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2015中國高速公路及進齣城市地圖集
定價:75.0元
作者:天域北鬥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齣版社:中國地圖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16169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022kg
編輯推薦
《2015中國高速公路及進齣城市地圖集》適閤以城市為目的地的自駕遊、物流、商務等讀者使用。
突齣錶示瞭全國大中小城市的進齣圖
1.數量多:圖集共有408個進齣城市圖,是目前同類圖集中錶示城市數量*多的,涵蓋瞭全部地級以上城市及部分百強縣市。
2.範圍廣:製圖範圍包含瞭城市郊區,毗鄰相連的城市作瞭整體錶示。
3.內容新:新建成高架路、城市環綫、大橋等都是實地調繪**錄入。
內容提要
《2015中國高速公速及進齣城市地圖集》共384頁,有10幅全國行車規劃圖、60幅省區公路全圖、408個城市齣入圖。該書資料現勢性好,錶示方法新穎,清晰易讀。錶示瞭:
1.特彆實用的與實地完全相符的408個城市齣入圖;
2.各大城市地鐵、輕軌及站點;
3.國傢高速公路網新的統一編號及命名;
4.詳細的高速公路齣入口、收費站、服務區信息;
5.國道、省道編號和裏程;
6.各級各類風景名勝;
7.中國68條國道裏程錶。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之所以購買這本《2015中國高速公路及進齣城市地圖集》,純粹是齣於一種懷舊和研究的目的。我一直對交通運輸史有一定的興趣,而2015年,恰好是中國高速公路網絡進入一個快速擴張和整閤的關鍵時期。這本圖集最讓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它的導航實用性,而是它定格瞭那個特定時間點的路網“快照”。從圖例的設計上就能看齣當年公路管理部門的思路,比如對貨運通道和客運通道的區分,雖然在今天的地圖上已經很少如此明確地標示,但在當時,這無疑是對物流規劃者非常重要的信息。我花瞭不少時間研究那些尚未完全貫通的斷點和規劃中的連接綫,雖然圖集本身不會標齣“規劃中”,但通過相鄰省份路網的銜接處的“斷裂感”,一個有心人就能推斷齣哪些地方是當時的瓶頸。此外,關於“進齣城市”的細節處理,雖然如前所述不夠詳盡,但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參照係:看一看當年主要城市是如何設計其第一代或第二代繞城高速的走嚮,這能幫助我們理解今天城市交通擁堵的根源。相比於現在手機APP那種動態、實時的界麵,這種靜態的、需要動手去比對和分析的紙質地圖,提供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曆史維度的理解。它像是一個時間膠囊,記錄瞭彼時我們國傢公路建設的雄心與布局,這價值,對於非純粹的駕駛者來說,是電子地圖無法替代的。
評分坦白說,這本地圖集給我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使用工具,不如說是在“閱讀曆史”。2015年,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費用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度遠不如今日,紙質地圖依然是長途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保險”。但這本圖集在細節處理上的保守,也反映瞭當時技術上的瓶頸。例如,對夜間行車至關重要的路麵材質差異(如瀝青與水泥路麵的區分),在圖中大多依賴於單一的顔色或綫條粗細來錶示,缺乏現代地圖那種通過不同紋理來區分不同路況的能力。再者,關於限速信息的標注,也顯得十分零散和不係統。在某些路段,限速值被清晰地印在道路旁邊,但在另一些同樣重要的路段,信息卻缺失瞭,這極大地影響瞭駕駛者對路段通行能力的判斷。它更像是一份“路綫參考指南”,而非“實時操作手冊”。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偏遠省份的邊緣地帶的處理方式,那裏的道路信息雖然相對稀疏,但隻要標齣來瞭,就意味著那是當時已經投入使用的正規路綫,這對於探索未被充分開發的西部或山區路綫時,提供瞭一種信心保障。總的來說,它是一件很有分量的物品,但它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它所承載的那個特定時間點的交通規劃理念,而不是作為一本可以完全信賴的、全能的導航工具。
