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中國誕生禮儀
定價:66.00元
作者:邢莉,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062839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40kg
編輯推薦
中國人非常熱愛生命,重視生命。當一個嬰兒迎著初生的朝陽誕生後,整個傢族為瞭養育嬰兒從而形成瞭一整套有關撫育嬰兒的禮儀。這些禮儀中有相當一部分有其存在的閤理性,很值得我們藉鑒。
內容提要
中國各民族的誕生禮儀與社會組織、信仰、生産和生活經驗等多方麵的民俗文化相互交織,纍積著勞動人民的生産智慧、生活經驗、醫藥知識、民間信仰等,摺射齣傢族、宗族和民間組織的活動,因此誕生禮儀的價值不僅錶現在其自身的層麵,而且還對民俗文化的整體具有的價值。它包蘊著勞動人民的智慧,集中瞭勞動人民的創造,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的真實紀錄。呼喚生命、重視生命、珍惜生命是中國人生禮儀的主題,它集中體現瞭廣大勞動人民的生命哲學。這是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財富。
目錄
章 生育觀的漸變
節 萬物生人
天公地母
水生人與石生人
植物生人與動物生人
第二節 感生神話
第三節 男女生人
第二章 求子
節 眾多的送子神靈
觀音送子
碧霞元君送子
天仙送子
西王母與送子
眾多的生育神
張仙送子
第二節 拴娃娃和抱娃娃
供奉龍牌
套娃娃
拴娃娃
抓髻娃娃
第三節 多樣的求子方式
嚮石求子
嚮水祈子
嚮樹祈子
食物求子
麒麟送子
架橋求子
送燈求子
佩物求子
裝飾求子
其他求子方式
第三章 婚俗與節日的共鳴
節 婚房與婚床
婚房的布置
婚床的布置
娘傢的賀禮
第二節 喜事的祈願
壓轎
拜天地
閤巹
吃紅雞蛋
撒帳
第三節 節日與生子
元宵燈會與求子
三月三與高神祭
人祖廟會與求子
七夕與種生求子
中鞦與送瓜求子
第四章 誕生
節 生命的孕育
胎教
胎神
娃娃圈
第二節 嬰兒的誕生
順産
臍帶
重男輕女的陋習
哺乳
産房
報喜
其他
第五章 誕生禮儀
節 滿月前的禮儀
洗三
扣娃娃
打三竈
過十天
第二節 周歲內的禮儀
滿月
剪發
送背帶
過百日
抓周
第三節 多今民族的搖籃禮
第六章 生命的撫育
節 豐富多彩的服飾
第二節 兒童與端午節
第三節 護身符
長命鎖與百傢衣
壓歲錢
認乾親
預防疾病
俁罌巫術
第七章 幼兒的教育
節 傢教有方
第二節 玩具與遊戲
室外遊戲
室內遊戲
節日遊戲
第三節 學館教育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邢莉,女,濛古族,祖籍內濛古喀喇沁旗。現為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教授。著有《遊牧文化》、《草原文化》、《觀音:神聖與世俗》,主編《中國女性民俗文化》等,並撰寫有關的論文40餘篇。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圖說中國誕生禮儀》,就如同走進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文化長廊。序言部分,作者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為我們勾勒齣瞭中國傳統禮儀的宏大圖景,不僅僅是那些繁文縟節,更是背後所蘊含的深厚哲學思想和人文關懷。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孕期禁忌”的探討印象深刻,書中並沒有簡單羅列那些流傳已久的說法,而是追溯瞭其曆史淵源,並結閤瞭古代的醫學、社會觀念,試圖解釋這些禁忌産生的根源,以及它們在維係傢庭和社會穩定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關於孕婦不宜搬動傢具的說法,作者就從體力勞動對孕婦身體負擔的考量,到“動土”可能引發的對胎兒“驚擾”的心理暗示,都做瞭細緻的闡述。這種層層剝離、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對這些曾經被視為迷信的傳統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冰冷的規則,而是充滿智慧和溫情的代代傳承。書中的插畫也十分精美,將抽象的禮儀場景具象化,配閤文字閱讀,仿佛身臨其境,更能體會到古代人們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的莊重與喜悅。
評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是將復雜的禮儀文化以一種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齣來。在探討“命名”部分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單純的規則介紹,而是穿插瞭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例如如何給早夭的孩子取一個“壓勝”的名字,或是不同朝代對名字的稱呼和使用習慣。這些細節的描寫,讓原本嚴肅的禮儀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長命鎖”的介紹,它不僅僅是一個裝飾品,更是長輩對孩子長命百歲的殷切期盼,書中詳細描述瞭長命鎖的製作工藝、上麵刻製的吉祥圖案以及佩戴長命鎖的意義。整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富有感情,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在嚮晚輩講述傢族的傳承和生命的奧秘。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有瞭更深的敬意,也更加珍惜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儀式。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對“命名禮”的深度挖掘。我一直以為,取名字隻是父母的一時興起,但《圖說中國誕生禮儀》讓我看到瞭命名背後蘊含的深厚學問。作者詳細闡述瞭古代命名所遵循的“避諱”、“五行”、“字輩”等原則,並結閤瞭許多曆史人物的命名故事,生動地展現瞭古人對名字的重視。書中不僅講解瞭如何為孩子選擇寓意美好的名字,還探討瞭“字”的由來及其與“名”的關係,以及不同曆史時期命名習俗的演變。這種係統性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名正則言順”的理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傢族傳承、個人品德和人生誌嚮的載體。書中提供的許多古代名諱典故,也為我打開瞭新的視角,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中國人的姓氏和名字文化。
評分《圖說中國誕生禮儀》在“周歲禮”的解讀上,更是讓我大開眼界。作者不僅詳盡介紹瞭“抓周”這一極具代錶性的習俗,更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文化內涵。書中提到,抓周並非簡單的遊戲,而是古人對孩子未來命運的一種美好期許和預測,通過孩子抓取的物品,來暗示其可能的發展方嚮和天賦所在。作者甚至列舉瞭一些曆史上著名的“抓周”軼事,讓這段看似古老的儀式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周歲宴”的描寫,它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慶典,更是傢庭成員和社會關係的一次鞏固和展示。從宴請的賓客,到準備的食物,再到酒席上的祝詞,都體現瞭對孩子健康成長、傢庭和睦的美好願景。書中的配圖也十分考究,將各種抓周的物品,如書本、算盤、筆墨、尺子等,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讓人不禁想要親手為孩子試試看。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於“滿月禮”的闡釋。我原以為隻是一個簡單的儀式,但作者卻將其拆解成多個環節,並詳細介紹瞭每個環節的象徵意義和操作規程。從給新生兒洗澡、剃胎發,到“三朝迴娘傢”、“請滿月酒”,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對新生命的美好祝願和對傢族延續的重視。尤其是關於“剃胎發”的部分,書中引用瞭大量史料,說明瞭這項習俗並非僅僅是為瞭清潔,更蘊含著“去舊迎新”的寓意,希望孩子能夠聰明伶俐,一生順遂。此外,書中還特彆提到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滿月禮上的差異,這讓我看到瞭中國禮儀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更加體會到“入鄉隨俗”的智慧。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嬰兒的啼哭聲,感受到長輩們的喜悅和期盼,這種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很多講述曆史的書籍所難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