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
定价:88.00元
作者:吴晓求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58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互联网金融则是2013年*热、也可能是*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对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即打破垄断、形成适度的竞争结构,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撞击进而引发新的金融业态的出现,可能是未来若干年中国金融面临的现实。基于此,我们把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的核心问题定位于'互联网金融',以期构建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和分析结构。
内容提要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全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中国金融面临着'宽度'、'长度'和'深度'等三维度的改革。'宽度'改革的核心是推进金融结构市场化、证券化,重点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长度'改革的核心是对外开放和国际化,重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深度'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形成适度的竞争结构,重点是利率市场化和引入与传统金融相竞争的战略性力量。这个对传统金融构成战略性竞争的力量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渗透、竞争和撞击,势必引发新的金融业态的出现,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巨大变革。
目录
导论 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分论 一论 互联网与信息社会:基本定律与大趋势 二论 互联网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革: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三论 互联网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历史的一面镜子 四论 互联网金融:理论和逻辑 五论 互联网金融:美国的经验 六论 互联网金融:中国金融业态的历史性跨越 七论 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与识别 八论 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市场研究 基本分析 2013—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基本分析 技术分析 2013—2014年沪深股票市场技术分析及展望公司报告 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政策分析 2013年中国证券市场政策评析附录 附录一 第十八届(201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会议纪要 附录二 专家、学者在第十八届(201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言的文字实录后记
作者介绍
吴晓求,我国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观察者,我曾无数次在思考,科技的力量如何重塑我们熟悉的金融版图。2014年,互联网金融如同一股狂潮,席卷而来,让许多传统金融从业者感到不安,也让无数创业者看到了希望。这本书的标题,《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我非常好奇,报告中是如何将“理论”与“现实”巧妙结合的。理论上的梳理,是否为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提供了清晰的框架?比如,它是否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金融创新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互联网技术如何打破原有金融格局?而现实层面,我特别期待报告能够呈现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真实图景。是否包含了对当时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细致描绘,比如P2P网贷的兴起与风险,第三方支付的便捷与监管难题,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挑战,甚至是对当时涌现出的各类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的初步评估?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像一面镜子,照出那个时期互联网金融跌宕起伏的轨迹,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乃至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参照。
评分我个人一直对金融科技的演进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关注其在中国这样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市场中的具体实践。《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从书名来看,似乎是一份对那个特定时期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资本市场中角色和影响的深度研究。我非常好奇,报告在“理论”部分,究竟是如何界定和阐述“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它是否尝试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互联网技术如何赋能金融服务,又或者是否探讨了新的金融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诞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现实”的考察,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份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例如,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的参与者是谁,以及不同细分领域(如支付、信贷、理财、保险等)的发展状况。报告是否能够呈现出这个时期互联网金融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挑战,比如技术风险、合规性问题、用户信任度建设等,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对于研究者而言,能够看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以及实践反哺理论的过程,将是极具启发性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演进,就不能忽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尤其是在2014年前后,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无疑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本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恰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作为一名读者,我十分好奇报告中对于“理论”的阐述,是否为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是否深入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如何改变金融的定价机制、风险管理和信息传递方式,以及这些变化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的挑战?更令我感兴趣的是,“现实”的部分,也就是报告如何描绘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生动图景。在那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时代,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但同时伴随着监管的滞后和市场的不成熟。我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提供详实的市场数据,分析当时主要的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及其商业模式,揭示它们如何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扮演角色,以及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机遇。同时,我也期待报告能对这些新兴业态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动,以及对整个资本市场结构的潜在影响,进行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金融领域发展动态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资本市场掀起的波澜,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这本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光看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我特别想了解,这份报告是如何将“理论”与“现实”这两个看似有些距离的概念,在互联网金融的语境下融为一体的。它是否首先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从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角度,探讨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它对金融市场效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影响。然后,我更期待看到报告中对“现实”的细致描绘。2014年,正是许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开始野蛮生长、也面临监管空白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是否能够呈现出当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真实面貌?比如,对 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销售等具体业态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优势、劣势以及潜在风险。此外,它是否也对监管机构在那个时期的应对策略,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客观的评估?
评分《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2014)——互联网金融:理论与现实》这本书,从书名上看,确实抓住了2014年那个时间点上资本市场最热门、最具颠覆性的议题——互联网金融。作为一名对资本市场和新技术发展趋势都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领域。2014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的开端, 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概念如火如荼,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风险。因此,一本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的报告,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置于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演变脉络中去考察。报告是否能对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发展逻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解读?它对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未来可能的监管方向,是否也有所探讨?这些都是我作为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理论的梳理和现实的检验,是理解一个新兴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很想知道,报告中对“理论”的阐述,是否基于扎实的经济学原理,又或者是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拓展?而“现实”的部分,则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对那些曾经轰轰烈烈又黯然离场的平台,以及那些逐渐壮大的领军者,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