評分拿到這本沉甸甸的地圖集,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那股子濃鬱的“紙張味”,和現在追求輕薄便捷的趨勢格格不入,但也正因如此,它有一種沉澱感。我發現這本圖集的字體選擇和符號係統,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烙印,那種略帶粗獷的宋體字,雖然清晰度不如現在的激光打印,卻有一種老派地圖學的美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服務區和收費站的標注方式,它們通常以非常標準化的、重復的圖標來錶示,缺乏現代地圖中對服務區內設施(如加油站品牌、餐飲種類)的細化描述。這使得如果你想在長途駕駛中尋找一個特定類型的休息點,這本圖集幫不上太多忙,你隻能知道“哪裏有服務區”,但進去之後是驚喜還是驚嚇,完全得靠運氣。這暴露瞭它作為一本“工具書”的局限性——它側重於宏觀的“綫”的連接,而忽視瞭“點”的內部信息和服務質量。我嘗試用它規劃瞭一次跨省自駕遊,發現它在定位具體的城市齣口時,往往需要配閤當地的指路牌纔能最終確定方嚮,如果完全依賴地圖本身,很容易在復雜的立交橋區域迷失。所以,我認為它更適閤那些已經對目標區域有一定瞭解,需要一張高覆蓋率大比例尺地圖來確認整體路綫布局的人群,而不是一個對路況一無所知的新手司機。
評分這本2015年的地圖集,在“進齣城市”這一塊的處理上,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果你期望的是精確到每一個匝道和指示牌文字的細緻導航,那這本書無疑是會讓你抓狂的。它的邏輯似乎是這樣的:一旦進入城市環綫範圍,它就認為你已經脫離瞭高速公路的範疇,轉入瞭城市內部路網,於是,對進齣環綫關鍵節點(比如連接城市主乾道的幾個重要立交)的描繪就戛然而止,變得非常簡潔。這種處理方式,在我看來,是那個時代地圖編製者麵對龐大城市體量時的一種“取捨”——他們必須決定地圖的重點在哪裏。這本圖集顯然將重點放在瞭“高速公路主乾綫”上,確保瞭國傢乾綫網絡的連貫性。城市內部的細節,如單行道、限高、甚至是一些剛建成的快速路,都被巧妙地“略寫”瞭。這造成的結果是,當我試圖通過它規劃從某個城市的齣入口駛入市區時,我發現需要結閤另一本市區地圖纔能順利完成過渡。它更像是一個連接A城和B城的“高速公路骨架”,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交通脈絡。不過,換個角度看,正是這種極端的聚焦,使得它在主乾道的清晰度上做到瞭極緻,那些長距離的裏程數和省界標注,清晰明瞭,毫無冗餘信息乾擾,讓人能迅速把握宏觀距離感。
評分這本地圖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衝著“滿28包郵”這個誘惑力去的,畢竟在那個年代,能用這麼實惠的價格淘到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實在難得。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期待著能找到詳盡的、能指導我穿越大江南北的精準路綫時,心裏不免有些許失落。地圖的配色偏嚮於那種傳統的、略顯陳舊的印刷風格,雖然信息量看起來不少,但對於習慣瞭高清晰度電子地圖的現代讀者來說,查找特定路段的細節時,總感覺少瞭一絲直觀的便捷性。比如,那些山區復雜路段的等高綫處理得不夠精細,對於不熟悉地形的駕駛者來說,光憑這紙質的綫條,預判坡度和彎道的難度還是需要一番功力的。而且,2015年的數據,對於快速發展的中國基礎設施而言,已經算是“曆史記錄”瞭。我記得有幾次按圖索驥,發現一些新修的互通立交或者繞城高速的走嚮已經和實際情況有瞭細微的齣入,雖然大框架沒跑偏,但對於追求效率的行程規劃來說,這種“時效性”的缺失是硬傷。它更像是一本濃縮瞭那個時代路網概況的文獻資料,而非一個隨時可以依賴的導航夥伴。 翻閱過程中,我特彆注意瞭對一些三四綫城市進齣城的標注,這方麵的內容似乎過於簡化,很多地方的小路和連接綫被忽略瞭,這對於需要深入腹地進行考察或探訪的朋友來說,幫助有限。整體感覺上,它更側重於主乾綫的展示,對於“進齣城市”這個承諾,在城市外圍的銜接過渡上,信息密度明顯不足。地圖的摺疊和裝訂質量也中規中矩,多次翻閱後,連接主乾道的那些關鍵區域的書頁已經齣現瞭輕微的鬆動跡象,這或許也是那個時代印刷品的通病。總而言之,它在功能性上是閤格的“地圖”,但在用戶體驗和信息的前沿性上,與當時的最新技術相比,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