所谓女性荷尔蒙的机能。
女性14岁开始来月经,28岁时“生命之火”的力量达到,35岁开始衰退,到了49岁绝经。右图即为该周期的变化图。
减缓老化速度,这就是药膳的奥秘
女性身体从28岁起开始慢慢地老化,过了35岁之后,老化速度急转直下,形成陡峭的下坡线条。
中医学认为“生命之火”的力量变弱 = 逐渐老化,为了保持身体年轻与精神健康,如同对火源加入木柴让火势变大一样,可以摄取产生“生命之火”这种能量来源的食材,来加以补充,这也正是药膳的抗老化秘诀。药膳属于借由食物来补充体力的养生方式,可以让图中急剧下降的坡度变得平缓,使身体维持年轻。
推荐预防老化的药膳饮食
能够强化“生命之火”力量的药膳,包括具有黏性的食品、黑色与红色的食品、坚果类和肉类等富含胶质的食品、蚵仔等海鲜类食品,请每天分别少量摄取各种不同的食材,并且养成习惯。五大食材(参阅第16页)的项目中曾经介绍过的山药、核桃、黑芝麻、鸡翅、白萝卜,都是能够直接对“生命之火”发挥效用的食材。
过了35岁之后,消化液的分泌开始减少,容易感到胃部闷胀,因此需避免暴饮暴食,至于习惯吃到饱的人,为了保护你的肠胃,记得吃到“八分饱”即可。
序言
《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这个书名,一听就让人觉得充满了贵族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宫廷饮食,抱有极大的好奇。想象一下,在那个讲究礼仪和规矩的时代,皇帝和后妃们的餐桌上会出现怎样的珍馐美味,这些食物又是否真的蕴含着养生抗衰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是不是慈禧太后依靠着一套独特的饮食方案,才得以在后宫争斗和漫长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她的风采?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列举一些食材,而是能深入地探讨这些食材的营养价值,以及它们与中医养生理论的结合。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慈禧太后是如何根据时令变化来调整饮食的?她是否会饮用特定的养生茶饮,或是食用某种具有神奇功效的炖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传奇女性的日常养生智慧。
评分当我看到《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这个书名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了许多关于历史的画面。我一直对古代皇室的生活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像慈禧太后这样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她的养生之道更是引人遐想。这本书的名称直接点出了“抗衰老”,这无疑是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关注的焦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食谱介绍,而是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古代养生智慧。例如,书中是否会解释为何某些食材被认为具有抗衰老功效?它们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够将历史背景、食材特性以及养生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可信的慈禧太后养生图景。这本书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去了解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如何通过饮食来对抗岁月痕迹的,她的经验是否能为现代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评分最近偶然看到了《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这本书,书名确实引人注目,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个时代皇室的奢华与精致。我一直对古代宫廷的养生之道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涉及到女性的美容秘方,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被现代人遗忘的智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似乎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窥探那位曾经掌握着大清命脉的女性,是如何在岁月的流逝中寻求留住青春的秘诀。我很好奇,书中所提及的“食谱”是否仅仅是简单的食材堆砌,还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养生理念和食材搭配的讲究。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慈禧太后在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下的食补方案?她是否会借鉴当时流行的中医理论,将药食同源的观念融入日常饮食?更进一步,我期待书中能对这些食谱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所解析,哪怕是基于古代的认知,也能让我们一窥古人对于“抗衰老”的理解和实践。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是一份关于历史、关于养生、关于女性魅力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就吸引了我——《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的好奇者,特别是像慈禧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我一直对她的生活细节,尤其是关于养生美容的秘诀非常感兴趣。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的科技和化妆品,一位权倾朝野的太后是如何保持青春的呢?这本书光是书名就点燃了我内心的探索欲。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挖掘慈禧太后的饮食习惯,分析那些被记录下来的菜肴和食材,是否真的蕴含着古人对延缓衰老的智慧。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食谱,更希望能有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比如当时宫廷的饮食文化,食材的来源,以及这些食物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扮演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穿越时空的向导,带我走进慈禧太后的御膳房,了解她作为女性,在权力和岁月面前,所做的那些关于美丽和健康的努力。它不仅仅是关于食物,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饮食哲学,一个女性追求永恒美丽的缩影。
评分阅读《慈禧太后的抗衰老食谱》的封面,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紫禁城的红墙绿瓦,慈禧太后坐在华丽的殿堂中,品尝着精心准备的佳肴。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神秘感。我对历史中的女性角色总是格外关注,而慈禧太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令人好奇的一位。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首先是它能否真正地将那些历史传说中的“灵丹妙药”或者说那些被认为能够延缓衰老的食物,以一种清晰、可行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好奇的不仅是食材本身,更是这些食材的烹饪方式,以及在当时条件下,是如何被用来达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效果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宫廷秘史,揭示出慈禧太后不为人知的养生之道?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那个没有现代高科技的年代,古人是如何通过饮食来对抗自然的衰老进程,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我们当今的生活又有哪些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