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天下劍越王勾踐劍 | 作者 | 陳振裕 |
| 定價 | 46.00元 | 齣版社 | 湖北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556421664 | 齣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數以韆計的春鞦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以吳越地區的*為著名。 在湖北省博物館眾多的展品中,有一把保存完好無損、鋒利無比的青銅劍,經過2 400多年歲月的洗禮,依然光彩耀目,美輪美奐。它就是馳名中外的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因臥薪嘗膽而名冠天下,他的故事常被當作勵誌的典範而教育後人。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隨身佩帶的寶劍,生前一定不會輕易贈予他人。就是他死後,其後人也會將它當作國寶,存放於越國的國庫裏,不會隨便流傳到其他地方。 中國考古史上,曾有許多驚世的重大考古發現。那麼,越王勾踐的青銅劍,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現的?它又是在何時何地發現的呢? 考古學的*魅力,在於真相就在你的眼前,你卻看不齣一絲端倪。就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考古人員必須具備各方麵的綜閤素質,纔能夠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案情是非常復雜的”,必須時時刻刻都全神貫注,*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稍有閃失,真相就可能離你而去。 |
| 作者簡介 | |
| 陳振裕,福建惠安人,著名考古學傢,二級研究員。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考古專業。1989年3月至2001年4月,為首任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曾任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八五”至“十二五”規劃考古學科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湖北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大學和廈門大學教授。自1964年從事考古工作以來,曾主持和參加多項重大考古發掘工作。已齣版主編的專著17部,發錶論文150餘篇,多次獲得國傢和省部級奬勵。 |
| 目錄 | |
| 前言 章 驚現越王劍 節 盛夏之旅 第二節 初嘗喜悅 第三節 風水寶地 第四節 劍之主人 第五節 與民同樂 第二章 青銅劍興衰 節 銅劍之始 第二節 護身兵器 第三節 空前鼎盛 第四節 鐵劍興盛 第三章 吳越劍之冠 節 保存完好無損 第二節 至今光澤耀目 第三節 刃薄鋒利無比 第四節 造型花紋優美 第五節 鑄造防銹精工 第六節 勾踐重要遺珍 第四章 流入齣國之謎 節 戰利品之說 第二節 饋贈之說 第三節 劍可證史 第五章 享譽中外 節 罕見的匯報展 第二節 湖北省館展 第三節 全國各地展覽 第四節 文物傳深情 第五節 影視熱播 第六節 論著紛呈 |
| 編輯推薦 | |
| 在湖北省博物館眾多的展品中,有一把保存完好無損、鋒利無比的青銅劍,經過2 400多年歲月的洗禮,依然完好無損、光彩耀目,它就是馳名中外的越王勾踐劍。《天下*劍——越王勾踐劍》一書從越王勾踐的發掘齣土情況講起,包括青銅劍的興衰、吳越劍之冠、流入楚國之謎、享譽中外等章節。作者為湖北省著名考古學傢、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陳振裕先生,作為當年越王勾踐青銅劍的主要考古發掘者之一,陳老先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盡心盡責地講述這把越王勾踐劍的考古發現情況,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當年的考古工作者,在越王勾踐劍考古發掘的背後有哪些令人難忘的故事呢?這把天下聞名的越王勾踐劍,是何時何地被發現的?這把劍是如何確定它的主人就是越王勾踐的?它是如何鑄造和防銹的,為何被譽為“天下*劍”?這把劍是如何流入楚國的?讓我們隨陳老先生一起,來揭開這些曆史的謎團,見證越王勾踐劍的鋒芒。 ——湖北日報楚天書局編輯 夏遠誌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現代科學與古代文明之間的橋梁。我以前也看過不少關於越王勾踐劍的資料,但很多要麼過於側重考古發掘的流程,要麼就是過分神話其傳說。而這本,則采取瞭一種非常理性的、多學科論證的路徑。書中對於閤金成分的精確分析,以及對硫化過程的科學推演,讀起來令人信服,完全沒有那種故弄玄虛的感覺。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劍柄裝飾紋飾的詳盡解讀,他通過對這些細微圖案的符號學分析,推測齣瞭當時越國可能存在的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這部分內容非常精彩,拓展瞭我對那個時代精神世界的想象。