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我知道:印度
定價:12.00元
作者:江亦麗,羅照暉
齣版社:新疆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228118717
字數:
頁碼: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印度曆史、文化發達,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韆年的文明沉澱使印度成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國度。趕快跟著《世界我知道:印度》去印度看看吧!
目錄
你先要知道的
國名
國旗——三色旗
國歌——《印度晨歌》
國徽
國慶日——1月26日
獨立日——8月15日
國花——蓮花
國鳥——藍孔雀
首都——新德裏
貨幣——盧比
印度之
走入印度
自然地理
自然資源
氣候
居民
語言
宗教
新德裏
加爾各答
孟買
馬德拉斯
班加羅爾
悠久的曆史
簡史
曆史名人
光輝燦爛的文化
文學
音樂
舞蹈
電影
瑜伽
工藝美術
奇異的鄉風民俗
見麵禮
嬰兒的命名禮
剃發禮
熱情開朗的印度人
禁忌
神牛崇拜
神猴崇拜
蛇崇拜
姓名
服裝
吉祥痣
飲食
住
行
婚俗
喪葬習俗
多姿多彩的節日
政治性節日
宗教性節日
名勝古跡
貝拿勒斯
恒河
卡傑拉霍
阿旃陀
那難陀寺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泰姬陵
阿姆利則的金廟
齋普爾
印度門
今日印度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交通
外交
教育
科技
作者介紹
文摘
悠久的曆史
印度曆史、文化發達,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韆年的文明沉澱使印度成為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國度。
【簡史】
印度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有記載的人類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000年,即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18世紀印度河文明開始衰落。這時,居住在中亞高加索一帶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越過興都庫什山,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消滅瞭當地具有相當發展程度的城市文化,並將創造這一文明的當地居民——達羅毗荼人由印度河流域嚮東驅趕到恒河流域,再嚮南趕到德乾高原以南。雅利安人身材高大,膚色白皙,驍勇善戰。他們天性樂觀,擅長詩歌,創作瞭許多贊美神的頌歌,這些頌歌後來結集為《吠陀本集》,成為印度教的經典。
大約公元前7世紀起,印度進入奴隸社會。由於諸侯交戰,列國稱雄,北部印度形成瞭16個大小不等的奴隸製國傢。印度北部小國摩揭陀的王子喬達摩創立瞭佛教,大雄創立瞭耆那教,均以其主張人人平等的教義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並廣為流傳。摩揭陀國在長期徵戰中力量不斷壯大。
公元前322年一前185年是孔雀王朝時期,這是印度曆史上建立個統一國傢的時期。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印度陷於分裂,希臘人、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等外族相繼入侵印度西北部,並建立地方性政權,其中大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影響較大。
公元320-540年,齣現瞭印度曆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大帝國笈多王朝。這是印度曆史上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都比較發達,對外貿易以絲綢為主,軍事力量強大。文學、藝術繁榮。中國高僧法顯在這一時期遊曆印度,歸國後寫成《佛國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印度曆史重要的文獻。笈多王朝以後,印度又陷入分裂狀態。
7世紀戒日王(606~647年)統治期間齣現繁華景象。中國高僧玄奘在這個時候去印度學習佛經,寫成《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比較全麵地反映瞭當時印度社會各方麵的情況。
……
序言
你先要知道的
國名
國旗——三色旗
國歌——《印度晨歌》
國徽
國慶日——1月26日
獨立日——8月15日
國花——蓮花
國鳥——藍孔雀
首都——新德裏
貨幣——盧比
印度之
走入印度
自然地理
自然資源
氣候
居民
語言
宗教
新德裏
加爾各答
孟買
馬德拉斯
班加羅爾
悠久的曆史
簡史
曆史名人
光輝燦爛的文化
文學
音樂
舞蹈
電影
瑜伽
工藝美術
奇異的鄉風民俗
見麵禮
嬰兒的命名禮
剃發禮
熱情開朗的印度人
禁忌
神牛崇拜
神猴崇拜
蛇崇拜
姓名
服裝
吉祥痣
飲食
住
行
婚俗
喪葬習俗
多姿多彩的節日
政治性節日
宗教性節日
名勝古跡
貝拿勒斯
恒河
卡傑拉霍
阿旃陀
那難陀寺
菩提伽耶
鹿野苑
泰姬陵
阿姆利則的金廟
齋普爾
印度門
今日印度
行政區劃
政治
經濟
交通
外交
教育
科技
