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风阁琴谱

满28包邮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风阁琴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程雄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琴谱
  • 艺术
  • 古籍
  • 传统文化
  • 音乐
  • 松风阁
  • 包邮
  • 珍本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854
商品编码:299621092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艺术类:松风阁琴谱

定价:46.00元

作者: 程雄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54

字数:

页码:1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风阁琴谱》清康熙十六年程雄选定。收十一曲,均注明来源。其中包括韩石耕等人的传谱。另附《抒怀操》一卷,收三十七曲。前附松风阁指法二篇,乃三山庄臻凤原本,雄为之改订。琴谱上下二卷。谱中所增诸法多出雄之新意,指法亦较他谱增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满28包邮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风阁琴谱》 引言: 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雅士,或以琴抒情,或以琴会友,或以琴参禅,将琴声化为心灵的寄托,精神的慰藉。而在浩瀚的琴谱文献中,《松风阁琴谱》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琴音乐、文化的重要文献。 《松风阁琴谱》的时代背景与编纂者: 《松风阁琴谱》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中国文化艺术走向繁荣的时代。此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人阶层对音乐、书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许多重要的音乐文献,而《松风阁琴谱》便是其中之一。 谱集编纂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严澂(字伯高),也有说法是吴门人士。严澂以其深厚的琴学造诣和对音乐的热情,搜集、整理、编订了大量珍贵的古琴音乐作品,并将其汇集于《松风阁琴谱》之中。谱集的编纂过程,不仅是对前人音乐遗产的继承,更是对当时音乐创作与演奏理念的总结与发展。 《松风阁琴谱》的内容构成与艺术特色: 《松风阁琴谱》是一部内容丰富、艺术精湛的古琴谱集。其收录的琴曲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涵盖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明代古琴音乐的多元化特点。 曲目选材的广泛性: 谱集中收录的琴曲,既有流传久远的经典名曲,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秋月照茅亭》等,也有当时新创作或改编的作品。这些曲目题材广泛,既有表现山水之乐、田园风光的写意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怀、寄托人生感慨的抒情之曲,更有反映历史事件、体现哲理思想的叙事之篇。例如,《广陵散》雄浑悲壮,展现了士大夫的浩然正气;《梅花三弄》清幽高洁,寄寓了梅花的傲骨凌霜;《秋月照茅亭》宁静致远,描绘了文人隐居生活的闲适。 琴曲风格的多样性: 《松风阁琴谱》所收录的琴曲,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有的曲子风格古朴典雅,注重旋律的流畅与节奏的规整,体现了古琴音乐的传统韵味;有的曲子则更加细腻婉转,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体现了明代文人琴乐的审美情趣;还有的曲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生动地刻画出特定的意境或情感。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使得《松风阁琴谱》成为研究明代古琴音乐风格演变的重要依据。 技法与指法的体现: 谱集在记录琴曲的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指法符号与演奏提示。这些符号不仅精确地指示了按指、勾托、抹挑等基本技法,还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特殊技巧,如打、轮、抹、挑、滚、带、擞、吟、猱、绰、注、退、进等。通过对这些指法符号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古琴演奏的精湛技艺,以及不同琴家在演奏技法上的创新与传承。例如,谱集中对一些乐句的按指、滑音、揉弦等细节都有详细的标注,这对于后人学习和演奏这些古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乐谱形式的特点: 《松风阁琴谱》的乐谱形式,继承了中国传统工尺谱的特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其记谱方式清晰明了,能够准确地传达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谱集通常以文字为主,辅以详细的指法说明,便于理解和学习。 《松风阁琴谱》的文献价值与研究意义: 《松风阁琴谱》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集,更是一部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献价值: 作为明代重要的古琴谱集,《松风阁琴谱》为我们了解明代社会文化、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音乐发展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通过对谱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窥见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追求。 音乐学研究价值: 《松风阁琴谱》是研究中国古琴音乐的重要文献。音乐学家可以从中梳理古琴音乐的发展脉络,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特征,研究古琴的演奏技法、理论体系以及音乐美学思想。谱集中的大量琴曲,为古琴音乐的演奏、传播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文化传播价值: 《松风阁琴谱》所展现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松风阁琴谱》的研究与传播,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古琴艺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松云阁琴谱》与“满28包邮”的时代解读: “满28包邮”作为当代电商平台的常用营销策略,与《松风阁琴谱》本身的文化内涵并无直接关联。然而,在当代语境下,这句话的出现,却巧妙地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带入了大众视野,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古老的琴学与现代人的距离。 文化的可得性: 在过去,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往往深藏于图书馆、档案馆,普通大众难以接触。而“满28包邮”的出现,使得原本可能高高在上的古籍,变得触手可及。这不仅降低了文化获取的门槛,也为文化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能。 商业与文化的结合: 这种结合,一方面体现了商业模式对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当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便捷相结合,便能激发出新的生命力。 价值的再发现: 对于许多人而言,“满28包邮”可能仅仅是一个消费的提示,但它所指向的,却是对《松风阁琴谱》这样一份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献的重新关注。这或许会激发一些人去了解琴的历史、去聆听琴的音乐、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消费行为的背后,悄然完成一次文化价值的再发现。 结语: 《松风阁琴谱》,作为中国古琴文献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音乐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精湛的曲目、丰富的技法,以及重要的文献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在当代,通过“满28包邮”这样的契机,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得以以全新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期盼更多人能借此契机,走进古琴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清幽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期望是能从中找到一些与传统文人生活美学相关的论述,毕竟“松风阁”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清幽的文人气韵。然而,阅读下来,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技法层面的详尽讲解和曲谱的规范化整理。当然,这对于一个认真的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的扎实是演奏的基础,书中对指法、徽位的讲解细致入微,甚至连运指时的力度变化和气息的运用都有非常精妙的描述,看得出来编纂者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某些特定指法在不同乐曲中的细微差异所做的对比分析,这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一些演奏上的困惑。虽然少了些许关于琴学思想流变的宏大叙事,但这种专注于“术”的深度挖掘,对于提升个人演奏水平而言,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

