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地图册(英文版)
定价:40.00元
作者: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503144776
字数:
页码:1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或中国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上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亚洲的其他十余个国家接壤,海上从东部至南部分别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南亚群岛相望,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直接管辖中国大陆内地的22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并对2个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而居世界第四位(注);人口逾13亿,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党是宪法规定的执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五个地理时区,但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标准时间,即东经120度的UTC+8时间。
1945年联合国创建之始,当时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撤退到于1945年光复的台湾,中央至今一直在台北市。1971年,根据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借此在国际社会宣称是中国的代表,并因而对台湾拥有主权;但中华民国一直延续存在,并在台湾有效统治。海峡两岸目前仍处在政治对峙状态,而两岸在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亦日渐频繁。参见“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称陆地面积达9,602,71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9,596,960平方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四位注1。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陆界长2万多公里,从东北部到南部,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东隔黄海与韩国、隔东海与日本、隔南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及新加坡相望。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
地形:
中国地势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势西高东低,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8.8%,平原12%,丘陵9.9%。地势成三级阶梯:西南部是“世界屋脊”,全球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为阶梯;自此向东向北下降为一系列高原和盆地,为第二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多为平原,为第三阶梯。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高峰。
目录
INTRODUCTORY MAP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Relief
EthnicGroups
Population
Climate
Communications( I )
Communications( II )
Tourist Resources
PROVINCIAL MAPS
Beijing Municipality
TianjiMunicipality
Hebei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Nei Mongol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Liaoning Province
JiliProvince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anghai Municipality
Jiangsu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Anhui Province
FujiaProvince
Jiangxi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
HenaProvince
Hubei Province
HunaProvince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HainaProvince
Chongqing Municipality
SichuaProvince
Guizhou Province
YunnaProvince
Xizang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Qinghai Provinc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Macau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aiwaProvince
CITY MAPS
Beijing
Shanghai
YianjiMacau Peninsula
Hong Kong Island - KowlooChongqing
Guanzhou Wuhan
XiaNanjing Hangzhou
Suzhou Lijiang Shengyang Harbin
Qinhuangdao Dunhuang Lhasa GuiliChengdu
Kunming DaliaWuxi Shenzhen
Uriimqi XiameQingdao Taipei
Brief introductioof province-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Glossary iPinyi(Chinese phoic alphabet) and English.
INDEX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中国地图册(英文版)》的包装非常精美,拿到手的时候就给人一种品质很高的感觉。打开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色彩鲜艳的地图。我特别注意到,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区域,制图者采用了非常巧妙的色彩区分和图例说明,即便是对中国地理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比如,在展示山脉和水系分布时,那种立体感和层次感处理得非常好,不像有些地图册只是平面的色块堆砌。对于想要学习地理的朋友来说,这种直观的视觉效果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我本来还担心英文版的专业术语会不会晦涩难懂,但实际上,标注的英文词汇都非常地道和常用,很多地名都配有标准的拼音或历史名称对照,对于正在学习国际贸易或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士来说,这个细节设计得尤其贴心,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地图的精度也让人放心,无论是省份的边界划分,还是主要城市的相对位置,都与最新的地理信息保持了一致。整体而言,这份地图册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高质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很有档次。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给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做准备,希望她能对她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全面的、用国际语言表达的认知。从这个目的出发,这本书的表现简直是超出了预期。最让我满意的是它在数据呈现上的科学性和现代感。比如,关于人口密度和主要产业分布的专题地图,采用了非常先进的可视化技术,用色彩的深浅和点的大小清晰地传达了复杂的数据关系,比起传统的表格数据直观多了。孩子以前看中文地图总觉得枯燥,但看到这本英文版,立刻来了兴趣,可能是因为用她熟悉的语言阅读,亲近感更强。我们一起研究了能源分布图,讨论了不同地区气候对资源开发的影响,这种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结实,纸张厚度适中,不易损坏,这对于经常需要携带和查阅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作为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地理知识的“名片”式工具书,信息量大而不乱,逻辑清晰且与时俱进。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清晰展示中国历史地理变迁的资料。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尽管它是一本“英文版”的现代地图册,但其附带的背景信息和索引系统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参考框架。我仔细翻阅了关于主要城市发展轴线的图层,发现它不仅标注了现有的经济带,还巧妙地融入了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历史路径的示意图,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阅读体验非常棒。例如,在对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通网络时,现代高速公路和历史上的漕运水道并行展示,让我对中国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其历史进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地图册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特定文化区域的划分也非常细致,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划分,而是通过不同的底纹和符号来体现区域的独特性。唯一稍微遗憾的是,如果能增加一些古代行政区划的对比图就更完美了,但就其现代地图册的定位而言,这种对历史脉络的隐性挖掘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了,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满28包邮”这个促销语抱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总觉得价格便宜的地图册质量可能堪忧,充其量就是打印店那种粗糙的印刷水平。然而,打开这本《中国地图册(英文版)》后,我的偏见被彻底打破了。首先,图文的排版极具现代设计感,不再是那种老式教科书的呆板布局。地图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主要信息一目了然,而不是被过多的次要信息淹没。我对比了几个沿海城市的详细地图,细节的精确度令人赞叹,连一些新兴工业园区的轮廓都能找到。更难能可贵的是,附带的英文地理术语表非常专业,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极佳的校对和参考工具,避免了许多因地名翻译不规范造成的尴尬。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挑剔的,那就是地图的比例尺变化略显保守,在特写一些小区域时,分辨率还可以再提高一些。但总的来说,这完全是一本物超所值的精品,它的专业性和视觉冲击力绝对能与市场上动辄上百元的同类产品媲美。
评分这本地图册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地理的“百科全书”,而不是单纯的地图集合。它的优势在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平衡点。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它的气候带和生物多样性分布图。这些专题图不仅展示了地理要素,还用注释解释了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某一特定植被带的形成与当地降水量和土壤类型的关系,都用简练的英文表述了出来。这种“知识点嵌入式”的地图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对于我这样希望系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全貌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分析比单纯的行政区划图有价值得多。书册的装订方式采用了便于平铺翻阅的锁线胶装,即便是放在桌面上需要长时间比对不同页面时,也不会出现书页卷曲或合拢的问题,设计者充分考虑到了工具书的使用场景。如果能增加一个可拆卸的索引卡片,可能会在快速定位上更方便,但瑕不掩瑜,它无疑是近期我阅读过的最有价值的地理读物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