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民國老作文(全三冊)
定價:120.00元
作者:蔡元培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13323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民國時期全國中學生作文文庫 ★給孩子慢慢看、慢慢學的作文典範 ★文言寫作 篇幅短小 題材全麵 題材豐富 結構嚴謹 堪為典範同類好書推薦《曾文正公傢書》(宣紙綫裝、精校足本、精美至極)點擊進入《讀史是人生的必修課》(*:你想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點擊進入《體驗人生**享受》(定弘法師齣傢後講演集結傳)點擊進入《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中國*早語文教科書、影響民國老課本的發端之作)點擊進入《群書治要譯注》(題詞、多國元首正在學習、淨空法師力薦)點擊進入
內容提要
目錄
◎原理類
原名
原人
原樂
原富
中國文字源流略考
◎經論類
學而不厭論
學然後知不足說
學然後知知然後行說
過則勿憚改論
過則勿憚改說
有過勿憚改說
知恥近乎勇說
時過然後學則勤苦難成論
人不可以無恒說
士貴有恆說
人不知而不慍說
◎經類論說義
無欲則剛說
說見利宜思義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宴安酖毒不可懷也義
居無求安說
師剋在和不在眾輪
履霜堅冰至論
衣食足而知榮辱輪
業精於勤荒於嬉論
業精於勤論
國奢示之以儉說
民無恒產因無恒心輪
以直報怨義
以文會友說
兵猶火也不戢將說
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說
師直為壯麯為老
鄭商人弦高論
宋穆公立殤公論
屈瑕敗絞論
楚屈瑕以自用緻敗論
齊薑醉遣晉公子論
齊薑醉遣晉公子論
季文子逐莒僕論
衛文公通商惠工論
生於憂患論
作者介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漢族,中國紹興山陰人,原籍諸暨。革命傢、教育傢、政治傢。*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套書抱持著一種“獵奇”的心態,畢竟“老作文”聽起來總像是古董,可能晦澀難懂。然而,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這套書的整理和編排做得非常用心。文章的注釋和背景介紹恰到好處,既沒有過多地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又能在關鍵處給予讀者必要的曆史信息支撐,讓人能迅速進入情境。其中有幾篇敘事性較強的作品,我簡直是廢寢忘食地讀完瞭,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控得極妙,懸念的設置和情感的鋪陳都非常到位,完全不輸給現在流行的短篇小說。特彆是其中一篇描寫戰爭間隙下傢庭生活的小文,那種在動蕩中努力維持體麵和尊嚴的努力,讀得我眼眶濕潤。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文字的力量從來不在於辭藻的華麗,而在於能否真實地觸動人心,這些“老作文”做到瞭,而且做得非常徹底。
評分說實在話,這套《民國老作文》帶來的閱讀體驗,與我過去讀過的任何文學選集都不同。它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現場感”。我注意到一些文章中頻繁齣現的特定曆史名詞和當時的流行詞匯,如果不是有較好的背景知識儲備,初讀可能稍顯吃力,但這恰恰是其價值所在——它迫使我們去瞭解那個已經被時間衝刷掉的語境。我尤其欣賞編者收錄的幾篇帶有明顯批判色彩的文章,作者的犀利和洞察力令人嘆服,他們敢於直麵社會的不公和人性的弱點,用筆作刀,剖析時代弊病。這些文字充滿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特有的理想主義和批判精神,讀來讓人精神一振,仿佛自己也參與到瞭那場思想的論戰之中。這套書絕不是給“速食”讀者準備的,它需要耐心,需要沉下心來去“解碼”那些被時代塵封的錶達方式,但一旦進入狀態,收獲的知識和情感共鳴是巨大的。
評分這本關於民國時期老作文的閤集,簡直就是一本時光機啊!光是看到封麵上的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就忍不住想翻開它,去感受那個年代文人的筆觸和思想的碰撞。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範文集,沒想到裏麵收錄的文章風格竟然如此多樣,有的文風婉約,字裏行間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細膩情感;有的則激昂澎湃,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仿佛能看到作者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裏,用文字發齣的呐喊。尤其是一些考場作文,真的是太有意思瞭,它們清晰地勾勒齣瞭那個時期教育體係的特點,以及學子們在特定命題下的思維模式。對於研究民國文學和教育史的人來說,這套書簡直是寶藏,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那個曆史側麵最生動、最真實的記錄。我特彆喜歡其中幾篇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小品文,作者的幽默感和對日常生活的洞察力,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也絲毫不顯過時,反而有一種曆經滄桑後的醇厚味道。
評分初捧此書,我被它那種撲麵而來的“舊味兒”深深吸引住瞭。那種墨香中混雜著年代感的味道,是現代印刷品永遠無法復製的體驗。我特意找瞭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釅茶,細細品讀這些跨越瞭近百年的文字。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非僅僅收錄瞭那些耳熟能詳的大師之作,反而更側重於展現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寫作者群像。比如,有幾篇地方性的應試作文,它們展現瞭彼時區域教育資源的差異和地方口語對書麵語的影響,這對於語言學愛好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仔細比對瞭幾篇不同年份的作品,能明顯看齣白話文運動的推廣對作文結構和詞匯選擇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從早期的半文半白到後期的徹底白話,這些文章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語言演變史。此外,從中能窺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對傢國命運的深切關懷,筆下流淌齣的,是真摯的情感和沉重的責任感,這比教科書上的描述要來得更具衝擊力。
評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光看政治史和經濟報告是遠遠不夠的,還得看看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思考和錶達的。這套全三冊的老作文集,完美地填補瞭這一塊空白。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第三冊中收錄的一些散文,它們的情感濃度非常高,寫景抒情,筆法老到,完全可以作為現代文寫作的絕佳範本。舉個例子,其中一篇描繪江南雨景的文章,對光影、濕度、聲音的捕捉細膩入微,簡直是把讀者的感官調動到瞭極緻,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能嗅到泥土的芬芳和竹葉的清涼。這些文章的結構往往比現代作文更為嚴謹,起承轉閤之間透露著紮實的舊式訓練痕跡。看完這三冊書,我不僅對民國知識界的文學風貌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認真寫作”這件事有瞭全新的敬畏之心。這套書,物超所值,值得反復研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