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定价:25.00元
作者:安增龙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09111066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著作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研究。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以农村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理论研究的有益经验,把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置于二元经济同质化与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进行系统剖析与研究,结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重点论证现阶段全面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新思路和方案,构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框架,以期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及终建立中国城乡一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安增龙,1962年生,河北邢台人,管理学博士。现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财务处处长。自1986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管理学、保险学、农村金融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近年来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方案与管理创新研究》,主持《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研究》、《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研究》、《大庆市物流模式研究》、《垦区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五项;编(著)出版《现代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分析》、《保险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一一从三国论起》等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文摘
第二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理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应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做一界定;并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位及功能;而本文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则是在中国社会城乡二元格局大背景下来进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一、概念界定
(一)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养老保险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早出现在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此前虽有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及其具体实践,却缺乏一个较为公认的相对统一的名称。之后,社会保障一词即被有关国际组织及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以和社会为责任主体的福利保障制度的统称。但在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文献中,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或许是阻碍本学科健康成长的因素。不过,只要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研究者们的研究视角与价值观选择不统一,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定义。因此,社会保障概念界定的多样化,是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相吻合的一种客观而又合理的现象。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和定价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物超所值”的期待,我以为能从里面找到一些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应用指南,比如如何帮助家里的老人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政策福利,或者是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农村养老难题的切实解决方案。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这完全是一本学术研究的力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阅读预期。书中对整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从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到其内在的逻辑、面临的挑战,再到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它运用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来支撑其观点,这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对于我这样希望快速获取信息、了解实际操作的读者,却显得有些过于专业和晦涩。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农村养老金的具体数额、领取条件、参保流程的清晰介绍,或者一些关于如何为农村老人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养老服务的案例分析。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讨论制度本身的优劣、公平性、可持续性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对于具体的实践层面,尤其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及如何解决个体农民在参保和享受待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着眼点相对较少。
评分坦白讲,我被书名和价格所吸引,以为能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给农村长辈办理养老保险、如何理解最新的补贴政策或者一些关于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的解决方案。但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却发现它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研究”型读物。它更像是一份深入的学术报告,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政策设计以及发展瓶颈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书中大量的篇幅都在进行理论的推演和数据的分析,例如关于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以及对不同养老保障模式的比较研究。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具体操作、实际好处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普通读者来说,书中的内容显得过于宏大和抽象。我期待的是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为农村老人提供更优质养老保障的建议,或者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农民参保率、保障待遇水平的具体方法。然而,这本书更多的是在探讨制度本身的合理性、效率性以及潜在风险,对于如何将这些宏观的理念落地,如何解决基层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篇幅相对较少。我感觉这本书更适合作为政策研究者、学者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会觉得内容不够接地气,不够实用。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条非常宽阔但水流湍急的河流中航行,我本来以为是来找一个能让我安稳停靠的港湾,结果却被卷入了深邃的研究海洋。书名中的“研究”二字,果然是点睛之笔,它预示着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我尝试去理解它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机制、运行模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论述,但书中充斥着大量的理论分析框架、模型构建以及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批判。每一次想要找到一些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比如如何帮助农村老人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养老保险政策,或者如何去应对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都会被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所取代。它像是层层剥茧,不断深入到制度的内核,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因素。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地区试点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感到印象深刻,但这些比较往往是从宏观的统计数据和政策评价指标入手,对于个体农民的实际感受和体验,以及在基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讨得相对较少。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之外,还能告诉我“怎么做”的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操作指南。然而,这本书更多的是在“为什么”和“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之间不断深化。
评分我当时是被“满28包邮”这个信息吸引,想着或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实用信息,比如如何为父母办理,或者了解一些最新的优惠政策。但是,这本书的内容,坦白说,真的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很宏大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在分析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像是在给一个非常专业的研究生写论文一样。它花了好多篇幅去讲制度背后的逻辑,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有哪些历史原因,还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我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听一场非常专业的讲座,虽然很有道理,但就是离我的生活有点远。我更想知道的是,现在农村的老年人到底能拿到多少钱,这个钱是不是真的够用,能不能保证他们晚年生活有基本保障。书里提到了很多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影响到每一个农民的,我看得不是很清楚。而且,书中对一些政策的解读,感觉也比较学术化,很多术语我都需要查阅字典才能明白。我觉得如果这本书能够多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或许会更容易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理解。现在这本书,感觉更像是一个教科书,而不是一本能够指导我行动的书。
评分这本《满28包邮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虽然书名吸引人,但我翻阅之后,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学术性的深度探讨,而非我原本期待的那种能快速了解和掌握农村养老保险实际操作或政策解读的读物。书中的论证过程非常严谨,引用的文献和数据量也相当庞大,这无疑增加了其学术价值,但对于一个希望了解“怎么买”、“有什么好处”、“如何申请”等具体实用信息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例如,书中对制度的起源、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政策演变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这部分内容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宝贵的资料,但对于普通读者,更多关注的是当下和未来。书中大量篇幅用于理论分析,比如对不同养老模式的优劣比较,对制度公平性、效率性的衡量,以及对可持续性的探讨。这些分析都非常深刻,但往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社会学或公共管理学背景才能完全理解。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基金筹集、投资运营、待遇确定等具体环节的论述,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模型,但对于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居民,书中的具体指导性建议相对较少。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学生、学者或政策制定者,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但对于想快速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普通读者,可能需要阅读其他更侧重实践和科普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