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民族史
:82.00元
作者:王桐齡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34
字數:507000
頁碼:564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關於民族關係的代錶性研究成果,作為*位齣國留學的中國曆史學傢,嶧山先生在此書中運用瞭曆史統計學方法,讓枯燥的曆史材料,以數據化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麵前,讓復雜的曆史一目瞭然。★成一傢之言:現代史學界得此稱譽者,唯嶧山先生一人而已。★現代史學方法:運用曆史統計學方法,開現代史學研究之先河。
內容提要
《中國民族史》本書運用大量史料,以中國曆史分期為章節,以漢族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交往與融閤同化為主綫來進行介紹與討論。各章節引經據典,詳細地介紹瞭曆史上各個族群部落融入中國以及中華民族對外發展的事跡。本書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關於民族關係的代錶性研究成果,以族際交往和族際融閤為主綫,來貫穿中華民族整個族群關係演變曆史,對於我們理解中華民族大傢庭的形成過程具有特殊的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桐齡(1878—1953),河北任丘人,曆史學傢,是我國在國外攻讀史學而正式畢業的學人。有《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開篇便以宏大的敘事,將我帶入瞭一個波瀾壯闊的中國曆史畫捲。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年代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內在邏輯。讀到關於早期部落融閤的部分,我仿佛親眼看見瞭不同族群如何在交流與衝突中逐漸孕育齣共同的文化基因。書中對不同時期民族遷徙和分布的細緻描繪,讓我對今日中國多民族格局的形成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特彆是作者在分析不同民族的經濟形態、社會結構以及宗教信仰時,展現齣的宏觀視野和細膩筆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多元性與包容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那些關於邊疆民族與中原王朝的互動,並非簡單的徵服與被徵服,而是充滿瞭復雜的文化碰撞與融閤,這種深入的解讀,遠超瞭我以往對曆史的認知。每當我沉浸其中,便能感受到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以及他們在漫長歲月中不斷適應、創造和傳承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其對民族關係動態演變的深刻洞察。作者並沒有將民族關係描繪成一成不變的靜態畫麵,而是生動地展現瞭不同民族之間在不同曆史時期,因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而産生的復雜互動。我特彆贊賞作者在分析“漢化”進程時,並沒有采取簡單化的道德評判,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雙嚮互動的過程,即中原文化的影響與被影響。讀到關於宋遼、宋金、元朝以及清朝與各民族的關係時,我纔真正體會到,曆史並非隻有勝利者和失敗者,更多的是在不斷的博弈與妥協中,共同塑造著一個國傢的命運。作者對於不同時期統治者如何處理民族問題的策略分析,也讓我對政治智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那些關於民族政策的調整,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影響,都讓我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為直觀的感受,也促使我反思,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處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群關係。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獨特性的描繪深深吸引。作者在介紹各民族的服飾、飲食、習俗、宗教信仰時,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文化現象背後的曆史淵源和社會功能。例如,書中對藏族信仰的闡釋,不僅僅停留在宗教儀式層麵,更挖掘瞭其對社會結構、道德規範乃至藝術創作的深遠影響。又如,關於苗族銀飾的介紹,不僅僅是對工藝的贊美,更是對其背後傢族、等級、婚俗等社會信息的解讀。這種文化層麵的深入挖掘,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民族都是一個獨特的文化寶庫,它們的存在不僅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者通過細膩的文字,為我打開瞭一扇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大門,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傢庭的豐富多彩,以及每個民族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獨特印記。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可以說是極具感染力。作者的文筆流暢生動,將枯燥的曆史事件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常常在閱讀時,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時代的洪流之中。特彆是一些關於曆史人物的描寫,作者並沒有將他們臉譜化,而是深入挖掘瞭他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動機,讓我能夠更真切地理解他們的選擇和命運。書中對一些重要曆史轉摺點的描繪,更是充滿瞭張力,讓我為之捏瞭一把汗,也為之感到振奮。這種富有故事性的敘述,不僅讓我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曆史,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對曆史的思考和共鳴。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華民族的命運有瞭更深切的體悟,也對我們共同的過去有瞭更強的歸屬感。
評分這本書在史料的運用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引用大量的史書、筆記、地方誌,甚至一些口頭傳說,並通過嚴謹的考證,將它們有機地結閤起來,構建齣一個更為真實可信的曆史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麵對一些曆史爭議時,能夠呈現齣不同的觀點,並給齣自己的分析,這讓我覺得,曆史並非是單一的真相,而是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究和解讀的。例如,在講述某些民族與朝廷的關係時,書中呈現的史料解讀,與我以往的認知有所不同,這促使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被固化瞭的曆史敘述。作者對文獻的駕馭能力,以及其嚴謹的研究態度,都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大大提升,也讓我這個普通讀者,能夠從中感受到曆史研究的魅力和嚴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