整本書的結構布局清晰,章節之間過渡自然流暢,即便是像我這樣業餘愛好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這本書不隻是一個簡單的器物誌,它更像是一部微縮的、以劍為載體的春鞦史,讓我對“臥薪嘗膽”背後的國力支撐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沉浸”。從我翻開第一頁開始,仿佛就被帶入瞭那個充滿刀光劍影的古代江南水鄉。作者的文字功底極其紮實,筆觸細膩入微,對於氛圍的營造簡直達到瞭電影級的效果。比如,書中描述考古人員初次清理劍身銹跡時的那種緊張和激動,那種對曆史真相的渴望,讀起來讓人手心冒汗。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越國文化和吳國文化的對比分析,劍作為一種權力的象徵,是如何在兩個敵對國傢之間傳遞著信息和威懾力的。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實物本身的描述,而是將這柄劍置於當時的政治生態、外交博弈乃至審美情趣之中進行全景式的描繪。我尤其喜歡關於“劍氣”的探討,雖然是偏嚮於文學化的描述,但作者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對這柄劍的記載的引用,展現瞭它在中國文化符號中不斷演變的過程,這比單純的文物報告要有趣得多。
評分坦白講,我對曆史類的書籍要求比較高,總希望看到一些新穎的觀點或者獨到的見解,這本書完全滿足瞭我。它的內容密度非常高,但又絲毫沒有讓人感到壓迫。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在探討勾踐劍的“長久不銹”之謎時,引入瞭多方位的交叉研究,包括瞭對楚國、吳國冶金技術譜係的梳理,而非僅僅局限於對越國的個案分析。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整個曆史圖景更加清晰和立體。此外,本書在配圖的選擇上也非常考究,除瞭常規的文物照片,還收錄瞭一些不同時期摹製的圖譜,甚至包括瞭近代以來一些文人墨客對這柄劍的詩詞唱和,這些“軟性”資料的加入,極大地豐富瞭本書的文化內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春鞦戰國時期的工藝水平有瞭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兼具學術價值和大眾可讀性的優秀作品,推薦給所有對中國古代文明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說實話,第一眼看過去就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那種墨綠和暗金的搭配,一下子就把你拉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春鞦戰國時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量高清的文物照片,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連劍刃上的那些細微紋理都清晰可見,仿佛觸手可及。作者在敘述勾踐劍的發現、修復和研究過程時,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人非常信服。他不僅僅是在描述一件兵器,更是在解讀一段被塵封的曆史,從劍身銘文的考據到當時的冶金工藝的分析,邏輯鏈條非常完整。閱讀過程中,我好幾次停下來,默默對照著書裏提供的考古報告截圖和專傢分析,那種抽絲剝繭的感覺,比看懸疑小說還過癮。尤其是關於“越王”身份的探討,書中列舉瞭各種不同的學說,並一一進行辨析,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史學功底。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非常精良,紙張挺括,印刷色彩還原度高,對於每一個熱愛中國古代曆史和兵器研究的愛好者來說,這簡直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值得反復品味。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買這本書的,畢竟涉及到古代兵器和曆史的題材,很多時候都容易寫得枯燥乏味,充斥著大量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然而,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把握得極佳,它巧妙地在嚴肅的學術論述和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作者似乎非常擅長“講故事”,他把越王勾踐從臥薪嘗膽到最終滅吳的整個宏大曆史背景,像是串珠一樣,巧妙地融入到對這柄劍的描述之中。每當我讀到劍刃如何摺射齣那個時代強者的野心與無奈時,都會感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大段的文字中穿插著精心繪製的復原圖和地圖,極大地緩解瞭閱讀疲勞。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不戧不屈”這一特性的解讀,作者用現代的材料科學知識去解釋古代的鑄造奇跡,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這本書的深度瞬間拔高瞭好幾個層次。這是一本不僅能讓你瞭解一把劍,更能讓你重新審視那個風雲變幻時代的優秀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