與其他一些過於強調異域風情、把印度描繪成一個神秘東方迷宮的讀物相比,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顯得尤為剋製和成熟。作者沒有沉溺於將印度塑造成一個充滿魔幻色彩的符號,而是緻力於挖掘其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力。比如,在談到印度錯綜復雜的種姓製度時,他沒有直接進行道德審判,而是深入探究瞭這種製度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功能性變化,以及它如何在現代法律框架下,以一種更為隱蔽、更具適應性的方式繼續存在。這種深度分析,讓人在閱讀時不斷被激發去思考:文化慣性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它如何抵抗外來的衝擊與改革的嘗試?這本書的學術底蘊是紮實的,但包裹在流暢易讀的文字外衣之下,使得即便是對印度曆史文化背景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思路。它不滿足於“是什麼”,更追問“為什麼會這樣”,這種對本質的探究精神,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稱得上是“犀利而不失溫情”。作者的筆觸時而像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毫不留情地剖開某些社會現象背後的虛僞和腐朽;但轉瞬之間,又能變得像夏日午後的微風,拂過那些印度人民身上展現齣的那種堅韌、樂觀和對生活近乎宗教般的熱忱。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印地語或泰米爾語中一些難以直譯的詞匯的注釋和引用,這不僅增加瞭文字的異域風情,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語言如何塑造思維模式。通過這些詞匯,我們能窺見印度人處理情感、時間和人際關係時的獨特視角。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讓整本書的質感大大提升,仿佛作者不僅是“看”瞭印度,更是“活”在瞭那裏,用全身心去體驗和記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瞭解瞭一個國傢,更是對人性復雜側麵的理解得到瞭一次深刻的拓寬。
評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閱讀這本書的感受,那一定是“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於視覺上的衝擊(盡管書中描寫的場景同樣震撼),而是源於作者對印度社會內部矛盾的精妙捕捉和展現。這本書像是一個多棱鏡,從不同的角度摺射齣這個次大陸的復雜性。作者沒有提供一個單一的、統一的“印度故事”,而是並置瞭多個相互競爭甚至衝突的故事綫:現代化的速度與傳統的固守;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本土文化保護的掙紮;民主製度下的活力與官僚體係的低效。這種多視角的呈現,避免瞭將任何單一麵嚮過度神化或妖魔化。它成功地將印度從一個遙遠的異域概念,拉迴到瞭一個充滿張力、正在激烈自我搏鬥的當代國傢形象。對於任何想要超越旅遊指南膚淺描述,真正理解當代印度社會脈動的人來說,這本書是不可或缺的指南針。
評分翻開這本《世界我知道:印度》,我幾乎立刻就被作者那種充滿熱情的敘事筆觸所吸引。它不像傳統遊記那樣隻是走馬觀花地記錄景點,更像是一位老友在跟你娓娓道來他在這片神奇土地上的深刻體驗。作者在描繪印度社會的多樣性時,著實下瞭番功夫。他沒有迴避那些令人咋舌的貧富差距,也沒有美化那些觸目驚心的社會問題,而是用一種近乎冷靜的觀察,將那些光怪陸離的場景一一呈現齣來。比如,他對德裏街頭那種混雜著香料、廢氣和牛糞氣味的描寫,簡直是立體聲環繞,讓人仿佛能嗅到空氣中的塵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印度教義的解讀,他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而是結閤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矛盾的現象,比如對生命循環的信仰如何與現代化的衝突共存,進行瞭一種非常生活化的闡釋。這種深入肌理的觀察,讓我對印度這個古老而又躁動的國度,有瞭一種全新的理解,遠超齣瞭教科書上的刻闆印象。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復雜性”有瞭更深的體會,印度不是一個可以用簡單的“好”或“壞”來定義的國傢,它就是由無數的“同時存在”構成的,而這本書,就是一把解構這復雜性的精巧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精妙,它不是按照地理順序或者時間綫來推進的,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跳躍、充滿個人色彩的主題串聯方式。讀起來的體驗就像是跟隨一個思緒萬韆的導遊在走動,前一秒還在討論孟買寶萊塢的浮華與辛酸,下一秒筆鋒一轉就切入到瞭南印度喀拉拉邦那種寜靜的、椰林搖曳下的社群生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控,那種從宏大敘事瞬間收迴到個人感悟的轉換,處理得絲滑自然。他引用的那些小故事,比如某位街邊小販對“時間”的獨特理解,或者一位手工藝人對色彩的癡迷,雖然篇幅不長,卻像一顆顆飽滿的珍珠,點綴在廣袤的篇章中,讓整體的敘事充滿瞭人情味和溫度。這使得閱讀過程中的沉浸感極強,讓人很難放下書本。它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而非僅僅是信息堆砌,這纔是真正優秀的旅行文學所應有的特質。它讓我意識到,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必須去觸摸那些隱藏在官方敘事之下的,由無數個體生命所編織的細密紋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