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中国诞生礼仪
定价:66.00元
作者:邢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062839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中国人非常热爱生命,重视生命。当一个婴儿迎着初生的朝阳诞生后,整个家族为了养育婴儿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抚育婴儿的礼仪。这些礼仪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很值得我们借鉴。
内容提要
中国各民族的诞生礼仪与社会组织、信仰、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民俗文化相互交织,累积着劳动人民的生产智慧、生活经验、医药知识、民间信仰等,折射出家族、宗族和民间组织的活动,因此诞生礼仪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其自身的层面,而且还对民俗文化的整体具有的价值。它包蕴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集中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真实纪录。呼唤生命、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是中国人生礼仪的主题,它集中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命哲学。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财富。
目录
章 生育观的渐变
节 万物生人
天公地母
水生人与石生人
植物生人与动物生人
第二节 感生神话
第三节 男女生人
第二章 求子
节 众多的送子神灵
观音送子
碧霞元君送子
天仙送子
西王母与送子
众多的生育神
张仙送子
第二节 拴娃娃和抱娃娃
供奉龙牌
套娃娃
拴娃娃
抓髻娃娃
第三节 多样的求子方式
向石求子
向水祈子
向树祈子
食物求子
麒麟送子
架桥求子
送灯求子
佩物求子
装饰求子
其他求子方式
第三章 婚俗与节日的共鸣
节 婚房与婚床
婚房的布置
婚床的布置
娘家的贺礼
第二节 喜事的祈愿
压轿
拜天地
合卺
吃红鸡蛋
撒帐
第三节 节日与生子
元宵灯会与求子
三月三与高神祭
人祖庙会与求子
七夕与种生求子
中秋与送瓜求子
第四章 诞生
节 生命的孕育
胎教
胎神
娃娃圈
第二节 婴儿的诞生
顺产
脐带
重男轻女的陋习
哺乳
产房
报喜
其他
第五章 诞生礼仪
节 满月前的礼仪
洗三
扣娃娃
打三灶
过十天
第二节 周岁内的礼仪
满月
剪发
送背带
过百日
抓周
第三节 多今民族的摇篮礼
第六章 生命的抚育
节 丰富多彩的服饰
第二节 儿童与端午节
第三节 护身符
长命锁与百家衣
压岁钱
认干亲
预防疾病
俣罂巫术
第七章 幼儿的教育
节 家教有方
第二节 玩具与游戏
室外游戏
室内游戏
节日游戏
第三节 学馆教育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邢莉,女,蒙古族,祖籍内蒙古喀喇沁旗。现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著有《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观音:神圣与世俗》,主编《中国女性民俗文化》等,并撰写有关的论文40余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将复杂的礼仪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探讨“命名”部分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单纯的规则介绍,而是穿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例如如何给早夭的孩子取一个“压胜”的名字,或是不同朝代对名字的称呼和使用习惯。这些细节的描写,让原本严肃的礼仪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长命锁”的介绍,它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品,更是长辈对孩子长命百岁的殷切期盼,书中详细描述了长命锁的制作工艺、上面刻制的吉祥图案以及佩戴长命锁的意义。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富有感情,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向晚辈讲述家族的传承和生命的奥秘。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意,也更加珍惜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仪式。
评分翻开这本《图说中国诞生礼仪》,就如同走进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序言部分,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了中国传统礼仪的宏大图景,不仅仅是那些繁文缛节,更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孕期禁忌”的探讨印象深刻,书中并没有简单罗列那些流传已久的说法,而是追溯了其历史渊源,并结合了古代的医学、社会观念,试图解释这些禁忌产生的根源,以及它们在维系家庭和社会稳定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关于孕妇不宜搬动家具的说法,作者就从体力劳动对孕妇身体负担的考量,到“动土”可能引发的对胎儿“惊扰”的心理暗示,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这种层层剥离、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这些曾经被视为迷信的传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代代传承。书中的插画也十分精美,将抽象的礼仪场景具象化,配合文字阅读,仿佛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古代人们在迎接新生命到来时的庄重与喜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对“命名礼”的深度挖掘。我一直以为,取名字只是父母的一时兴起,但《图说中国诞生礼仪》让我看到了命名背后蕴含的深厚学问。作者详细阐述了古代命名所遵循的“避讳”、“五行”、“字辈”等原则,并结合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命名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对名字的重视。书中不仅讲解了如何为孩子选择寓意美好的名字,还探讨了“字”的由来及其与“名”的关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命名习俗的演变。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正则言顺”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家族传承、个人品德和人生志向的载体。书中提供的许多古代名讳典故,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文化。
评分《图说中国诞生礼仪》在“周岁礼”的解读上,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不仅详尽介绍了“抓周”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习俗,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书中提到,抓周并非简单的游戏,而是古人对孩子未来命运的一种美好期许和预测,通过孩子抓取的物品,来暗示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天赋所在。作者甚至列举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抓周”轶事,让这段看似古老的仪式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周岁宴”的描写,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庆典,更是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的一次巩固和展示。从宴请的宾客,到准备的食物,再到酒席上的祝词,都体现了对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景。书中的配图也十分考究,将各种抓周的物品,如书本、算盘、笔墨、尺子等,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想要亲手为孩子试试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于“满月礼”的阐释。我原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作者却将其拆解成多个环节,并详细介绍了每个环节的象征意义和操作规程。从给新生儿洗澡、剃胎发,到“三朝回娘家”、“请满月酒”,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新生命的美好祝愿和对家族延续的重视。尤其是关于“剃胎发”的部分,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说明了这项习俗并非仅仅是为了清洁,更蕴含着“去旧迎新”的寓意,希望孩子能够聪明伶俐,一生顺遂。此外,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满月礼上的差异,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更加体会到“入乡随俗”的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感受到长辈们的喜悦和期盼,这种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很多讲述历史的书籍所难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