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南京好吃好玩真好买
定价:39.80元
作者:《好吃好玩》编写组著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32427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58kg
编辑推荐
达人带路!南京吃玩买宝书!
自助游南京超简单!南京游透透!200人气热地目标推荐!
10大旅行胜地热报!搭上地铁畅游南京!
内容提要
目录
1 夫子庙秦淮河
好玩
1.夫子庙秦淮风景区
2.夫子庙商业区
3.江南贡院
4.瞻园
5.秦淮剧场
6.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7.王导谢安纪念馆
8.白鹭洲公园
9.吴敬梓故居
10.东方艺术院
好吃
1.秦淮人家
2.晚晴楼
3.珍宝舫
4.老张兴
5.蒋有记锅贴店
6.莲湖糕团店
7.永和园
8.奇芳阁
9.六凤居
2 总统府
好玩
1.总统府
2.梅园新村纪念馆
3.南京1912休闲街区
4.南京图书馆
5.东南大学
好买
1.珠江路科技街
3 新街口
4 鼓楼
5 玄武湖
6 明故宫
7 钟山
8 颐和路
9 清凉山
10 莫愁湖
11 雨花台
12 南京其他
13 别册1:扬州
14 别册2:镇江
15 别册3:苏州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惊喜连连的探秘之旅”。我原本以为这可能就是一本普通的城市介绍,顶多配几张精美的照片,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你跳到哪个时空或者哪个角落。有时候你还在读关于某个现代商场的改造内幕,下一秒,文字突然一转,就带你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述那个商场旧址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件趣事。这种跳跃感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但这本书处理得非常流畅,过渡自然,没有丝毫的突兀感。对我来说,阅读这本书就像在玩一场高智商的寻宝游戏,每找到一个隐藏在美食或景点背后的故事,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对南京“传统印象”的固化认知,让我看到这座城市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如何顽强地保留和重塑自己的独特魅力。这种探索未知的阅读体验,非常带感,强烈推荐给那些厌倦了“标准行程”的深度游爱好者们。
评分这本书在“玩乐”和“深度思考”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它不会让你感到被知识的重量压垮,也不会让你觉得它只是肤浅的娱乐指南。比如,书中对南京某个历史遗址的介绍,前面部分用非常生动、带有冒险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如何找到那个隐蔽的入口,让人肾上腺素飙升,充满了探险的乐趣;但紧接着,笔锋一转,作者又深入剖析了这个遗址在某个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民众的集体记忆和情感纠葛,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了这种“探秘”的快感之中。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和层次感。它成功地引导读者从一个普通游客的视角,逐步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体会到每一块砖瓦背后都蕴含的复杂故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全新的、更立体的认识,不再是片面的印象标签,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故事的有机体,这种阅读体验的升级,让我非常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如果用音乐来比喻,它绝对不是那种高亢激昂的交响乐,而更像是江南丝竹的婉转悠扬,带着一种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亲和力。作者的语言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堆砌华丽的辞藻,读起来特别舒服,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就像是邻居家那位博学多识又幽默风趣的大叔,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粥,慢慢悠悠地跟你拉家常。他讲到某个小巷子里最地道的早点铺时,那种描绘食物的语气,充满了对匠人精神的尊重和赞美,让你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吃食,而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去权威化”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我读的时候,常常会忍不住在旁边做笔记,记下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充满智慧的生活哲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在“教”我什么是好的,而是在“分享”他所热爱的,这种真诚和朴实,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吃货兼历史迷”量身定做的!我本来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咻”的一下就被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作者对南京这座古城的描述,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罗列,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气。比如说,书中关于秦淮河畔那些老字号小吃的描写,活灵活现得仿佛我能闻到那股甜甜的鸭血粉丝汤的味道,甚至连那家坚持用老木桶做糕点的师傅的皱纹和手上的茧子都描绘得丝丝入扣。我记得有一段专门讲夫子庙集市的喧闹场景,那简直就是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还有远处传来的评弹声,层次感极其丰富。更妙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吃喝,他巧妙地将美食的历史渊源和南京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比如提到某个地方的盐水鸭,就会顺带讲述到当年某个朝代的漕运盛况。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拉着我的闺蜜直奔南京,按照书里的“美食地图”挨个打卡,那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完美结合的感觉,太令人满足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松弛有度,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像是在听一位老南京娓娓道来他的私房记忆,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甚至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南京之行。
评分这本书的文笔,怎么说呢,很有那种老派的知识分子的韵味,笔触细腻得像是工笔画,但情感表达又极其克制和内敛。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写了南京某个老城区里一栋不起眼的民国建筑的变迁史,从最初的某个军官的宅邸,到后来的学校宿舍,再到现在的咖啡馆。作者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去评价历史的功过是非,而是通过对那扇斑驳的木窗、那块磨得发亮的石阶,来折射出整个时代背景下的世事浮沉。这种深沉的观察力让我这个读者在阅读时不得不放慢速度,细细咂摸。我甚至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描述想象那栋建筑在不同年代的样子,仿佛我才是那个穿越时光的见证者。它带来的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相比于市面上那些快餐式的旅游指南,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微型的城市人文史,它教会我如何去“看”一座城市,而不仅仅是“走过”一座城市。那种知识的厚重感和人文情怀的交织,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很值得反复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