与其他几本我手头的明清琴谱相比,这套书在选曲的广度上表现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平衡的视角,既包含了那些广为流传的经典名篇,也收录了一些风格迥异、充满地方特色的小令。这种“兼容并蓄”的选材策略,使得整部书的阅读体验非常丰富,避免了单一审美带来的疲劳感。我尤其欣赏它收录的那些带有叙事性质的曲目,那些乐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通过作者精心的编排和说明,似乎能更容易地被现代人所理解和代入。虽然我个人对于某些较为冗长、结构松散的曲目兴趣稍逊,但从整体构建来看,编纂者无疑是费尽心力,试图打造一本涵盖面广、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综合性乐集,其广博的视野值得称赞。

评分

这套“松风阁琴谱”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我甚至怀疑现代的排版人员是否真正理解传统乐谱的阅读习惯。音符和指法的标注挤压在一起,特别是当出现复杂的滚拂、上落等技法时,符号间的间距小到让人眼花缭乱。对于初学者来说,尝试从这样的版式中解析出正确的运指顺序,无异于一场耐力的考验。我必须时刻拿着放大镜,对照着书前附带的指法图解,才能勉强跟上节奏。相较于那些注重留白、清晰度极高的现代琴谱,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显得过于拥挤和压抑。如果能重新设计版式,增加必要的呼吸空间,提升符号的可辨识度,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质的飞跃,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份需要极大耐心去“破解”的古老密码本。

评分

这套“松风阁琴谱”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物超所值,尤其是考虑到它是“满28包邮”的福利,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单的,没想到实物到手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不是那种廉价的影印纸,泛着淡淡的古朴光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的价值。光是翻阅这些精美的图版,就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雅士围炉抚琴的年代。虽然我主要学习的是其他流派的琴谱,但光是欣赏这套书的艺术性,就已经值回票价了。他们对于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比如扉页上的篆刻字样,线条的粗细变化都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对于那些对古籍善本的装帧美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外部呈现绝对能满足你的高标准要求。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冲着它声称收录的那些失传已久的、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曲目。在翻阅目录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接触到一些市面上罕见的版本。经过一番细致的核对,我发现其中确实囊括了一些比较冷门的曲谱,这对于拓展我的曲目库非常有帮助。不过,对于其中部分曲目的注释,我个人感觉略显单薄。比如,对于一些乐曲背景的考证,或者不同抄本之间的差异对比,如果能加入更多历史性的佐证材料,或者提供一个更详尽的注释体系,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性会大大增强。目前的注释更侧重于直接的指法符号转换,对于理解曲目的文化内涵,还需要读者自己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联系,略感遗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